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结对送关爱 帮扶暖民心 兰州市全力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政策落地行动落实

 2023/12/04/ 08:48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刘蔚霞 谭安丽

结对送关爱 帮扶暖民心

我市全力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政策落地行动落实

  “现在的工作很轻松,离家很近,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爱和帮助!”听力一级障碍的张贞在纸上写下自己对帮扶干部和单位的感谢语。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记者从兰州市残联获悉,今年以来,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部署要求,将结对关爱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行动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三抓三促”行动的重要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使“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把工作往心里做 用情用心关爱困难重度残疾人

  在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红古区残联举行“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辅助器具发放活动。辅助器具是帮助残疾人实现生活自理、融入社会的重要工具。红古区残联在上半年已经发放的基础上,根据“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中反馈及下半年各镇街残联统计的残疾人辅具需求,为辖区残疾人又购置和协调争取了100余件辅助器具,包括电动轮椅、普通轮椅、助听器、护理床等。这些辅具的发放,不仅有助于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也体现了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坚持政策落实到位,感情投入到位,工作举措到位,做实‘三个强化’。”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协调机制。层层成立结对关爱困难重度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实施方案。建立“主要领导包总抓、班子成员包片抓、工作专班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对照18项牵头任务,落实责任推进任务。多方联动,统筹协调,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社会共建、干部参与的工作格局。兰州市委组织部“五项举措”助推全市党员干部与关爱对象结对认亲,建立定期联系、组团帮扶、亮诺践诺、督导考评等机制,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政策落地,行动落实。

  强化载体创新,细化工作措施。扶残助残“具体帮”,市残联率先组织干部走访探视,开展爱心助残志愿服务活动21场次,赠送母亲邮包、慰问品1630件次,发放助残就学金290万元;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3场次,百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

  把工作往细里做 精准施策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

  汇聚社会力量“众人帮”。兰州市民政局倡导动员社会组织发挥资源链接优势,捐款捐物、志愿服务、辅助结对,为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亲情陪伴、生活照料、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困难“分类帮”。城关区老旧小区改造为236个住宅小区设置无障碍通道,从根本上解决“谁来帮、该帮谁、帮什么、怎样帮、帮到哪”五个关键问题;西固区利用“我们的节日”“助残日”等活动,为困难重度残疾人“送暖心、送物资、送政策、送服务”;安宁区结对帮扶“三入”践初心,“帮扶入民心,实干显担当、政策入心田,助残解忧思、走访入家门,清凉沁心脾”;榆中县结对关爱“三知三明”见实效,“知户情、明政策,知监护、明责任,知需求、明关爱”,为困难重度残疾人出资金、解困难、办实事。

  强化精准施策,细化工作任务。我市精准核实底数,动态更新台账,科学搭配结对干部和关爱对象,率先完成9123名困难重度残疾人“一对一”结对工作,占“三类对象”的64%。聚焦残联主责主业,开展政策宣传、上门办证、康复服务、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爱心扶孤助残济困社会风气。结对干部践行为民宗旨,当“爱心爸妈”“爱心家人”。皋兰县党史办干部甘怀瑞说:“在结对帮扶中,我对帮扶户在生活上多关心、在感情上多交流、在精神上多鼓励,当好政策的宣传员、信息员和服务员,在残疾人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方面多下功夫,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兰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干部王邱云为困难重度残疾人葛梅花两个女儿的学费问题提供帮助;城关区张掖路街道干部长期为肢体一级残疾人张正纲提供“助浴服务”;永登县城关镇西街社区干部魏晓伟,既是困难重度残疾人黄俊民的精准扶贫帮扶干部,又是结对关爱帮扶干部,他多年真心付出,帮助这个家庭走出了困境。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结对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交流45680人次,走访探视29740人次,落实政策32580个次,解决困难3900件,反映问题870件,帮办实事5300件,资助资金265.5万元。

  把工作往实里做 多措并举确保残疾人不再返贫

  “现在的工作很轻松,离家很近,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爱和帮助!”听力一级障碍的张贞在纸上写下了自己对帮扶干部和单位的感谢之语。

  今年24岁的张贞是兰州市红古区华龙街道振兴社区城市低保边缘家庭的重度残疾人,享受单独施保的全额低保金。为了帮助其家庭生活,红古区结对帮扶单位和结对干部通过多方协调,让她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让她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残疾人不再返贫。我市加强监测访视、精准分类帮扶。建立两类残疾人户监测、访视制度,定期比对办证数据,实时动态管理,全市356户、399名残疾人纳入监测范围。配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帮扶干部落实残疾人各项政策。建立分类台账,对接乡村振兴政策,创新帮扶载体,让残疾人生活得越来越好。

  今年以来,榆中县残联积极协调县卫健局组织评残医师,为行动不便、家庭困难的重度残疾人集中开展上门评残暖心服务活动,切实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我市各级残联通过上门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和“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及时补办、更换残疾人证。做好29990名重度残疾人和16110名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8530名老年残疾人享受困难生活补贴;3450名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享受居家、日间照料及寄宿制托养照护服务;1850名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子女享受助学补贴;678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7150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1900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128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手术及适配辅助器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市举办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对720名残疾人进行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11个。持续开展东西部帮扶协作,落实天津对口帮扶资金50万元,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产业项目发展和辅助器具配发。为全市就业年龄段4.4万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把工作往深里做 保障残疾人服务机构安全运行

  城关区皋兰路街道周家庄社区残联专干每月对辖区内的98名残疾人进行入户走访,及时精准掌握残疾家庭现状及需求,摸清残疾群体的急难愁盼,及时梳理问题清单,特别是对一户多残、以老养残、重度残疾人家庭和独自生活、无人照料的重度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做到周走访,跟踪做好权益维护、政策落实、对接服务。目前,社区重度残疾人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共36人,社区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不折不扣送到了残疾人手中。

  残疾人服务机构安全运行,事关残疾人合法权益、国家关爱残疾人政策落实的效果。兰州市残联紧紧围绕制度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无障碍环境、档案管理、慈善捐赠、安全管理等要求,指导残疾人服务机构健全照料、护理、膳食、特殊设施设备等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机制,要求公共区域须安装实时监控装置,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督促各县区残联、各中心紧盯残疾人工作领域的风险安全隐患,开展排查检查整改。市残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开展了5轮次安全大检查,对安全制度、处突预案、防汛、食品、消防、水电气、设施设备等安全风险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摸,对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

  “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助残行动,在这个行动中,结对干部与关爱对象结对子、认亲戚,利用节假日、双休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入户等方式,与结对关爱对象联系、交流、了解日常生活、学习、健康和安全情况,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实际困难、帮办好事实事。兰州市残联将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学习贯彻中国残联和甘肃省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及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扎实推动结对关爱困难重度残疾人行动创典型、出经验、见实效;推进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残疾人服务机构安全运行;切实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蔚霞 谭安丽 图片由市残联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