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内,30条铜箔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资料图
新区多部门联合开展“政银携手助小微,纾困解难促发展”活动。
新区市场监管局综合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为群众办事。
“以前,要开超市,拿到营业执照后还要再办理食品和烟草许可证,差不多10天才能办完;现在,只要到市场监管局‘一业一证’改革窗口办理《行业综合许可证》,一天就能办好。对我这样干个体的老百姓来说,就是实实在在节省下来的成本。还有年审,也是拿上一个证,进一个窗口,就能全部审完,再不用几个窗口来回跑,确实方便了很多。”12月13日上午,回忆起今年5月拿到个体工商户《行业综合许可证》时的情形,新区快易家百货超市负责人李春华如是说。
个体工商户“一业一证”改革,只是新区积极作为,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众多举措之一。
改革红利释放
惠及更多经营主体
近年来,新区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集聚要素供给、强化政策支撑、优化政务服务,着力打造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锚定“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目标,持续在“宽准入、降门槛”上下功夫,商事登记加速提效。
企业开办30分钟办结,办理时限迈入国内“第一梯队”;在全省率先推行新开办企业印章刻制政府买单,两年来为企业节省开办成本750多万元。
2018年6月颁发全省首个“证照分离”改革营业执照,经过2次改革试点及5次动态调整,将9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累计办理改革事项4.73万件,惠及企业2.01万户。
出台《兰州新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若干措施》,推出12方面27条措施极大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在全省率先推行“容缺登记”制,累计惠及企业3000余户。
在8个行业试点“一业一证”改革,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破解准入不准营“最后一公里”难题。
——坚持能简则简、应减尽减,持续提升审批效能,以审批“高效率”换取企业发展“新活力”。
制定《兰州新区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办法》,推行集群注册、工位注册及“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在全省市州率先出台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34条措施”,累计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26户,放款2500多万元。完成股权质押登记30件,质押额56.15亿元,有效解决了民营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
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魏兴杰说:“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借鉴先进地区改革经验,持续聚力放宽准入、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强化监管等领域改革,用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发展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人才“强磁场”
聚智赋能民企发展
人才“强磁场”是提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近年来,新区坚持把人才作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深挖人才队伍“蓄水池”、营造爱才用才“大环境”、铺设人才成长“快车道”……一系列务实政策举措有效引导支持各方优秀人才加速向民营企业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构筑起了强大人才“磁力场”。
——出台《兰州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扶持办法》《兰州新区促进人才聚集奖励扶持办法》,率先在全省将纳税额度较高的民营企业主要负责人、500强区域总部高管、首次在新区就业创业的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纳入人才服务保障范围,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出台《化工产业人才引进培养扶持办法》,通过校企合作奖励、学历提升补贴和科研项目扶持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引进高素质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化工技能人才5637人,发放各类补贴资金200余万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要素保障。
——开设人才政策线上申报受理的数字化平台,采取“一表申请、专人办理、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方式,实现民营企业人才政策待遇兑现等服务事项“不见面”办理。
——组建人才服务专班,成立25个专班小组,对接联系100余家新区重点民营企业,解决企业和人才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让广大民营企业人才在新区安心工作、顺心发展、舒心生活。
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就是新区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共融的受益者。
据甘肃海亮人力资源部部长张伟介绍,海亮坚持把人才引进作为技术提升、科技创新的主要途径,围绕产业升级转型和提质增效吸引人才来公司共谋发展。项目2021年12月在新区开工建设,目前已具备7.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甘肃海亮正稳步迈入铜箔制造行业头部企业。
“仅今年,我们就引进高层次人才35人,其中博士8人,双一流硕士7人,硕士10人,双一流本科生10人。高端技术人才的持续引进,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技术力量,提升了新产品研发水平,为公司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张伟说。
新区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牟相妍告诉记者,近3年,新区举办各类招才引智活动100余场,共有5000余家民营企业参与,数十万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积极应聘,营造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累计为包括海亮、德福、康鹏威耳在内的广大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和解决用工需求数万人,累计引育各类优秀人才15.6万人。
多元金融“活水”
助力民企强筋骨
“感谢新区提供了简单快捷的贷款平台,这20万元贷款及时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难题,增强了我敢闯敢干、做大做强的决心。”今年9月,在新区“政银携手助小微,纾困解难促发展”活动中,国源农贸市场甘肃双隆农副粮油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理龙如是说。
全程4次参加新区“政银携手助小微,纾困解难促发展”活动的兰新担保公司经理张琬钦介绍,“我们还进一步了优化审批流程、缩短业务办理时限,只要客户资料齐全我们就能实现3个工作日完成放款,全力解决广大民企和小微企业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我们已为新区民企和小微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累计提供担保142笔,金额共计2532万元。”张琬钦说。
民营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
作为新区以高质量金融支撑助力民企发展的主力军,金控集团努力引入多元金融活水助力民企发展。
——兰新供应链通过为民企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资金困难。2021—2023年,累计支持煤炭供应企业甘肃盛博商贸有限公司资金13159.42万元用于煤炭购买。
——西部绿色认证中心积极拓展绿色认证市场,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60笔绿色认证(49个绿色项目,11家绿色企业),累计帮助企业获取绿色信贷、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约101.22亿元。
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国文表示,集团将坚决履行新区赋予的“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职责使命,创新多元金融服务,精准注入金融“活水”,为民营企业解决自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有限等难题,切实把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好事做实,把助力民营企业的实事做细,努力发挥新区金融“主力军”作用,让金融“活水”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政企同心同向
服务中心大局
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不只体现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更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我们是到新区投资的陕西企业,项目今年7月份开建,目前地基施工已完成,主体部分正在建设中,整个项目建设相当快。”新区新盛商业项目负责人陈永奇告诉记者,项目建设之所以能够快速进展,新区工商联提供了很多帮助。
“项目开工后,工地需要接入临时用电来安装塔吊等设备,按计划大概需要一个月。新区工商联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和我们沟通,询问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然后积极协调督促相关单位加快进度。那段时间,工商联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早上都打来电话询问我们临时用电接入进展情况,”陈永奇说,“最后,我们提前半个多月接入了临时用电,不但节省了企业时间成本,更确保了项目整体的建设进度。”
陈永奇的话,正是新区工商联建强“民营经济人士之家”、倾情倾力为企纾困的缩影。
今年以来,新区工商联围绕“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努力架好“连心桥”、当好“服务员”,助力民企在新区安心投资发展。
——围绕经济形势解读、提升企业软实力、税收优惠政策等,举办新区工商联大讲堂;加强走访联络,掌握民企面临的困难问题,回应合理诉求,对反映的困难问题,及时建立台账,尽力协调解决。
——联合相关部门和园区开展“千企调研纾困”行动,调研企业近50家,高质量完成调研报告,推动相关问题解决;联合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举办政税银企对接会,现场为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放贷150余万元。
新区工商联工作科科长李海瑞说:“刚刚举行的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奏响了加快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最强音,我们将争做精耕主业的实干者、锐意创新的先行者、推介新区的宣传者、担当奉献的引领者,充分发挥‘联’的优势、‘商’的作用,架好桥梁、当好纽带,让民营企业安心发展。”
……
一项项改革“组合拳”密集打出,一个个利好举措持续加持,让民营经济在更优的土壤环境里茁壮成长;政策精准滴灌,机制不断创新,民营企业也不负厚爱,鼓足干劲往前闯,在“双向奔赴”中渐入佳境。
据统计,截至目前,新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达3.7万户,约占经营主体总数的93%;6家企业入围“2023甘肃省民营企业50强”,彰显了新区民营企业的强劲活力。
2019年以来,新区经营主体增长86.70%,其中,民营企业增长136.7%、占比达87%,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新区深入推进强省会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
新区将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持续推动经营主体培育、招商引资、要素供给保障、营商环境优化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促进广大民企实现新飞跃,既勇立潮头,更永立潮头,为新区谱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崭新篇章贡献“民企力量”。(记者 史晓峰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2月15日兰州新区政府采购“八个零”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 2023年12月15日兰州新区两养殖项目建成投运
- 2023年12月15日兰州新区举办“科技创新+金融赋能”专项对接会
- 2023年12月15日兰州新区多举措鼓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