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甘肃省农科院潜心研究低水分机械粒收技术 陇东旱塬玉米再创吨粮田

 2023/12/08/ 08:4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张燕茹

省农科院潜心研究低水分机械粒收技术

陇东旱塬玉米再创吨粮田

  每日甘肃网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燕茹)初冬的黄土旱塬寒风凛冽,一片片抗旱耐密抗倒的玉米自然脱水后等待收获,呈现一片丰收景象,与往年裸露的农田形成了明显对比,寒冬季节收玉米颗粒归仓成为现实,这是省农科院一批科技人员十余年研究示范玉米延期低水分机械粒收技术,带动玉米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的结果。

  为落实农业农村部玉米推技术提单产和省委省政府粮食安全推进行动,省农科院以旱地玉米覆膜密植全程机械化为核心,联合粮食种植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在平凉市泾川县高平镇和庆阳市镇原县上肖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配套耐密品种,连续3年实现了旱地玉米吨粮田。日前,经过专家组现场机收实测,2023年筛选出的10个玉米品种,延期50天在冬季机械粒收,籽粒水分降低到16%至18%,产量损失不足3%,百亩示范田陇单636、迪卡159、五谷737、和恒5266四个品种单产达每亩1004公斤至1135公斤,水分利用效率2.5公斤╱(毫米·亩)。

  “密植、机播、机收和生物降解膜带动了旱地地膜玉米生产方式的转变,低水分机械粒收代替了采穗收割,收玉米像收小麦一样简单已成为现实。”在镇原县举办的旱地玉米推技术提单产培训会上,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李少昆说,甘肃省农科院旱作农业创新团队长期坚守生产一线,多年研发的多功能播种机实现了垄沟覆膜、施肥、膜上穴播的艺机一体化,作业效率较人工提高了近10倍;全生物降解地膜代替常规膜,机收后土壤深翻30cm秸秆全量翻压还田,一年内土壤地膜残留量降低了85%,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实现了地膜减量与地力提升“双赢”。

  近十年来,省农科院依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的实践再次表明,陇东旱塬尽管雨养旱作,但它是甘肃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仅次于河西走廊的优质粮食高产区,连续几年一定面积上玉米吨粮田的实现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预示着旱作节水增粮还有较大潜力,通过科技进步坚守旱塬筑粮仓,将支撑我省粮食总产迈上新台阶和牛羊草食畜产业的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