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打造和美乡村 描绘美丽画卷——清水县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见闻

 2023/12/05/ 15:54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 景春燕

打造和美乡村 描绘美丽画卷

——清水县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见闻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景春燕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今年以来,清水县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以绣花功夫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塑形 建设宜居乡村

  每天,清水县王河镇全寨村村民赵君芳都要把自家屋里屋外打扫一遍,保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现在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村庄变得更美了,村民对自己家的卫生也更重视了,都想为建设美丽乡村作贡献。”赵君芳说。

  今年以来,全寨村注重强设施、绿家园、美乡村,硬化巷道共7438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网1942米,修建水渠1000米,积极发动群众在门前预留小花园850平方米、房前屋后预留小菜园9处750平方米,预留绿化用地7处450平方米,用于栽植蔷薇、竹子等绿化苗木,同时鼓励村民自发打造“美丽庭院”,以“庭院小美”共促“乡村大美”。

  “以建设和美乡村为导向,王河镇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综合治理,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同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提升行动。”全寨村包村干部、王河镇司法所所长崔鹏介绍说。

  如今,一幢幢新民居、一个个文明村落已成为清水县的乡村新景观,越来越多的村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赋能 建设宜业乡村

  乡村不仅要宜居,还要宜业,让群众增收有门路、收入有保障。

  今年4月,清水县土门镇投资400万元建成了高粱种植与笤帚加工产业园,专门从事高粱基地建设、高粱和芒草笤帚加工、拖把等清洁产品制作及高粱车扫、床扫、按摩锤、按摩枕等产品的加工销售。

  土门镇通过推行“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重点工作,高粱笤帚产业已逐步发展成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特色产业和群众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

  “产业园建到村里,村‘两委’紧盯商机,今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抢抓农时,按照订单种植了200亩高粱,不仅为周边农民就近就业提供了方便,更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土门村党支部书记王峰斌说,在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土门镇还建成了一个2000亩的高粱示范基地,以订单形式带动村集体和农户种植高粱。

  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清水县坚持把产业赋能作为重中之重,狠抓“五大产业示范片带”建设,探索建设示范村农业产业园,全力构建苹果、蚕豆、金银花、食用菌等10个农业全产业链,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2家,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

  铸魂 建设文明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今年以来,清水县将乡村治理与文明创建工作深度融合、相互转化,形成了有形有实有魂的文明乡风实践。

  清水县金集镇曹沟村探索打造了“积分超市”,将村民的日常行为与积分管理相挂钩,引导村民认真履行义务、争做先进个人,发挥其正向激励作用。

  记者在曹沟村采访当天,村民黄存钱用52分积分兑换了一袋大米和一袋洗衣粉。“我的积分是全村第一名。日常生活中,把自家庭院打扫干净可以获得积分,协助调解邻里纠纷也能得到积分。今天兑换的物品都是日常所需,也是我用劳动获取的回报,感觉很开心。”黄存钱乐呵呵地说。

  走进新城乡四合村,村里的公开栏上张贴着“抑制高价彩礼 弘扬文明新风”倡议书,公开栏旁边还挂着一个“民情民意征集箱”。今年以来,四合村积极探索“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通过“民情民意征集箱”解开了干部群众之间的“心结”,拉近了干部群众关系,架起了连心桥,为服务群众、了解意见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以前,家里有困难、对村里工作有意见没处说。现在,反映问题只需要把‘意见’放进‘征集箱’,村里收到后就会及时回复,帮我们解决问题。”四合村村民李守得满意地说。今年2月,李守得通过“征集箱”向村干部反映,家里劳动力少,需要村上帮助发展产业。村里得知他的诉求后,主动帮他发展蚕豆种植产业。“算上政策补贴、村集体分红和卖掉蚕豆的钱,为家里增收2000多元。”李守得说。

  新城乡党委书记张建新介绍说,今年以来,新城乡还广泛开展了典型选树活动,大力表彰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群众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通过设置“乡村治理红黑榜”,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和美乡村建设培根铸魂,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