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新春走基层】用新品种新方式改造老产业——“西瓜小镇”焕发新生机

 2024/02/16/ 08:1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李晓君 金奉乾 魏娟 景永鹏 王宇晨

【新春走基层】

【进乡村·看发展】

用新品种新方式改造老产业——

“西瓜小镇”焕发新生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晓君 金奉乾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魏娟 景永鹏 王宇晨

  尝一口大柳镇的西瓜,先是冰凉爽脆满口惊喜,而后便是香甜的滋味沁入心田。

  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是西瓜的老产区。近几年,当地党委、政府却把种植西瓜当作新产业来抓——这是为什么呢?当地干部的回答是:新品种、新方式,才能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少说多做,村干部的办法是先干起来。2021年7月,大柳镇大柳村干部自筹8万元建成了1座日光温室大棚,大棚里没种通常的品种,而是种了一茬新品西瓜、一茬萝卜,当年实现净收入2万元。

  消息传出来,群众有了积极性。随后的两年时间,通过镇党委在项目、资金、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积极扶持,6500多亩耕地上建成了3200多座日光温室,37万多株黄肉京欣、西瓜王子、L600等新品西瓜迎来丰收的一季又一季。

  大柳镇的西瓜年产7万吨以上,大棚种出了“好日子”,“西瓜小镇”因此得名。

  “‘单打独斗’卖西瓜已经成为过去,抱团发展才能更好地增收。”目前,“西瓜小镇”产业基地采取自主经营、代管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其中,通过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将30多座日光温室租赁给返乡创业大学生、产业发展带头人进行集中经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得知村里来了记者采访,烟房村五组村民韩鹏青热情邀请记者去他家的大棚里。“这个瓜的品种叫‘北京美丽’,这两天的价格是每斤3元,一个瓜就是18—20元。”韩鹏青介绍,每个棚定植了2000株瓜,按现在的价格,一棚收入6万元。

  韩鹏青捧着“北京美丽”,也捧着越来越好的生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