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文化馨香润镍都——2023年金昌市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2024/01/18/ 15:20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莫亚红

文化馨香润镍都

——2023年金昌市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记者 莫亚红

  文化,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所在。

  2023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文化与发展结合,传承与创新并举,以构建精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强化思想引领、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文化塑魂、文化传承”三大工程,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培亮点、树品牌,大力唱响强信心的主旋律,为加快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崭新篇章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一年来,在“文化强市”强力推动下,人文荟萃的金昌一路踏歌而行,公共文化服务趋于完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非遗传承与保护热潮涌动,一曲曲文化之歌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文化惠民 打造全民阅读的书香城市

  在金昌,阅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2023年,金昌市县区图书馆增加阅览席位,延长开放时间,读者晚上也能去看书了,乐享延时服务。高标准开放金水里城市书房,在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区域新建最美“悦读驿站”3个,通过微改造、微更新,全市“悦读驿站”总量达41个,图书馆服务点达100个,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3100平方米,“15分钟阅读圈”让市民乐享全城书香。

  在金川集团公司工作的王立飞是城市书房的老熟人了。他告诉记者,现在借阅图书既不用特意办理阅读证,也不用专门跑图书馆,只要凭着一张身份证便可以在就近的城市书房或者24小时智能书柜还书,“这样借阅图书太方便了。”

  同时,我市以“读党史·品书香”“青·听”“经典诵读”等方式,为市民阅读提供“点单”服务,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品质的阅读和休闲服务。一年来,全市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百余场,惠及群众7万余人。《完善阅读体系 金川书香满城》被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评定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在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全市公共图书馆上等级率达100%,市图书馆再次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借阅服务全天候,阅读空间大拓展——龙首山下、书房灯影里、城市霓虹中……一大批城市书房、乡村书屋被广大读者誉为“城市生活的明灯”“心灵深处的书屋”“行路疲倦时候的港湾”。

  文化塑魂 城乡文化好戏连台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2023年,金昌市充分利用现有文化阵地,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演出活动,形成了“大地欢歌”“广场舞之夜”“百姓大舞台”等群众品牌文化活动。

  2023年12月20日,在金昌大剧院观看“情系故里、音润金昌”陈学弘钢琴协奏交响音乐会的市民蔡音由衷感慨:“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质量的音乐演出,文化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了。”

  2023年,我市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戏曲进乡村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演出,为市民群众带来形式与内容更丰富的活动,全年演出400余场,惠及群众超30万人次。“活力金川 百姓大舞台”“器聚一堂,乐响金昌”等一批具有鲜明“文明金昌烙印”的系列性文化品牌脱颖而出,成为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产品。

  一年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创作出一批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其中,金昌大剧院演艺创作的红色题材音乐剧《焉支花开》,摘得“甘肃戏剧红梅奖优秀剧目奖”。创排完成首部儿童剧《嗨,我是小五》,启动话剧《金昌新事》(暂定名)创排,选送的群众合唱作品荣获“陇原儿女心向党——黄河大合唱”活动二等奖。征集10首金昌原创歌曲参加“把甘肃唱给你听”2023甘肃文旅十佳歌曲评选,歌曲《紫金花儿香》入围决赛,金昌文化传播力、影响力逐渐提高。

  聚焦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市文广旅局创新实施“文化播种计划”,开展戏曲、舞蹈、器乐、声乐、曲艺、美术书法等文化辅导活动,培育了一批群众文艺团队,开展基层群众文艺创作专项培训和“文艺冬训”,为公共文化添活力、强力量,推动群众文化自我组织、自觉服务。

  数字赋能,创新发展。2023年,我市积极探索开展线上文化活动,将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畅通数字化服务渠道,推出“线上培训”“文艺慕课”等线上活动100余期,举办“直播看展览”“云游非遗”“掌上阅读”等线上活动60余场次,数字资源总量达40TB,公众可浏览数字资源总量近500TB。公共文化服务走向云端,进入指尖,丰富了人们的“宅”时光。

  传承让文化遗产绽放光彩

  金昌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区、多元文化交汇区,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有原始社会母系氏族仰韶文化;有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先秦北方游牧民族沙井文化遗存;有始建于北周时期、在敦煌莫高窟壁画和文字中有大量记载的千年古寺圣容寺,还有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镍钴工业发展史的工业文化。

  2023年,全市文旅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先后印发《金昌市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办法》《金昌市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方案》。市县区文物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三角城蛤蟆墩墓群周边环境生态修复治理、长城保护专项治理,大沽政治部旧址、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等6个保护修缮工程通过竣工初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永昌段、鸾鸟城遗址保护修缮工程等3个项目按期完工。去年争取项目资金1921万元,实施了金川区三角城遗址保护性设施、永昌县馆藏金属文物修复、红西路军永昌战役遗址及纪念馆设施提升等4项目。永昌县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完成封顶。编制的圣容寺塔、双豁滩墓群安防、永昌北海子塔保护修缮等9个项目计划或方案获得批准。以文物资源为主的御山峡汉明历史文化景区、大沽政治部旧址红色旅游景区建成开放,形成历史文化旅游线路。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一年来,我市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敦煌研究院金昌市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挂牌成立,举办和引进《妙音莫高——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等特色展览16个,“敦煌乐舞”专题学术讲座等系列特色社教活动82场。纪录片《永昌1936》荣获第五届甘肃电视金鹰奖,纪录片《青春丰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发现中国”栏目播出,10个非遗项目公布为第六批金昌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认定公布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7人,10名非遗传承人被认定为2023年甘肃省乡村工匠。同时,开展“非遗进社区”“正月里唱大戏”“元宵话非遗”“直播带你看非遗”讲好金昌非遗故事——戏曲专场演出”“乐购金昌——非遗购物节”“非遗进景区文化共传承”等活动,涉及各级各类非遗项目50余项,非遗传承人和民间非遗爱好者200多人,参与群众达3万人(次)。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新的表现形式和生命活力的非遗在群众中“活起来、火起来”。

  金昌,正以文化为媒,讲述着开放、现代、有活力的金昌故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