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新集村:“小”粉条带动“大”产业
记者 张小慧 通讯员 王明远 小才让道吉
选料洗料、粉碎过滤、漏丝冷却、打粉晾晒……走进卡加曼新集村,眼前一派火热景象,村民们趁着晴好的天气,正忙着将制作好的粉条挂在架子上通风晾晒。
每年到了土豆收获的季节,敏生辉就开始带领团队忙碌着收购当地含淀粉量较高的土豆,把土豆加工成淀粉,再用淀粉制作成粉条。一筐筐高原优质土豆被制作成晶莹剔透的“银丝条”,晾晒在搭好的竹竿上,宛如倒挂的玉帘,散发出阵阵清香。
今年50岁的敏生辉是厂里的技术指导,今年是他与这些“银丝条”打交道的第三十年。“大土豆拿到市场卖,小土豆就留下磨成粉,加工成土豆粉条,口感顺滑,很受百姓青睐。”谈起自己制作的粉条,敏生辉的眼里泛起了自信、自豪的神色。
据介绍,“嘉森农产品只做自己也在吃的土豆粉条”。今年从全村及周围县市收购10余吨土豆,每天产能2000多斤的干粉。由于生产的粉条色泽晶莹、口感劲道,今年初土豆粉条上市以来,嘉森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土豆粉条加工厂制作的土豆粉条深受当地村民及外地客商的青睐,土豆粉条供不应求。
据了解,手工粉条加工在新集村已有多年的历史,过去一直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式生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不理想。2022年,村“两委”主动求变,经过调研、学习、考察,决定通过支部引领,建成嘉森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土豆产品加工厂,壮大村集体经济,在传承传统粉条、土豆淀粉加工技艺的同时,也让这一“老”产业焕发出新生机。
“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动下,新集村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共赢模式发展产业,洋芋粉条已成为当地享有盛誉的‘致富粉’,村里有20多人在粉条厂干活挣上了钱,不仅创收,离家还近,村民增收有了新路。每一年下来我们还有6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分红。”卡加曼乡新集村妇联主席王红玲告诉记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1月04日西和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大步走”
- 2024年01月03日高台:壮大新能源产业链为“风光无限”注入新动能
- 2024年01月03日张掖甘州区:蔬菜产业锚定“百亿”目标大步迈进
- 2024年01月03日去年1至11月金昌“2+4”现代化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270.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