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嘉峪关:新春“文化宴” 年味更香醇

 2024/02/21/ 09:16 来源:嘉峪关日报 记者 朱玲

新春“文化宴” 年味更香醇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玲

  看绚丽多彩的烟花、体验传统民俗、品味书香……春节期间,我市精心推出120余项线上线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城乡的文化盛宴助燃热腾腾的“烟火气”,让市民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乐享城乡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欢欢喜喜过大年。

  火树银花辞旧岁,龙腾盛世贺新春。2月14日,大年初五,嘉峪关春节大型焰火秀在英雄广场上空浪漫上演。夜空为幕,焰火作笔,烟花下的嘉峪关,更显雄壮与辉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在热闹的春节气氛中感受到边关的独特魅力。烟花之下,一张张笑脸上写满幸福、喜悦,大家纷纷举起手机、相机记录美丽时刻,在五彩斑斓的焰火中憧憬美好未来。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2月11日,大年初二,雄关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精彩纷呈的社火展演在此举行,喜庆的锣鼓,动感的节奏,红绸飘舞,彩扇翻飞,社火展演队伍踏着欢快的节拍,步伐整齐轮番上场,他们走走跳跳,扮相惟妙惟肖,姿态各具特色,不时与现场观众热情互动,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舞龙队、舞狮队闪转腾挪,舞出欢乐喜庆,秧歌队、腰鼓队裙袂飞扬,跳出吉祥和睦,“妖娆”的媒婆、可爱的大头娃娃、俏皮的猴王、憨萌的猪八戒……表演者们用社火丰富多彩的传统表演形式,让市民在开怀大笑中尽享新春快乐。

  年味里不仅有烟火、民俗和团圆,还有“诗和远方”。春节期间,市图书馆、博物馆“不打烊”,让广大市民在书香艺海中度过一个欢乐的文艺年。

  长城博物馆举办了“龙腾盛世 博动陇原——博物馆里过大年”春节系列活动。活动中,讲解员为孩子们讲解了新年的来历和习俗,并教孩子们制作非遗传统手工“舞龙”和新年福袋,在感受喜庆新年氛围的同时,也让春节充满传统年味又别具一格。

  春节假期不少人选择在电影院“合家欢”的氛围中收获满满的快乐。记者在横店影城看到,前来购票、观影的市民络绎不绝,非常热闹。“之前我们在抖音上看了《热辣滚烫》的宣传片,感觉挺有意思的,寒假和朋友过来看一下,看电影这种形式过年的话还是挺不错的,挺有年味。”市民孟洋说。

  今年春节档国产片异彩纷呈,《热辣滚烫》《第二十条》《熊出没:逆转时空》等影片扎堆上映,满足多样化观影需求。

  团团圆圆过大年,既是一种民俗传统和文明传承,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和精神坚守。为了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市借助各种载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浓郁家国情怀——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依托“雄关大舞台”举办了“幸福城市·激情放歌”全市春节联欢晚会,展示我市群众文化艺术成果,为全市人民献上浸润心灵、欢乐祥和的文化体验。市文联、市科协、市卫健委、市司法局等单位分别在“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期间,组织开展“过大年唱大戏——送戏曲下乡”“医疗送温暖、健康进万家”“送春联送福字”等文化活动,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各街道、社区和各镇、村积极筹划组织以“新征程 新发展 迎新春”“迎新春 写春联 送祝福”等为主题的联谊会、茶话会、写春联、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具有民族传统和节日氛围的文化惠民活动。

  旅游团圆、休闲过年,大好河山成为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壮丽背景。

  正月里的嘉峪关,换上了红红火火的“新年装”,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游客。全市文旅行业迎合春节假日市场需求,推出了登长城、赏烟花、滑冰雪、尝美食、品美酒、看社火等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广大游客来嘉旅游。其中关城景区推出了“笔墨写春意 关长送祝福”“畅游关城 体验非遗”“龙狮舞新春 扬威庆大年”“互动小游戏 关城送春礼”“摄影新春美 见证嘉峪关”等龙年春节系列活动。春节假期共接待入园游客10万余人次,创历史新高。嘉峪关方特丝路神画新春焰火节于大年初一正式开启,假日期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热气腾腾的“文化之年”。新春新景开新宴,迈入新年,在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中国文化的亲身体验中、在感受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天下情怀和美美与共的价值追求中,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定会成为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