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理论】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

 2023/12/08/ 08:5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侯万锋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

  侯万锋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甘肃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我们要坚决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坚持以文铸魂,突出价值引领。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要自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一首要政治任务,为新时代甘肃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思想和价值引领。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二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工作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三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宣传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甘肃实践,通过发展成就、典型事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拓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载体。

  坚持以文培根,突出创新创造。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必须牢牢把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要求。一要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开展以旧石器时代考古为代表的古人类史研究,以新石器和青铜时代考古为代表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以周、秦遗存考古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发展研究,以古城址和石窟寺考古为代表的丝绸之路研究,以五凉、吐谷浑、吐蕃、西夏遗存考古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研究,以长城关塞和黄河文化考古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等重大考古研究项目,深化中华文化价值内涵研究。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提炼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二要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陇原记忆”征藏工程,巩固扩大甘肃在石窟艺术、古代壁画、数字化保护展示等方面的成果,打造“数字敦煌”,继续加强“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推动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取得新突破。三要坚持以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等项目为重点,推行集中连片保护和区域协同保护新模式,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三大文化公园资源及其保护利用成果的数字化保存与展示。四要充分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广泛弘扬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的新时代愚公精神、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莫高精神,深入实施革命文物铸魂育人工程。五要依托省内文化资源,推出更多具有甘肃地域特色、文化特质的文创产品,特别是以长城、长征、黄河、伏羲、敦煌、铜奔马等文化符号为重点,打造一批甘肃文化标识,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

  坚持以文赋能,突出优势转化。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要充分发挥甘肃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赋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大推动力。一要加快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方面,要深入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持续开展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和免费开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另一方面,着重实施图书出版等重大工程,深化“书香陇原”建设,发挥“两中心一平台”等基层文化阵地功能,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品质。二要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既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充分释放文化产业与空间集聚共生的积极效应,把优质文化要素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又要扎实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陇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消费促进等工程,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能。三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坚持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特色文化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公园等为支撑,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人文旅游、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历史文化旅游名镇,创作文化演艺节目,培养文化旅游企业,着力打造精品文化景区。

  坚持以文塑形,突出交流互鉴。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要大力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走出去”,为增进“一带一路”文明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甘肃作为,作出甘肃贡献。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内外联动的文化传播体系,增强历史主动、凸显文化优势,紧扣国家所需、甘肃所能,深入提炼富有甘肃特点、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二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人文、旅游等全方位交流合作,持续扩大敦煌文博会、公祭伏羲大典、兰洽会等品牌展会活动的影响力。三要塑造对外宣传新形象,坚持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四要借助国家文旅部“云游中国”品牌活动,推出“云享甘肃”品牌系列栏目,打造“畅游丝路”“陇原遗韵”“陇原食韵”“陇原艺韵”系列专题宣传活动。五要加强甘肃故事、敦煌故事、丝路故事的多元化国际表达,巩固扩大敦煌市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借助中亚国际贸易通道、中欧国际贸易通道、南亚国际贸易通道持续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人文交流和文化遗产合作。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