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非遗过大年:锦绣山川满目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和永远的文化基因,深远地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春节期间,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展示展演系列惠民活动活态呈现了陇原大地独特的年俗礼仪、民风气质、精神特质,表达了甘肃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和对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强盛的深深祝福。
秉持初心、坚守根脉、薪火相传。根据中央宣传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以及文化和旅游部“欢欢喜喜过大年”2024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统一部署,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2024年元旦至春节、元宵节期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全省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内涵丰富的非遗宣传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出欢乐、祥和、喜庆的中国年氛围,“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成为陇原春节里极耀眼的亮相、极鲜明的印记和最深长的回味。
于辞旧迎新中寄宏愿,于热闹红火中铸根魂。1月20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天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甘肃省“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天水市西关古城举行。活动现场表演了舞龙、秦州夹板舞、秦腔、武术、秦安羊皮扇鼓舞、张家川花儿、清水木人摔跤等天水当地非遗代表性项目,同步开展了甘肃省“非遗过大年·年货大集”“陇原儿女心向党·龙腾鼓舞贺新春”天水市四季村晚优秀精品节目展演,以及“非遗过大年·春联送福”送春联等活动,提升甘肃非遗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非遗之美,熠熠生辉。我省14个市(州)和厅直相关单位也为当地群众准备了独具特色的非遗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期间,全省开展以“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为主题的“年画进万家·幸福中国年”“点亮中国灯”“舞动中国龙”等260余场次非遗传承实践活动,其中包含曲子戏、高高跷、舞龙舞狮、花儿会、皮影等热闹非凡的非遗展示展演,也有非遗年货集市、非遗作品展、非遗美食灯光秀,还包括邀请传承人进博物馆(非遗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邀请学生进行“非遗文创营销实践体验活动”以及非遗法普及讲座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精彩纷呈。
把淡淡乡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在回归精神家园中汲取力量。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动员全省各市(州)文旅部门及各级非遗保护机构和社会各界力量,以农历小年、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等为时间节点,通过加入“非遗过年dou来播”“过个传统年”“欢欢喜喜过大年”等话题,对与“年文化”有关非遗项目,从筹备到展示的全过程开展直播、拍摄制作短视频,并上传至已开通的抖音、快手、B站等网络平台进行集中展播。甘肃省“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宣传效果。活动期间,我省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大量非遗相关视频和推文,播放量、阅读量和点赞量再创新高,活动开展以来所涨粉丝数节节攀升。
春节期间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擦亮甘肃文旅名片,承载美好寓意,彰显厚重绵长的文化气象,触动历久弥新的文化记忆,为中华古韵注入时代活力,让八方来客领略甘肃味道,解锁传统文化魅力,奏响凝心聚力的文化强音。(祁晓亮)
兰州:文化传承润民心
春节期间,兰州市文旅局联动各县(区)文旅部门以“烟火兰州迎新春·冬游金城过大年”为主题,推出春节庙会、民俗展演等8个板块108项系列文旅活动,增加游客文化体验,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振强省会精气神。备受兰州市民关注的“黄河市集”活动,融入非遗项目、美食、展览、花街、演艺、游戏、音乐等潮玩元素,持续聚人气,激发消费潜力。
兰州市文化馆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现场为市民写春联送祝福,一副副寓意吉祥如意的春联福字,映衬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城关区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一系列与节庆年俗相关的传承实践活动,在兰州刻葫芦传习所、兰州泥塑传习所组织观众亲身体验制作非遗产品,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同时举办非遗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在“陇原儿女心向党 龙腾鼓舞贺新春”永登县2024年春节社火展演活动上,来自11个乡镇的11支社火队约4000人参与表演,表演项目包括舞龙、耍狮、秧歌、太平鼓、跑旱船等,展现了永登民间艺术特色。
嘉峪关:多彩民俗闹新春
嘉峪关市2024迎新春社火巡演现场。秦志杰
创新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大年三十(2月9日)至正月初八(2月17日),对全市优秀非遗项目进行集中线上展播,推送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专场晚会节目视频11个,同时创新推出《嘉峪宝卷》新卷展播共26期,进一步加深群众对非遗项目的了解。
举办“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嘉峪关市文化馆非遗进景区——走进关城活动。依托本地非遗代表性项目资源,组织新城五粮酿酒工艺、剪纸工艺、烧壳子制作技艺等12个市级非遗项目及13位传承人走进关城文物景区。活动现场还以手写对联、剪窗花、品尝非遗美食等形式,向观众和游客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热闹开展迎新春社火展演活动。正月初二(2月11日)和正月十五(2月24日),分别组织举办了2024年迎新春社火巡演和展演比赛活动,演出包含舞龙、舞狮、地蹦子、霸王鞭、秧歌、威风锣鼓、旱船、汉服、腰鼓、健身操等多种形式,展演队伍人数达到700余人。正月十五(2月24日)所有队伍在雄关广场集中进行展演比赛,社火展演活动既保留民间传统特色,又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吸引超10万市民参与观看。
金昌:非遗体验人气旺
六大主题,20余项活动,充分展示了金昌非遗特色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享传统文化,购非遗好物。2024年金昌市“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启动仪式暨非遗年货节活动上,木偶、剪纸等特色非遗项目和20余种非遗美食和产品进行展示展销,金川剪纸、永昌刺绣、金川面塑、金昌糖画等非遗项目供游客现场展示体验,营造了“文化+消费+体验”的多元化、多角度非遗年货市集。
游华美灯阵,促文旅融合。永昌举办20多场非遗体验、文艺演出,气势恢宏的灯阵和文化惠民演出吸引游客和周边居民前来打卡。
社火贺新春,红火中国年。各乡镇(街道)纷纷组建社火展演队伍,创排精彩的舞龙舞狮、旱船秧歌等节目,走街串巷分散展演40余场。市县区文旅部门遴选优秀社火队集中展演3场,形式丰富的社火节目为群众奉献了一场年味十足的民俗文化盛宴。
巧手中国年,非遗迎新春。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传承人发挥特长,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匠心独具推出龙年特色剪纸、面塑、刻字、绳编等特色非遗产品,举办展览展示和非遗传承体验活动,让寓意吉祥的龙年剪纸、满载祝福的绳编、生动形象的面塑、大气恢宏的刻字融入群众节日生活。
看传统大戏,品非遗之美。金昌市文化馆持续举办“正月里看大戏”活动,秦腔折子戏、木偶戏和永昌传统小戏轮番上演,让群众在春节期间观看到地道的地方戏。
酒泉:铁花凌空耀星辰
敦煌民俗打铁花。雄兵
酒泉市开展“龙光焕发 非遗贺岁”系列活动共计四大类30余项,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年味之旅,让流淌在非遗里的浓浓“年味”、绵绵“乡愁”、脉脉“温情”,走进千家万户。
民俗展演,让非遗走进大街小巷。2月17日-2月24日,第十届敦煌曲子戏大奖赛在敦煌市飞天剧院举办。大奖赛汇集敦煌市16个班子精心排演的28部经典剧目。2月22日至23日,在党河风情线河道,铁花如朵朵金花凌空绽放,流光溢彩,敦煌民俗打铁花活动现场人头攒动,通红的夜空将敦煌的年味推向了高潮。
互动体验,让年味更具文化韵味。龙年春节前夕,酒泉市肃州区非遗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冯正斌开展年画剪纸培训,和广大剪纸爱好者一起剪福字剪窗花,折出图形、画好底稿、手握剪刀、从内往外、从简到繁,让剪纸艺术在指尖传承,近距离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
小年夜,肃北县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肃北蒙古族传统祭火”。2月21日,阿克塞县开展2024年“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传承人趣味团建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张掖:黄河灯阵灿云霄
张掖市组织举办“非遗过大年”“视频直播家乡年”、全市社火调演等37项非遗传承系列实践活动,充分展示彩虹张掖历久弥新的文化记忆。
赶大集、备年货是过年最具“仪式感”的活动之一。1月28日,张掖市2024“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年冬季暖人心暨全市“非遗过大年”展示展演活动在甘州区“大满老集”启动,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千年黄河灯阵,亮灯祈福迎客。农历正月初十,张掖市甘州区屋兰古镇“点亮”九曲黄河灯阵,揭开元宵灯会民俗活动的大幕。晚上8时,点灯仪式正式开始,整个黄河灯阵犹如一片灯海,流光溢彩,恍若仙境,预示着人们的生活红红火火。结合灯会还举办了河西宝卷、甘州社火、杖头木偶戏等系列非遗展演活动,每天吸引上万群众前来观看。“九曲黄河灯阵”在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古城村一带流传了上千年,因灯笼排列蜿蜒如九曲黄河而得名,2011年被列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腾鼓舞贺新春,彩虹张掖日月新。2月22日早晨,来自张掖市六县区的2300多名社火表演者依次沿甘州区南环路、南大街、西大街、县府街路段行进展演。街道两旁的市民簇拥在一起,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时刻。13时许,“彩虹张掖·龙腾鼓舞贺新春”张掖市2024年社火调演在中心广场正式开始。省级非遗山丹耍龙、甘州社火、乌江镇狮子舞、高台铁芯子,国家级非遗裕固族服饰、裕固族民歌等项目轮番上演,表演者的一招一式均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武威:鼓舞铿锵催奋进
2024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组织开展非遗进景区展演活动,在凉州会盟纪念馆、雷台景区、文庙景区、沙漠公园、大云寺等景区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凉州攻鼓子、凉州贤孝、凉州宝卷等非遗展演,现场观看群众上万人次。
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对凉州灯会开灯仪式、社火闹新春等活动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75万人次。
安排专人拍摄春节、元宵节民俗类视频,并精选非遗经典唱段,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六,推出非遗宣传片50多个,每天在市县区文旅系统开设的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视频,截至目前累计发布视频230余期,线上观看群众达100万人次。
组织凉州半台戏、民勤曲子戏到各乡镇开展公益性演出活动。集结城乡社火队在主城区进行传统社火集中展演,凉州攻鼓子、凉州贤孝、狮子舞、滚灯舞、踩高跷等非遗项目悉数亮相,成为社火展演亮点,现场观看群众上万人,营造出喜庆、欢乐、祥和、红火的节日氛围。由各乡镇、艺术协会自发组织的农村社火队伍,在农村开展新春大拜年活动,开展各类民俗非遗等文化活动,反映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新风貌和乡村振兴新气象。
白银:非遗添彩韵味长
白银市开展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王潇昀
白银市文旅系统围绕春节主题,市县乡村联动开展了社火、剪纸、皮影、曲子戏展演展示等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
社火表演气势非凡,升腾浓浓年味。会宁县的高跷、舞狮等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传统文化表演,靖远县的社火表演如靖安乡的龙舞、五合镇的狮子舞、东升镇的龙狮舞、石门乡的秧歌、平堡镇的打狮子、大芦镇的纸马滚灯舞、永新乡的彩船、双龙镇的双龙舞等,到处洋溢着“非遗过大年”的欢乐气氛。景泰县的滚灯、秧歌、太平鼓、龙舞、狮舞等非遗项目,白银区的民俗会演活动,省级非遗项目五穷鼓、黄河战鼓、市级非遗项目旱船、太平鼓、舞龙舞狮等异彩纷呈,轮番上演,为市民群众呈上一道热闹丰盛的“文化大餐”。
戏曲秦腔唱响铜城,品味悠悠古韵。白银区集中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白银曲子戏,每场观众1000余人次,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
花灯皮影舞动古今,传递脉脉温情。赏花灯、猜灯谜、看上一场“皮影戏”,观赏流光溢彩的打铁花,将喜庆红火的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2月23日,白银市举办“书香中国年 欢乐庆元宵”扎花灯、猜灯谜活动;会宁县组织开展“皮影非遗演大年”活动;景泰县精心准备各式花灯、宫灯和妙趣横生的谜语,让群众现场感受非遗魅力。
天水:匠心艺韵展风华
天水市文旅局突出本地特色,打造亮点,组织开展非遗活动36项,380余位非遗传承人参与活动,涉及非遗项目69个。
探寻非遗之美,讲好匠心故事。以本地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依托,以“春节看非遗”为专题,对话天水剪纸、天水八大碗、天水雕漆、天水金石传拓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传承人,通过传承人讲述非遗故事,让广大群众更深地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和传承人对于老手艺的坚持、守望与创新。同时,通过非遗传承人走进景区以全媒体探访的形式,带大家欣赏非遗文创、观看非遗技艺、品尝非遗味道,全方位感受天水非遗的精彩。
非遗资源搭台,群众文化活动唱戏。围绕“龙年逛龙城”主题,利用本地民间传说、生活习俗,挖掘本地艺术特点,编排吸引游客的主题商业表演剧目在景区演出。各景区景点筹备策划了20余项非遗展演活动。天水古城以“龙行天水·舞动古城”为主题,将非遗项目和电乐演奏、国潮快闪等新潮艺术演出结合起来,为文旅市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非遗更加有效地传承传播。
丰富手段方式,推动非遗旅游融合。推出非遗研学游、非遗民俗游、非遗祈福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天水伏羲庙为游客量身打造并深度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昊伏羲祭典的活动内容,以主祭人身份举办完整的祭祀仪程。依托全市博物馆优势,以“博物馆里过大年”为主题,开展非遗社教活动。同时,发挥非遗传习所的优势和作用,在家门口开展非遗传承教学,让群众近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
平凉:古老民俗吐芬芳
平凉市崇信县农家院里点猴灯。富强
平凉市许多乡村的田间地头、文化广场、社区大院,一台台“村晚”接续上演。这些乡亲们自编自导、自排自演的节目,让大家看得欢喜,“闹”得舒畅。
由崆峒区文旅局主办的“陇原儿女心向党 龙腾鼓舞贺新春”——“万事兴龙·非遗迎春”第五届农民“村晚”及非遗市集展示活动,让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古老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庄浪正月十二的社火,涵盖高抬、耍狮、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耍腰鼓等各种玩法。在漫长社火队伍的行进中,气势高昂、精神抖擞的鼓乐手,热情似火、神采飞扬的秧歌队,威猛的舞狮,滑稽搞笑的角色扮演,让人们目不转睛、全身心投入观看。
正月十五,平凉市文化馆推出“欢欢喜喜过大年·龙腾鼓舞贺新春”2024年春官说诗大赛。伴随着锣鼓节奏的起伏,参赛春官各显诗才,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喝彩声连绵不绝。
元宵节,非遗情景剧《点灯背猴》在崇信县李元谅广场精彩上演。“点灯背猴”是平凉市省级非遗项目,是流行于崇信城乡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民俗活动。上年初婚的夫妇,要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去女方的娘家“点灯背猴”。演出过程中还穿插互动环节,现场向观众撒面灯,抢到面灯的人寓意吉祥如意,富贵平安。
庆阳:传统项目溢光彩
游客在香包绣制展厅参观。正宁县文化馆提供
春节期间,庆阳市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非遗过大年”活动,展现道情皮影戏、香包绣制、剪纸、花灯制作等众多传统文化瑰宝。
首先,线上活动多平台发力,云享非遗成果。采取制作上传和现场直播等形式,播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受众人群达到100余万。庆阳市文化馆和庆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全市首届新创民间工艺作品展(演)活动暨庆阳文创产品直播宣传活动,庆阳文创产品直播宣传活动邀请主播团队揭秘庆阳香包产品研发制作的全过程,非遗传承人讲解产品背后的故事,集结全市200余名文艺从业者及爱好者共赏艺术盛宴,同时结合线下,促进产品销售和增加消费群体互动。镇原县在媒体播放《庆阳剪纸》《高粱秆灯笼制作技艺》《传统老席十三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片;华池县组织开展“我的家乡我的年”短视频大赛,以身边的非遗为主线,以春节期间人、事、物为元素,拍摄展示家乡新貌、风土人情、富民产业、春节趣事及当地非遗技艺和传承展示利用成果,让群众足不出户走进非遗保护利用中的年俗魅力。
其次,线下活动多形式体验,推动非遗传承。各县(区)举办“流光溢彩,非遗陪您过大年”“梨园贺春,戏曲陪您过大年”“龙腾盛世,社火陪您过大年”“文旅大集贺新春”等为载体的主题演出,组织线下含非遗类展示展演活动150余场,参与人数6000余人次,吸引群众63万余人次。
定西:花灯璀璨年味浓
定西市元古堆村闹社火。
定西市举办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626场次。
乡村市集里藏着最具特色民俗的年味。定西年货大集热闹非凡,涵盖新春非遗体验“春节社火展演”“元宵灯谜晚会”“视频直播家乡年·非遗陪您过大年”等多个主题活动,让大众乐享欢乐年味。
韵味十足的民俗展演聚集人气。“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线下展演活动,涉及内官“净街”、剪纸、小曲、秦腔、巴当舞、九宫八卦灯会等百余项“年文化”相关非遗项目,秦腔、花儿、小曲等非遗剧目还搬上“村晚”舞台,乡音、乡土、乡情生动展现着农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非遗社火闹元宵”成为今年春节文化活动的主题,全市自发的社火队有560多支,元宵节期间,组织7个县区的10支社火队约3000人参与表演,为上万名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视听盛宴。
传承非遗花灯制作技艺领略匠心之美。定西市、渭源县和陇西县开展了3期传统手工花灯展活动,成为今年的特色文化活动。“流光溢彩·匠心传承”定西市首届传统手工花灯展共展出传统民俗和创新艺术类手工花灯共计210余件。渭源县首届传统手工花灯展上,全县16个乡镇报送的53件手工花灯作品参展,不仅充分展示了独特的渭河传统文化内涵,更展现了现代与历史的交融之美。
陇南:非遗日益“潮”起来
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演出高山戏。冉创昌
春节期间,陇南市组织年货大集、社火、高山戏、池哥昼、麻昼、春晚、慰问非遗传承人等一系列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新春祝福,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网红、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网络各新媒体平台直播家乡年。
在陇南市武都高山戏发源地鱼龙镇演出现场,吸引了来自各县区的观众。在网络平台,武都高山戏、武都面塑、大身武戏、剪纸、西和社火、成州面塑、宕昌社火等非遗项目还进行了展演直播。
所有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特别是依托互联网、数字化带来的便利,通过短视频、云直播等传播方式,有效推动非遗项目越来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年轻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一些年轻人学习剪纸、刺绣、彩绘、酿造等传统技艺,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甘南:非遗展演显魅力
甘南州迭部县赛马表演。杨浩周
春节期间,民间藏戏队、社火队、多地舞、龙头琴弹唱等备受群众欢迎的非遗主题文化活动,向社会各界展示了甘南丰富的节日文化资源。
正月十四晚,舟曲县东山镇举办了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东山转灯”表演活动,参演人员穿戴蓝色的盘口大褂、腰缠红色或者黄色的丝质腰带,在鲁家村、湾里村进行“转灯踩道”,锣鼓唢呐齐鸣,炮声笑声喧天,200多名参演者的转灯队伍身背花灯、脖系锣鼓,手舞足蹈,边走边唱,现场一片祥和喜庆。城关镇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正月十九迎婆婆”活动,活动现场,鼓乐齐鸣,爆竹喧天,热闹非凡,16位“婆婆”浩浩荡荡巡游赐福,游客群众共计万余人参加。
玛曲县齐哈玛镇南木特藏戏队于大年初六举办了南木特藏戏乡村展演活动。此次藏戏队为5个行政村900多名牧民群众表演了“南木特”藏戏经典剧目《松赞干布》,受到各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农历正月初七,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仁多玛村举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藏式婚礼”展演活动。展演活动从上午10时正式开始,“娶亲团”骑马从“新娘”家出发,骑行10公里路,到达仁多玛村文化广场举行祈福等活动。在活动中还展演了原生民族歌舞,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尽显。
临夏:多彩活动暖人心
游客纷纷在临夏当地灯会打卡拍照。
春节联欢晚会、新年音乐会、焰火晚会等大型活动轮番登场,年味十足的社火、秧歌、打铁花、河州贤孝、河州平弦等民俗展演活动和乡土气息浓厚的“村晚”让人应接不暇,流光溢彩的年味花灯纷纷亮相,让人们在年味中寻非遗、赏非遗、感知非遗魅力。
临夏州共开展包括非遗传承实践活动在内的文化惠民系列活动96项200余场次。特别是在积石山县各安置点开展的“村晚”、文化暖心演出、送春联等活动,给受灾群众送去了欢乐和祝福,营造了团结、友爱、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
线上活动多平台发力,云享非遗成果。特别是永靖县火遍全网的杂篮子表演“九妹”视频点击量累计超30万次,生动直观地向观众展示了临夏非遗,拉近了传统文化与普通观众的距离。
线下活动多形式体验,推动非遗传承。省级非遗项目鳌头傩戏表演的《山武将》,将临夏县的历史文化、民风习俗展现得淋漓尽致。2月17日晚,永靖县举办民俗传统“打铁花”展演,表演者们凭借高超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将铁水准确地泼洒在空中,形成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除此之外,原始古朴的永靖傩舞,悦耳动听的花儿,唱腔优美、风格高雅、韵味悠长的永靖鼓子等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逐一登台亮相,让广大观众近距离体会了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兰州新区:悦享新春文化味
非遗展演、社火汇演、文艺演出、太平鼓展演、送福送春联、戏曲进乡村、“村晚”……兰州新区围绕“陇原儿女心向党 龙腾鼓舞贺新春”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200余场次,服务群众34万余人次。
春节期间,兰州新区各园区组织开展社火汇演活动120余场次,来自各乡镇社区的25支社火队、3400多名表演队员参与其中。舞龙、舞狮、扭秧歌、划旱船、腰鼓、踩高跷等精彩表演轮番上演,社火欢庆的锣鼓声,不仅为兰州新区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同时也让广大群众体验了传统民俗文化韵味。
元宵节期间,西岔镇新康村、新盛村举办千人东山转灯、锅庄舞会活动,东山转灯融入灯火、音乐、舞蹈、说唱、剪纸、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不仅是多元化、综合性的艺术再现,更是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同时东山转灯、秦川刺绣等非遗传承人通过线上媒体向新区群众拜大年,进一步提升了优秀传统文化知晓度。
西岔镇新康村文化广场举办的“村晚”活动中,锅庄、杂技、歌曲、舞蹈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目,吸引2000余名群众现场观看。“村晚”让农民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让观众成为主角,已逐步成为传播文明新风尚,唱响乡村振兴曲,提升乡村文化活力的重要载体。
(本文文图除署名外均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由甘肃日报编辑整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1月14日甘肃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暨非遗成果展举行
- 2023年12月12日和政县“送非遗进校园”走进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2023年06月06日【理论】非遗保护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2023年05月29日用陇剧艺术讲述敦煌故事 国家级非遗保护补助项目陇剧《敦煌》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