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新春走基层】为千米井下送能源

 2024/02/19/ 08:56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冯亚杰 张玉龙

为千米井下送能源

  记者 冯亚杰 张玉龙

  立春前的一场大雪,将金昌的气温再次拉回了寒冬。但不论严寒酷暑,早上8点下井的习惯,谢青民26年来从未变过。

  谢青民是金川集团龙首矿辅助生产工区电工班班长,他的工作是将源源不断的电能输送到千米井下,为矿山开采提供动能保障。这个春节,记者跟随谢青民来到了千米井下,探访千米井下又有哪些新变化。

  “叮铃铃,罐笼即将启动,禁止将身体各部位伸出罐帘外。”随着语音提示响起,记者一行人乘坐罐笼从地表1703水平高度下行探访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

  时隔一年多再次来到龙首矿,罐笼里竟然装上了照明灯光,记者的恐惧立马减少了一半,但每秒约4米的下降速度,仍然让人有点晕车的感觉,耳朵像被塞满了棉花。“张大嘴巴,耳朵就不蒙了。”谢青民安慰和解释道,“不用害怕,虽然罐笼两边没有封闭,但安全系数比我们乘坐的电梯可高多了,这个罐笼的提升绳比你的手腕还粗。”

  只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大家就到达了井下500米的地方。走出罐笼,巷道悠长,在看不见太阳的深井下,头顶上巷道的照明灯光给了记者一丝安全感。谢青民一边走,一边给徒弟纪水晟安排今天的工作。“一会儿钳工维修3号水泵,咱们先给集控室打个电话说一声,让他们不能开3号水泵。我们现场操作,把高压柜这边的电停掉,确保现场钳工检修的安全。”

  拖着重达6斤的防砸靴行走了20分钟以后,一行人终于到达了谢青民今天工作的地点——1220中段中央变电所。各种高压柜、低压柜、变压器整齐排列,柜门上红色、绿色的指示灯格外显眼。谢青民和徒弟纪水晟很快就找到了控制3号水泵的高压柜。

  “现在确认一下断路器电停了没?断路器,确认停止。断开位置,分闸。确定是在分闸位置。”谢青民反复确认高压柜上的各种指示状态后,徒弟纪水晟戴上绝缘手套按照操作流程一步步拉开断路器手车,拔下航空插头,挂上警示牌。井下高压电高达6千伏,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电弧放电伤人的情况,即使是拉闸停电这样最简单的操作,师徒二人都要万分小心。

  徒弟纪水晟告诉记者:“我们在巷道走路,眼睛要看着电缆,看掉没掉‘钩子’,电缆走得顺不顺、直不直,哪个地方有没有问题、有没有破皮,我们的眼睛都得不停地观察。”

  “小心小心再小心,确认确认再确认。”这是谢青民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从事井下电工多年总结出来的操作规则。“凭经验干活是十几年前的传统,现在你必须按规操作,我们现在的每一个规章制度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胆大还要心细。不能说胆子大这个开关我说送就送上,说拉我就拉掉。”从技校毕业后,谢青民一直在井下当电工,从学徒到初级工、高级工,到技师,再到班长。虽然不用打眼、爆破、凿岩,直接参与采矿,但谢青民和其他电工一起,将一根根电缆接入千米井下,也将源源不断的电能输送到井下的每条巷道、每个掌子面、每个休息硐室,照亮了千米井下,发动了采矿的凿岩台车,也点燃了井下食堂的炉火。

  采访间隙,一个摄像头从我们头顶缓缓滑过,时而上升、时而下降,每隔半小时,就会转上一圈,像是在监视我们。“这就是智能巡检机器人,我们眼前的这些配电箱、变压站都在它的监测范围之内。”谢青民告诉记者,“以前没有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时候,我们每个班都要下来去现场进行巡检,不仅工作量大还有安全隐患。自从辅助生产工区建成了动力能源集控中心,装上了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实时监测并上传变电所的各项参数和运行情况,我们在地表的控制室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千米井下设备的运行情况,既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也实现了变电所的无人值守。”

  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了人工巡检,但故障排除、定时检修等工作始终需要人来解决。随着智慧矿山的建设,电气设备越来越复杂,相应的维修难度也越来越大,谢青民只有不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在历练中提升。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血液”涌入千米井下,今年就有几个“00后”加入了谢青民的队伍,这些青春面孔让矿山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如何帮助这些年轻人提升本领,爱上矿山并扎根矿山,谢青民正在慢慢探索。“我们开展了导师带徒和岗位练兵的活动,在现场值班室专门有一个创新工作室,就是我们的练兵台,新员工在老师傅和技师的带领下,进行实操练习和技能提升。”

  春节期间,谢青民仍然选择坚守岗位,配电箱除尘、螺丝紧固、设备更换,谢青民早早做好了检修的打算,“平时采场忙碌的时候,我们团队就做一些日常的巡检点检;采场放假、停产时,才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有些设备因为年限过长或者故障频繁,在检修时就必须进行更换,不能有丝毫拖延。”对于这份工作的辛苦,谢青民没有任何怨言,他说:“这是一代又一代的金川矿山人的传承,奉献企业,本身就是成就自己。”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