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凝心聚力促发展 砥砺奋进踏新程——渭源县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12/12/ 08:5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杨唯伟 赵婧婷 马富平

凝心聚力促发展 砥砺奋进踏新程

——渭源县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渭源县生态绿地提升改造项目。

渭源首阳山景区。

农业机械助力小麦“颗粒归仓”。

  杨唯伟 赵婧婷 马富平

  渭源因源而起,见证着华夏文明灿烂的“花样年华”;渭源因水而美,流淌出绚丽多彩的“百里画廊”;渭源因人而兴,奋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渭源答卷”。

  100多个投资项目加速收官,35万亩中药材采挖完毕,73万亩粮食颗粒归仓……在这方沃野阡陌的土地上,30万渭河儿女锚定目标笃行实干,团结一心齐力攻坚,“五新”渭源建设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渭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融入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四强”行动,做深做实“五量”文章,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跳起摸高、躬身实干,全力以赴把“开门红”的“施工图”变为“全年旺”的“实景图”。

  远谋善为 经济发展呈现“新气象”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渭源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确保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质效提升。

  ——“三抓三促”行动赋能增效。全省“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渭源县紧扣目标任务,创新建立“三张清单”,梳理“重点工作任务清单”46项,归纳“重点历史遗留问题”44项,建立“民生实事办理清单”10项,以“清单化”管理办法有力推动工作落实、效能提升。聚焦群众所盼、企业所难,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满意问题“大排查大走访大整治”活动,征集收集各类问题667条,完成化解656条,为高质量发展扫清了障碍,为群众持续增收注入了活力。

  ——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粮食作物面积产量稳步增长。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万亩,同比增长0.6%;蔬菜种植面积1.78万亩,产量1.48万吨,同比增长14.8%;牛、羊、生猪出栏0.46、7.23、5.18万头,分别增长7.6%、12.1%、9%,禽蛋及牛奶产量分别为4805.26、2220.1吨。全县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良好,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6%。

  ——工业生产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积极采取“包抓联”“六必访”“白名单”“恳谈会”等各项措施,全力助企纾困,助力企业稳产增产。前三季度,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41亿元,同比增长6.6%。分三大类行业看,采矿业增长22.4%,制造业增长4.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5%。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4亿元,同比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

  ——招商外贸成绩斐然。深入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百亿元招商突破行动”,按照“三全四个一”招商思路,工作专班紧盯重点招商项目和目标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对接。签订协议项目41个,落地项目35个,总投资117.68亿元。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87.42亿元,增长75.3%。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59万元,同比增长86.1%。

  ——财政金融稳健运行。持续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加强重点税源监测,夯实收入增长基础。1月至9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2亿元。其中,税收完成8100万元,同比增收2710万元,同比增长49.96%;非税收入完成9098万元,同比增收613万元,同比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35亿元,同比增支1.56亿元。

  ——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措施,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持续运用“劳务中介+劳务合作社+信息平台+劳务基地+劳务工作站”劳务输转模式,促进群众稳定就业。全县累计输转劳动力7.26万人,其中组织输转6.78万人,创造劳务收入16.08亿元。

  强力攻坚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渭源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以打造“一城三区四基地”为主线,切实把“三抓三促”行动的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抓谋划、抓前期、抓调度,保要素、保质量、保进度,全力以赴抓项目,铆足干劲促发展,一个个前景广阔、效益突出、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逐渐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厘清思路抓谋划,项目储备实现新提升。按照“干着今年、备着明年、想着后年”的思路,编制投资项目、省列和市列重大建设项目、招商合作项目等7个项目清单,构建起“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滚动发展格局,形成项目谋划、开工、建设、投产等环节有序衔接的良性循环。

  按照“一总七分”的项目清单化谋划储备机制,谋划2024年重大政府投资项目68项92.7亿元、八大领域投资项目31项11.7亿元、中央预算内项目32项18.1亿元、专项债券项目23项37.3亿元。更新2024年清单项目150项167.4亿元,其中市列清单项目92项114.5亿元。

  强化调度抓推进,项目建设实现新提速。全面落实“3246”项目建设全周期调度,抢工期、赶进度、促投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高标准举行三次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全县124项清单项目开复工114项,开工率达到91.9%,89项市列重点投资项目全部开复工。目前,完成投资42亿元,1月至10月份申报固定资产投资33.7亿元,增速31.5%。固定资产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定西市前列。

  为持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渭源县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全周期调度机制和“3111”常态化调度机制,开展线上精准调度、线下定期督查,以严格的调度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各环节工作进展明显增速。

  完善要素抓服务,营商环境实现新优化。对各类项目实行台账管理,针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的重大要素问题,采取多部门联合会议商议解决,精准破除要素落实、要件办理中的“卡壳”障碍,制定印发《渭源县能谋善为争项目争资金实施方案》,争取到位专项债券资金3.93亿元、中央预算资金1.69亿元、省预算资金300万元、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财政奖补资金2854万元、其他方面资金5.01亿元。

  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上办理,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44个工作日内,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5个工作日内。不断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报批建设用地11批次795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822亩。

  此外,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满意问题“大排查大走访大整治”活动,建立“包抓联”“六必访”制度,42名县级领导包抓联68家企业,全力助企纾困,各类项目进展顺利。

渭源县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

  全链拓展 特色产业迈向“主赛道”

  渭源县围绕“建设农业强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以构建“四群八链”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按照创新驱动、龙头引领、链式发展的思路,持续在强基地、壮规模、延链条、树品牌上下功夫,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做专做优新兴产业、做精做亮特色产业,全力打造“薯、药、畜、游”四大产业集群和“八大产业链”,不断拓展“十大服务业产业链”,掀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五新”渭源的火热新局面。

  “小土豆”变身“金蛋蛋”。渭源县抢抓创建“全国马铃薯育种制种基地”的机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举全县之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构建了马铃薯“种薯扩繁、质量监管、科研服务、贮藏销售、品牌宣传、精深加工”六大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马铃薯转型升级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探索完善种薯产业“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培育发展种薯龙头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351家,完成马铃薯种植58万亩,建成脱毒瓶苗供应中心4000平方米、D级洁净组培室5400平方米、PC中空板组培温室4.05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日光温室1129座,千吨种薯贮藏窖78座。今年,全县马铃薯产量达到116万吨以上,生产脱毒瓶苗6.7亿株、原原种8亿粒,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8亿元以上。同时,大力发展“定西宽粉”产业,制定印发《渭源县“定西宽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投入财政扶持资金1793万元,全县“定西宽粉”销售额达到8600万元。

  “苦药材”种出“甜日子”。以建成“全国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全国精制饮片加工基地”为目标,全力构建“南归北参川芪”的区域布局和“一带两极三中心四片区”的产业格局,形成了“连乡成片”“跨乡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体系。按照“五统一分一标三提高”的发展模式,投资850万元,通过到户奖补方式,实施了党参、当归、黄芪三个“百千万”工程,分别培育百亩种子种苗、千亩核心示范基地、万亩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带。组织5家龙头企业,联结112家合作社,按照“有机、绿色、道地”种植标准,建成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带3个和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4个共计10万亩,辐射带动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涉及农户6.9万户,总产量达到12.14万吨。积极培育壮大和引进一批中药材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发展模式效益最大化,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6万吨,原药及饮片年交易量达到12万吨,市场销售额达到24亿元。

  畜草产业迈入“快车道”。渭源县以建设“西北绿色肉食品生产供应基地”为目标,坚持走“小规模、大群体、草畜一体”的发展路子,按照“南牛北羊川猪鸡”的布局,坚持扩户与扩群结合、集中养殖与分散养殖并举,实现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运营,推动畜草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1.57万头、70.22万只,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4.05万头、622.55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6.0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4.04亿元。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和“扩群扩户并举”思路,建成养殖小区、合作社、养殖场450多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7家。累计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户8000余户,年冻配改良肉牛2.5万头以上,杂交改良肉羊5万只以上。同时,全面落实“畜牧贷”“畜牧业奖补”等惠农政策,投入衔接资金1638万元,为持续发展壮大畜草产业注入了“源头活水”。

  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锚定建设“甘肃中部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目标,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带动渭河源头文化旅游精彩“出圈”。坚持“景城镇村”融合发展,突出生态、民俗、农耕等文化及优势产业,推动形成以元古堆村为核心的“一核七星”乡村旅游发展格局,被省住建厅命名为“甘肃园林县城”。围绕“渭水”“渭河”“渭源”三要素,深度挖掘渭河文化、非遗文化、长城文化,开发炭雕摆件灞陵桥、剪纸灞陵桥等文旅产品117个,实现产值4600万元。推出以源头花海、鹿鸣谷乐园、峡口拾光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大力发展节会、假日、会展经济,高质量举办第五届渭水文化旅游节、首届渭水文化论坛等活动40项,全面打响“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旅游品牌,年内全县接待游客298.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亿元。

  东西协作搭起“致富桥”。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一以贯之坚持“解困、扶本、造血”的帮扶思路,推动城阳与渭源两地互利共赢发展,实现城渭产业协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以构筑“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为目标,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14.45万元,大力实施中药材种植资源库、高标准智能温室及蔬菜大棚等项目,辐射带动发展设施蔬菜种植2万亩,“一河、两岸、四区”的特色产业布局初步构建。协调引进青岛5家大型企业落地渭源,累计投资4.6亿元,全面实施万寿菊订单种植收购、中药材精制饮片加工等重大项目,带动2.2万户农户参与,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多业融合、城乡共生”为理念,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3238.8万元,聚力打造田家河乡元古堆村、会川镇罗家磨村等5个乡村建设示范村,让“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情乡愁”的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成效全面凸显。

渭源君山雪景。

  筑牢屏障 生态立县擦亮“金名片”

  渭源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走稳走实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底色持续厚植、生态优势逐步显现,“生态渭源”名片越擦越亮。

  ——增绿提质抓修复。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持续开展“绿满渭源”行动,完成造林绿化7.6万亩,道路绿化247公里,全民义务植树228万株。完成实施7000亩红山“引水上山”幼林抚育工程95%的工程量,统筹造林绿化、水土流失治理,完成2023年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建设0.76万亩的造林任务。

  ——系统防治抓治理。狠抓“控煤、抑尘、管车、减排、禁烧”,一体推进小火炉、煤质管控、扬尘污染、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专项整治,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4%。完成渭河城区段132个入河排污口重点整治。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回收废旧农膜1000余吨。持续开展危废处置专项排查,转移废矿物油140.35吨。扎实开展各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回头看”,整改成效持续巩固。

  ——靠实责任抓保护。严格落实“两长”责任,不断提升管护工作系统性、协同性和实效性。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排查整治突出问题58个,渭河渭源段美丽幸福河湖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全面落实林长制,常态化开展林草地巡护,完成4.8万亩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主动排除森林草原涉火隐患,林草生态保护效应全面凸显。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在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中,渭源县创新推出“五治融合”基层治理平台,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毫米”,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渭民解忧”小程序正在变成基层治理的“大手段”。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敢闯、敢干、敢冲,善于攻坚、勇于奋进,农业产业一路生花,工业项目一路拔高,经济指标一路向好,人民群众一路欢歌。

  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破浪行。

  渭源县将继续紧盯政策所能和发展所需,坚定信心、知重负重,把发展机遇转化为能落实的规划方案,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可实施的项目工程,把决策部署转化为看得见的发展实效,持续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渭源之治”“渭源之为”谱写更加精彩绚丽的时代篇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