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乡村行 看振兴】武山:科技赋能擦亮“蔬菜之乡”金名片

 2024/01/08/ 15:40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 马放

【乡村行 看振兴】

武山:科技赋能擦亮“蔬菜之乡”金名片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马放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走进武山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的标准化智能玻璃温室,映入眼帘的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爱吉红秀、佳西娜等品种的番茄,冬之光、戴多星等品种的黄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武山县着眼科技示范引领、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谋划实施的重点项目,园区占地100亩,总投资9600多万元,集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仓储保鲜、科普教育、信息服务、旅游观光为一体,分两期建设完毕,目前已发展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产业园二期项目建成2万平方米标准化智能玻璃温室1座,运用国内最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智能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李文平介绍说,二期项目还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控制中心、冷链物流、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重点开展集约化育苗、无土栽培、新品种引进试验、蔬菜品牌培育等综合服务,进一步提升了蔬菜产业示范引领支撑水平。

  李文平告诉记者:“园区聘请国家大宗蔬菜产业首席专家杜永臣担任园区产业发展顾问,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交流,累计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项,研发玻态干燥韭菜、蒜苗等农产品10余种,研发的10米跨多层无立柱钢架塑料大棚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已在全县及周边地区广泛运用。”

  记者了解到,园区积极推广集约化穴盘育苗、山地辣椒育苗移栽等实用技术10多项,引进示范番茄、辣椒、黄瓜等13类蔬菜156个品种,筛选优良品种56个,累计推广优质种苗1.2亿株,推广种植面积达10万亩,示范带动10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和83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种植技术升级,直接受益人数达22万人。

  从种好一棚菜到富裕一座城,科技引领、绿色发展是武山蔬菜产业持续提质增效、闻名全国的“金钥匙”。武山县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蔬菜产业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种”“引”结合发展集约化育苗,“减肥”“减药”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模式实现科技化提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集约化育苗中心为引领,目前已辐射带动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25个,年育苗数超过3000万株;示范推广设施蔬菜“双减”技术及有机肥、生物药剂3.5万亩;引进示范水肥一体化、无人机飞防等先进生产技术和有机生态型栽培等栽培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全县蔬菜科技水平。

  武山县始终把蔬菜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紧盯打造全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示范高地目标,着力构建“一区五片两带”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抓好基地建设、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市场开拓、链条延长“五大重点”,推动蔬菜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培育了“武山韭菜”“武山豆角”等一批全国知名蔬菜品牌,持续推动武山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名副其实的西部蔬菜产业强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