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港澳委员看甘肃丨 陈文端(香港):甘肃高原夏菜的纯与美

 2024/01/21/ 09:30 来源:甘肃政协发布

  说起甘肃,总给人一种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物产丰饶的印象。甘肃14个市州和86个县区的名字,个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寓意,“如兰之州”的兰州、“武功军威”的武威、“张国臂掖”的张掖、“天河注水”的天水、“陇上江南”的陇南,以及安定、永昌、静宁、民勤、和政、崇信、康乐等县区名称,无一不体现着甘肃的文化底蕴,寄托着甘肃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担任甘肃省政协委员以来,我对甘肃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兰州古称“金城”,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后来,接触了甘肃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才知道兰州原来不只有“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更有兰州百合、榆中高原夏菜、永登苦水玫瑰、皋兰软儿梨等丰富的“甘味”农产品。足以证明,甘肃从不缺好产品。

  高原夏菜,顾名思义,就是深挖甘肃高原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资源禀赋,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的甘肃,是天然的高原夏菜主产区,从黄河两岸到千里河西走廊,从陇东土塬到秦岭西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让甘肃生产的高原夏菜鲜纯生态、清甜可口、品质出众、错峰上市,深受消费者喜爱。

  蔬菜产业是甘肃六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具有种植规模大、种类多、产品口味佳的优势。如今,随着蔬菜产业不断发展,甘肃成为“西菜东调”“北菜南运”和出口商品蔬菜基地,高原夏菜产量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各大终端市场的“当头菜”。

  高原夏菜是甘肃绿色、有机、生态、无公害蔬菜的合辑,是粤港澳等南方城市人群饮食生活的偏爱。从昔日的“三马子”贩运叫卖,到如今进入国际市场;从当年的零散种植到合作社模式“井喷”发展……高原夏菜经过十几年的成长,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小散乱到品牌化的靓丽嬗变,目前已成为甘肃最具特色、最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之一。

  那甘肃高原夏菜都有哪些呢?为什么如此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我虽道不出其中详细缘由,却敢于肯定的是,当你走进高原夏菜的种植基地,你一定会被眼前的场面吸引。若你从未来过甘肃,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丰收时节的陇原大地,山绿水碧、万物繁盛,一望无垠的大片蔬菜翠绿夺目。远看,规模盛大、生机盎然;近看,棵棵挺拔、饱满健壮。菜农们在其间采摘,手中捧着一颗颗肥硕或清秀的蔬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只是观赏,便足以沉醉。

  每年夏天,丰盛营养的甘肃高原夏菜是南方人餐桌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娃娃菜、甘蓝、芹菜、大白菜、菜花、莲花菜、青笋、胡萝卜等等,甘肃高原夏菜产品种类多样,在南方最缺新鲜蔬菜的季节,大约1000万吨甘肃高原夏菜会发送到国内近100个蔬菜批发市场,直供港澳台地区,同时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在追求品质生活和健康饮食的今天,贴着“甘味”标签的甘肃高原夏菜,不仅仅是陇原百姓舌尖上的“千金菜”,也是乡村振兴征程中的“小康菜”,更是大江南北百姓餐桌上的“幸福菜”。

  “碧露玉叶婷婷伞,柔骨纤花施施然。淡处静世抚神香,只祈四季百身安”,甘肃出产的大白菜身如白玉、叶似翡翠、色泽鲜亮、赏心悦目、鲜甜可口;菜花肥硕丰满、形态喜人、口感甜脆;青笋内芯翠绿、晶莹剔透、通体顺滑、清香多汁;芹菜色泽鲜亮嫩绿,棵形顺直匀称;胡萝卜表皮光滑、色泽鲜亮、肉色橙红、细嫩脆甜……每一种高原夏菜都富含营养,能搭配各种美食,是当之无愧的动力源泉。

  如今,兰州、武威、张掖、定西、临夏等地都成为我国“菜篮子”产品的重要供应区之一。截止目前,甘肃有榆中大白菜、甘谷辣椒、武山韭菜、永昌胡萝卜、酒泉洋葱等35个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蔬菜企业有1300多家,产品有2800余个。

  因为与甘肃的缘分,每当品尝脆嫩香甜的高原夏菜时,我都不由得心情愉悦,像春风拂面一样令人满足。我相信,在“甘味”品牌的强力推动下,更多的高原夏菜将会“飞出”陇原大地,汇成人们一年四季必不可少的烟火气息,更会凝聚着广大甘肃人民的汗水和一方天地的梦想与希望,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为甘肃省政协住香港委员,文中采用了有关官方和个人的资料,在此鸣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