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弦歌不辍,悠悠兰仓绽芳华——礼县推进高质量发展观察(中)

 2024/01/11/ 08:53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王芳

弦歌不辍,悠悠兰仓绽芳华

——礼县推进高质量发展观察(中)

祁山堡。陇南日报记者 冉创昌 摄

  陇南日报记者 王 芳

  新年伊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3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礼县四角坪遗址入选;

  与之遥相呼应的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的项目;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当《诗经》中的唯美诗句,在西汉水畔轻轻吟唱,娓娓动听的旋律“缩短”了千年时光,我们仿佛看到秦人在这片土地上的深情凝望,而惊艳了时光的诗句,也为这方土地留下了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礼县沿着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高起点谋划、市场化运作、优先性保护、全链条融合、品牌化打造、整体性推介、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深入挖掘境内早期秦文化、三国文化优势资源,在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不断将文化与旅游产业、城市建设、自然风光、生态田园融合发展,讲好“秦祖故邑故事”,把“过客”变“留客”。

  走过繁华,拂去风尘,古老而又年轻的礼县,正在新时代焕发着更加夺目的光彩。

  

  走进礼县,仿佛就在阅读一部看得见、摸得到、进得去的先秦历史教科书。

  伸手一摸就是秦人文化,两脚一踩便是三国砖瓦。这里,每一粒黄土每一寸草木,都裹挟着历史的风尘;这里,每一处遗迹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不朽的传奇。

  周礼秦制、秦风汉韵。古今交融的礼县,是秦人和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秦国最早都邑所在地,早在3000多年前,秦始皇的祖先在这里牧马狩猎,开化拓土,始国东进,最终雄霸中原一统神州。

  1919年出土于礼县红河乡西垂宗庙遗址王家东台的秦公簋,器内的51字铭文,无声诉说着秦国祖先建都的历史,更开创了早期活字模印之先例。

  历史的风云际会不止于此,几百年后,汉末建安年间天下大乱,西汉水畔,一座由人力垒成的军事堡垒“祁山堡”,再度打破这里的平静,三国故事里最光辉灿烂的悲剧之一“六出祁山”便在此拉开序幕。

  登上祁山堡,走进武侯祠,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行走期间,阳光照射虬枝招展的古柏,伴着斑驳树影不断前行,就像穿梭在时光隧道,走回到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之中…… 

  虽说三国文化在兰仓大地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是那群雄逐鹿的时代,以及个性突出的英雄人物、流传百年的故事典故和处处遗迹,已经成为礼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延绵不绝的源泉。

  悠悠文脉、万千气象,厚重底蕴、赓续绵延。

  历时4年考古发掘,礼县四角坪遗址“真容”渐显。来到四角坪遗址,只见整个遗址坐落在被“削平”的山顶平台之上,呈现出中心对称的空间分布格局。

  走进遗址,密密麻麻的鹅卵石砌成的散水如同条条小径,古朴精美的云纹瓦当、绳纹板瓦、回纹地砖满地散落。

  “这些云纹瓦当和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出土的瓦当基本一致,说明该遗址和秦始皇帝陵园修建年代相近。”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说,根据这些出土建筑材料的制作工艺和纹饰,可以初步认定四角坪遗址为秦代一处高等级礼制性建筑遗迹。

  专家表明,四角坪遗址的发现与挖掘,对于研究秦代政治、礼仪制度以及建筑历史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掸去岁月的尘埃,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祁山堡、卤城盐官、铁笼山……恰若文字,一笔一画描摹着礼县丰厚的文化底蕴。

  先有先秦十二公扬鞭跃马,横扫六国,奠定基业,驰骋纵横千里;后有武侯六出祁山,两表明志,鞠躬尽瘁,匡扶汉室足迹……

  这片承载着古老文明的土地上,历史赋予了它穿越时空的力量,也滋养出了厚重灿烂的文化艺术。迈步新征程,时光沉淀的这些“宝藏”正赋予礼县文旅产业无限可能。

  二

  风雨江山在岁月里更迭,从秦人盛世到现代文明,时间给礼县留下了无与伦比的遗产。

  文化历史的积淀、大自然孕育的馈赠,成就了礼县文旅发展的天然财富。

  立足实际,如何把富集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秦祖故邑·三国胜地”这张名片叫得响、能发光?

  答好这道命题,礼县在思考、在行动——

  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围绕加快建设陇上文化旅游名县发展目标,立足“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依托“早秦文化、三国文化、生态旅游”三大特色,全力打造“秦皇祖邑·三国胜地”文化旅游品牌和“一带、三园、五线、多点”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围绕空间发展布局,科学编制《礼县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礼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5)》《陇南秦汉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22-2035)》《礼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礼县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以及秦皇湖、盐井祠、武侯祠、翠峰观、大香山、上坪生态旅游区等重点景区规划,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

  坚持以乡村文化为魂、以农业产业为源,积极探索“文旅+康养+农业”发展新模式,并依托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生态农业等各类资源,有序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全力打造“康养+寻根祭祖”“农业+生态观光”“苹果赏花采摘休闲游”等特色旅游精品项目。

  ……

  一项项谋划、行动,于关键处落子、彼此连接成势,逐步推动礼县形成优势显著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

  然而要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还得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礼县给出的答案是:坚持项目为王。

  时下,走进礼县祁山镇,全市重点项目祁山三国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忙碌着进行室外岩板石的安装工作,具有浓郁三国文化特色的产业园渐成雏形。

  “目前,产业园临街立面改造基本完成,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完工,祁山堡改造提升进入收尾阶段,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礼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林继红说。

  据介绍,2023年礼县依托资源优势,累计谋划储备重大文旅项目40余项,估算总投资90亿元。目前,秦汉文化旅游产业带、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秦皇湖农文旅融合产业园、四角坪遗址保护利用等重大文旅示范引领项目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从最初的谋划、纸上的蓝图,到初具规模,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背后,浸透着礼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数据显示,2023年礼县旅游人数424.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69亿元,同比增速217%。

  三

  冬日,走进红河镇小高村,沿着秦皇湖缓步向前,只见丛丛簇簇的芦苇随风摇曳,湖中部分尚有积水的地方已经结冰,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

  “这两年在全县、全镇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中,我们村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小高村党支部书记马幸福告诉记者,村里不仅面貌焕然一新,还发掘出了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就在马幸福身后的村庄里,八图主题民宿、酒店、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加紧建设。

  今年,这些配套设施就将与小高村串联在一起,和已有的3A级景区秦皇湖,构成新的“文旅链”。

  “配套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解决村里旅游发展的困境,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进而带动村里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对于未来,马幸福充满信心。

  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离不开推陈出新的创意赋能。

  “我们之前设计的‘秦小虎’的形象来自出土于大堡子山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祭祀乐器坑的文物回首虎,而‘秦小兔’的形象源于汪山泥塑,但其耳朵和头部可爱的漩涡,是根据礼县四角坪遗址秦代国家祭祀遗址出土的瓦当卷云纹设计而成的。”礼县秦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马飞,已经连续三年参与礼县文创产品的设计。

  “龙年的文创产品思路已经成形,主要灵感来源还是礼县的秦文化、三国文化以及出土的一些文物。”马飞告诉记者,目前,礼县已经创新研发文化演艺、民俗体验、养生保健、书画艺术等文旅产品10大类160款。

  “去年5月,我们尝试将这些产品投放市场销售,到现在已收入7万多元。”马飞说,下一步,他们在设计时还将进一步大胆创新,不拘泥形式,更贴近生活,让礼县的秦文化、三国文化既“活”又“火”。

  一件件精美的文物里,是礼县的辉煌过往,一个个饱含创意的文创产品中,是礼县的活力今朝。

  如果说历史文化赋予礼县文旅以“才能”,创新文旅产品体现了礼县文旅的“努力”,那么服务和环境,则是文旅发展保持顶流又长红的基本逻辑。

  新形势,育新机、开新局。礼县已有自己的谋划——

  加快完成祁山三国文化产业园(一期)建设,力争祁山三国文化产业园二期工程、秦文化博物馆4A级旅游景区提升改造、赤土山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盐官镇盐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地方专项债券项目明年开工建设。

  高质量推进西汉水风情线、武侯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积极创建一批文旅康养示范村,努力实现全年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

  ……

  时代的书卷不断拨转,秦祖故邑正翻开新的一页。

  今日悠悠兰仓,魅力劲奔涌;今日青春礼县,昂首新征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