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镍都”新崛起
金川集团厂区。 金川集团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王占东
金昌市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有“河西咽喉、丝路孔道”之称,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一座新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因盛产镍被誉为“中国镍都”。 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1981年建市,辖金川区和永昌县,金昌的名字即一区一县各取一字,寓意“聚金汇川、永远昌盛”。金昌市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总人口43.53万,城镇化率78.43%,是全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质量魅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今年前三季度,金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1%,连续7个季度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一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1%。
缘矿兴企,因企设市
金昌的历史,要从金川集团说起,而金川集团的历史,又要从一块孔雀石说起。
走进金川科技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被徐徐翻开——
1958年6月的一天,西北煤田地质勘探局一四五队组员唐东福在白家嘴子西边的一个山沟里捡到一块含铜的孔雀石标本,经过化验,样品铜含量16.5%,镍含量0.9%,铜和镍的品位均达到了工业开采品位。
1959年6月,按照冶金部和甘肃省委指示,第八冶金化学建筑总公司从白银公司分出,组建“西北冶金建设总公司”,即后来的八冶公司,10月,成立永昌镍矿,白银公司和西北冶金建筑总公司部分施工队伍进驻金川,自此拉开了中国镍钴工业建设的序幕。金川集团也自此启航,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扎根戈壁、爬冰卧雪,战严寒、斗风沙,一举改变了我国缺镍少铂的历史。
1981年,为了更好地适应祖国镍工业基地建设需要,国务院批准成立金昌市,开启了“镍都”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了金昌市和金川集团之间唇齿相依、荣辱与共、携手前行的本质属性。建市以来,市企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同呼吸、共命运,金昌市坚持把推动金川集团公司镍钴工业发展作为建市之基、兴市之本、强市之要,全力支持金川集团转型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在转型发展中不懈探索,全市经济稳步增长,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昔日戈壁小镇已经发展成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宜居宜业现代新城。
金川集团公司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具备镍20万吨、铜110万吨、钴1.7万吨、铂族金属10吨、金30吨、银600吨、硒200吨和化工产品600万吨的生产能力,镍产量居世界第四位,钴产量居世界第四位,铜产量居国内第四位,铂族金属产量居中国第一位。
2022年,金川集团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00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39位,2023年公司位居《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289位,《财富》“中国500强”第85位,为金昌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产业转型,绿色发展
金川河奔腾不息,诉说着厚重发展故事;龙首山巍巍屹立,见证着壮美奋进历程。
金昌,兴于矿产资源,而资源的有限性,又让金昌人倍加重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从镍工业基地开发建设伊始,金昌就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经过几代人持续探索实践,形成了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共生发展、科技引领支撑、园区承载集聚、机制创新保障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金昌模式”,被列为全国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并入选中组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
从1964年产出第一批电解镍至今,金川集团镍的冶炼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如今已朝着“高精尖”方向迈进。“‘手撕镍带’是纯镍高精带材,厚度仅0.05毫米,与成人发丝无异。良好的导电性、耐蚀性以及机械加工性能,使其从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电子仪表、特殊灯具等结构零件中。”金川集团镍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苗承鹏说。
走进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电池产业异军突起。“项目一期于今年4月投产,预计明年7月全面达产后可日产25万只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一期和二期全部达产后将日产50万只,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最大的生产厂家。”甘肃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负责人凌安璋介绍。
在甘肃金车储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2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项目投产在即,二期18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生产线及其配套附属设施加快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在金昌,从金川集团厚度仅0.05毫米的纯镍高精带材到年产5000吨新能源电子材料铜箔,从日产50万只新能源电池到鑫金源3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延伸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已发展成河西走廊最大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耦合联动全链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金昌市以“三新一高”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工业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培育提升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
2022年,“2+4”现代化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87.9亿元,同比增长47.4%。今年1至10月,金昌“2+4”现代化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24%。
市企融合,城乡一体
作为资源型城市,金昌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工业产值来自金川集团。
今年1月29日,春节假期刚过,金昌市与金川集团召开市企融合座谈会,双方共谋发展大计,推动市企融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从2019年开始,这样超前谋划市企融合的工作,已经坚持了五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市企合力育产业、破难题、优环境,实现了互融互促、共赢发展。
金川兴,则金昌富;金昌强,则金川荣。金昌市牢牢抓住金川集团这个当地最大“龙头”,深化市企融合一体化发展,依托其镍钴资源优势和基础材料规模优势,抢抓“双碳”机遇,绘制产业链图谱,着力培育提升“2+4”产业链,加快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徜徉金昌大地,城与乡宛如一枝并蒂莲,花开两处各芬芳:城区内,高楼林立,厂房密布,产业兴旺;乡村里,村容整洁,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现在我们农村的生活,和城里没什么两样!”家住金川区宁远堡镇白家嘴村的贾登年老人感慨道。
金川区城镇化率达91.38%,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优势。近年来,金川区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拓展行动,集聚资源优势,精准施策发力,争创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作为我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金昌市坚持把城乡融合作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今年以来,金昌市围绕统筹推进城乡空间、产业、生态、公共服务、文明创建、社会治理“六融一体”,实施年度重点项目238项,建立城乡融合发展学院,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城乡融合发展基金,组织212家企业开展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2月10日【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中国镍都的新腾飞——金昌市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 2023年11月07日【理论】抢抓“一带一路”最大机遇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
- 2023年08月10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项目为王 实干为先——甘肃省项目建设加力提质
- 2023年08月08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让经营主体放心投资舒心发展——甘肃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