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有空调通暖气 晒太阳贴贴膘——兰州野生动物园的动物这样过冬

 2024/01/11/ 08:3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思璇

有空调通暖气 晒太阳贴贴膘——

兰州野生动物园的动物这样过冬

小熊猫在空调房里嬉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思璇

  冬日,伴随一轮轮冷空气来临,气温骤降,房子供暖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之一。当我们出门裹羽绒、进屋有暖气时,住在兰州野生动物园里的1319只动物们如何过冬呢?

  近日,记者探访兰州野生动物园,看到远道而来的热带“朋友”早已住进了暖气房,灵雀馆的小家伙们吹上了中央空调,老虎、狮子等耐寒动物的进出通道也加设了防风门帘,伙食还加了量。

猴子在热乎乎的暖气房中过冬。

  不同温度供暖方式

  “动物园会根据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采取相应的保暖御寒方法。大部分馆内采取暖气供暖,但每个馆内的温度有明显差异。”兰州野生动物园动物管理部部长徐斌一边介绍,一边带着记者开始“解锁”动物过冬模式。

  一个单独的建筑划分为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就会标配一处锅炉房。

  在冬天到来之前,兰州野生动物园早早就着手为动物们的保温取暖工作进行筹划。除金毛羚牛、藏羊、熊、羊驼、草原狼、狮子和牦牛等耐寒动物外,其余来自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都已转入室内展馆。

  望向左边,金丝猴时而蹦跳嬉闹,时而嗑嗑瓜子;瞅着右边,小熊猫个个憨态可掬,正在惬意地玩耍。这可是动物园内一群有着“特殊待遇”的小家伙们。据该区域的饲养员马廷得介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山魈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都属于珍稀区动物越冬计划。小熊猫展厅配备的是中央空调,温度设置在18至23℃,山魈馆内舍及展厅烧起了锅炉,金丝猴展厅及内舍则配备壁挂炉暖气系统。

  为确保馆舍温度达到适宜动物生存的温度,不同动物馆舍的供暖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

  在环尾狐猴、羊驼、袋鼠的馆舍,采取锅炉供暖,馆舍温度达到15℃以上;灵雀馆使用空调供暖,室内温度达到20℃以上;矮马馆无供暖设施,在窗户加装了棉门帘用于防风;鸸鹋馆、禽鸟湖的馆舍无暖气供应,冬季在其孵化期时使用电暖气供暖,确保孵化工作顺利进行。

  当然,动物园也不缺乏较为耐寒的动物。例如猕猴、短尾猴,或是以肉食为主的美洲狮、狮子等。“对于不太怕冷的动物,一般不需要暖气,但保暖措施还是要做的。”饲养员梁顺顺告诉记者,动物园会临时安装保暖棉质防风门帘,不仅可以挡住晚上的寒风,也不会影响动物们外放晒太阳。

长颈鹿正在晒太阳。本文图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思璇 摄

  精细化御寒保暖

  在非洲馆区,多是怕冷的小动物。

  “非洲肉草类、肉食类动物的体毛不足以应对我们这边的气候变化,所以每个馆舍都有暖气供应。”饲养员马阳阳正在打扫长颈鹿馆舍,“若温度达不到适宜温度,还会采取暖风炮,电暖气等辅助保温设备。”

  长颈鹿、河马就十分怕冷,冬天大多时候都是在展厅展出。在河马的馆舍,以铺设地暖为主,内场水池辅助暖气加热,可以保证水池温度在23℃左右。“水下温度会比室温还高,河马待在水里就跟‘泡温泉’一样。”马阳阳打趣道。

  走进长颈鹿馆,瞬间能感觉到暖意,温度有20℃左右。馆内一角安装着一台供热锅炉,舍内不仅加装了暖气和地暖,地面上铺设了厚厚的草垫,还安装了隔寒双层门及防风门帘。记者注意到,为了动物的健康,园区采用了低碳环保、污染极少的电力供暖方式。

  同时,为确保动物休息环境的温度、体表保温等,工作人员会在大部分的动物馆舍提前铺设草垫,并及时进行清理、更换,确保草垫厚度、蓬松度,防止长时间堆积滋生病原微生物。

  “晒太阳”也是取暖的重要途径。针对一些对温度有要求的动物,动物园还会调整动物的外放时间。例如袋鼠对最低气温要求在0℃到10℃,当室外温度过低时,袋鼠到室内避寒;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时,让袋鼠到室外享受日光浴、锻炼一下身体。

  进食贴膘好过冬

  除了硬件设施建设,其他方面也不落下。兰州野生动物园内的所有动物都有自己的营养餐标,工作人员也会根据季节、动物身体情况进行调整。

  特别是进入冬季后,会给部分动物增加牛奶、羊奶粉等一些高热量食物来增加动物抵抗严寒的能力,还会在饮食中添加干姜粉、干草等,以此补充营养。同时,饮水不能太凉,要用温水,每天更换,让动物们能够暖暖和和地过冬。

  记者在动物食堂的蒸煮室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制作动物们的专属窝头,鸡蛋、玉米、土豆、红薯等食材也会在这里蒸煮后再送到各个馆舍。

  徐斌介绍,动物饲料种类分为蔬菜类、水果类、干饲料类、颗粒料等,种类达100余种。肉食类动物以牛肉、鸡肉为主要食物,草食类动物以鲜草、干草、颗粒料为主要食物,杂食类动物以窝头、蔬菜、水果为主要食物。此外,还有玉米面粉、小麦粉、麸皮、油渣等,以及专门给动物准备的羊奶粉,以供它们增加营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