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柳萍
“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坚持,成就了今天的我”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徐媛
柳萍很忙,记者联系了两次,她都在忙着赶路。深耕秦腔近40年,她似乎很低调,甚少接受采访。本次采访,其实也是她忙里偷闲,利用下飞机休息的一点时间,通过语音电话完成的。
第三次来天水,虽然也是行色匆匆,但柳萍与另一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涛搭台,为天水戏迷奉上了她的代表剧目《杀狗劝妻》。
戏曲讲究大写意,无论是程式、舞美、道具,还是唱腔、念白,像极了中国画的留白。该浓墨重彩的时候,便会竭尽所能;该不着痕迹的时候,便会无声胜有声。可以说,戏曲中的很多细节性表演,尤能展现一个演员的艺术水准。《杀狗劝妻》中,柳萍通过精湛的表演,把焦氏的性格以及人物其时的心境,淋漓尽致地展示在了观众眼前。演出刚一结束,就博得了满堂彩。
“柳萍把焦氏的泼辣、猴精演绎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光看脚底走那几下,就足见她功夫了得。”
……
天水戏迷,让柳萍大受感动。她说,天水戏迷是懂戏、爱戏的,他们对秦腔的喜爱很打动人。
“看戏属于精神享受,得有时间上的空闲、心态上的平和,二者缺一不可。台上,我用心用情地唱,台下,戏迷乐呵呵地品,我看到天水戏迷跟着我的表演变化情绪,他们与我是同频共振的。这种台上台下的互动,反映着天水戏迷内心的富足与平静,也反映着天水这座城市深厚的秦腔文化底蕴。”
作为秦腔四大名旦,从同样秦腔文化底蕴深厚的宁夏一路突围的柳萍,凭借俏美的扮相、清亮的嗓音、细腻的表演,塑造了苏三、芸香、刘妃、穆桂英、潘金莲、林娘子等一批角色,成为了宁夏秦腔艺术名副其实的当家人。
是宁夏秦腔艺术的当家人,也是宁夏秦腔界的领军人物。近年来,由柳萍担任主演的宁夏秦腔现代戏“三部曲”《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王贵与李香香》,让宁夏戏曲进入中国戏曲的先头行列,也让秦腔艺术走出时代的困境。
“古老剧种优秀现代戏的涌现,要根植于传统戏的奠基与锤炼。我认为,创排现代剧目对剧团、对演员,都有着很大的挑战。对剧团来讲,不仅要保持继承传统、守正创新的势头,更要葆有立足实际、深挖本土文化的劲头。我们的这几部大戏,都是立足宁夏丰厚的文化传统、多彩的民族艺术土壤进行创排的。对演员来说,就要突破传统戏剧程式化的表演,对原有技巧进行变形和改造,形成独一无二的当代戏剧表演全新概念——‘新程式’。传统戏曲程式不仅塑造演员的形和技,更赋予其神和道,这种神韵一旦为艺术家掌握并加以创造,就会达成传统与现代的融通。”
提及秦腔艺术发展面临的人才培养问题,柳萍说,这不仅是秦腔艺术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当前全国戏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戏曲演员培养难度大、周期长,我个人认为,我们得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是想办法吸引年轻人欣赏传统艺术,大力开展‘戏曲进校园’;二是积极建立健全培养体系,通过委托培养、跟班培养、邀请国内名家带徒培养等形式,有计划、分批次地完成人才培养。”
虽已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多年,但柳萍并不掩饰她对秦腔至今所怀的热忱。因为自小就受到熏陶,她的血液里注入了秦腔的基因,这基因如此强大,以至于对秦腔痴迷了几十年的柳萍,在面对各种困境的时候,在面对各种进退走留机遇的时候,都能够让她始终坚守初心、没有改变。她说:“还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坚持,成就了今天的我。”
最后提及二度摘“梅”,柳萍颇为谦虚地说,有时人的运气也尤为重要,她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能摘得梅花奖,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我必须奋力奔跑,必须精益求精,必须担当起作为梅花奖演员的使命和责任。另外,我不认为没获得梅花奖的演员就是不优秀的,我们不能因为奖项,忽视掉他们身上的光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2月29日戏剧“梅花”们在天水——甲辰年天水市秦州区春节秦腔专场演出名家访谈(下)
- 2024年01月07日戏曲微电影《蔡文姬》获中国戏曲戏剧微电影优秀艺术片奖
- 2023年11月23日大型秦腔历史剧《蔡文姬》精彩亮相中国戏剧节
- 2023年10月20日秦腔《蔡文姬》入选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