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新春走基层 访灾区·看重建】安置点上升腾的希望

 2024/02/02/ 08:2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虎 通讯员 张兰忠

【新春走基层 访灾区·看重建】

安置点上升腾的希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通讯员 张兰忠

  临近春节,走进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板房安置点,迎春的灯笼高高挂起,身穿新衣服的小朋友追逐嬉戏。在“文化活动室”里,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老师粘贴在书架上的“福”字是什么意思,王艳艳老师温柔地告诉他:“福就是幸福,新的一年,我们要努力创造更多的幸福。”

  王艳艳是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1月15日学校放寒假的当天,她就和共青团积石山县委取得了联系,希望发挥幼教特长,照看安置点的孩子们。在积石山县,她每天早晨8时就和小伙伴们准时从县城乘车,经过大约一个小时来到陈家村安置点,为孩子们辅导寒假作业,开展一些公益活动。

  共青团积石山县委副书记任小斌说:“进入灾后重建阶段,我们发出倡议,鼓励返乡大学生为家乡出一份力。目前,已有300多名当地大学生志愿者,分布在233个安置点,从事舞蹈、音乐、科普、绘画、足球、篮球和一些户外活动的教学。”

  11岁的马婷是大河家镇梅坡村六年级的学生。他的爸爸马花英告诉记者:“马婷是一个特别懂事且爱学习的孩子,地震前,奖状贴满一面墙,地震后,房子成了危房,我把这些奖状从墙上小心翼翼揭下,整齐地保存在一起。”记者粗略数了一下,有20多张。

  “电焊,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希望的火种,它能照亮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道路。”陈家村灾后重建焊工培训班负责人、退伍军人杨学元告诉记者,“培训班15天为一个周期,目前,第一批50名学员已经开班10天。为了鼓励大家学习,培训不仅免费,每人每天还发放30元补助。”

  杨学元开办的陇南康县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开设有钢筋工、电焊工、架子工、抹灰工等多个工种,现有100多名培训老师,他告诉记者:“在积石山初步打算开设7个班,每个班50人。只要需要,随时可以开班。”

  下午天色渐晚,当天的培训临近结束,学员麻南乃迟迟不肯离去。他说:“多学一门技术,就多一条出路。”

  麻南乃的爱人也在一路之隔的家政服务培训中心学习擦玻璃、做饭、看孩子、陪护老人等家政服务技能。地震给家里带来了经济损失,麻南乃一家希望通过技能培训,找到一份好工作,把家园尽早重建起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