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深藏闹市 阅遍金城岁月沧桑

 2024/03/11/ 08:58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李超

深藏闹市 阅遍金城岁月沧桑

鸟瞰广福寺全景

修缮一新的广福寺古朴典雅

  古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见证。就如同兰州广福寺,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兰州人文历史的特点。近日,甘肃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史志专家邓明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了这座600铝合金年古刹鲜为人知的前世今生。

  陇上名刹之一 距今六百余年

  广福寺位于庆阳路221号,为陇上名刹之一,也是历史上与兰州市的白衣寺、嘉福寺、庄严寺、普照寺、接引寺等齐名的金城10大名寺之一。俗称高碑寺,因有一高大丰碑而得名。亦称高壁寺,因墙壁高耸而得名。它是兰州城区唯一一座明代永乐时修建的佛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福寺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坐落在当年兰州城南关大街中段,坐南朝北,山门靠大街,按中轴线依次排列为山门、戏台、前正殿,后正殿,其间还有钟楼一座,在东陪殿中间。

  “此外,东、西陪殿等也都曾有精美对联点缀,每副对联都用木板精刻悬挂于门两边。”邓明告诉记者:“当年,广福寺是南关街坊和民间会社聚会的场所。每逢香灯会办会,山门前张灯结彩,两侧插上三角龙凤旗,大殿正门大开,善男信女次第进香,即午散福,会众可以吃一顿简单酒席。”

  嘉靖十五年(1536年),广福寺进行了重修,当时还镌刻了一块石碑,高5尺宽2尺5寸,上面刻有“嘉靖十五年造”字样。

  悠悠古韵 古寺建筑别具特色

  据邓明介绍,因受地形限制,广福寺的建筑别具特色。其一,它一反寺院坐北朝南的仪轨,而取以坐南朝北的格局,这是因为寺在南关大街南侧,背靠南城墙,便于从正门出入大街的不得已举措所致。其二,山门六间宽,呈偶数,突破佛寺大门奇数的规范。其三,山门的正门三间居东,常年封闭;戏楼三间居西,楼下正中有门,供人出入。

  戏楼檐下置竖匾,上书“广福寺”三个大字。戏楼台口檐下,悬挂一块大横匾,系唐琏所书“神听和平”四个大字,并悬挂唐琏撰书楹联:“今世观古人,勿当作镜花水月;新声传旧事,须认为暮鼓晨钟。”关圣殿悬挂封士衡楹联:“正则扶奸则诛,这便是春秋学问;始以仁终以义,已到了圣贤工夫。”

  邓明说:“几百年过去了,今时今日这座古寺依然能基本完好地呈现于世人面前,也成全了这座古寺的悠悠古韵,真是善莫大焉。近年来,各级政府把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处文物遗址都得到了较好保护利用,为古老金城平添了几分古朴气息。”

  地处喧嚣街市 与繁华相依相伴

  广福寺虽然算不上壮观精美,但其背后却也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为其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这座古寺至今保留了与繁华相依相伴的和谐格局,任街市喧嚣,这里却很安静。

  据说,当年这座佛寺坐南向北,一连六间宽,三间是正门,在东面,一年到头紧闭着;三间是戏楼,楼下有门,平时半掩着,作为出入口。唯独有戏上演时热闹起来。

  邓明告诉记者:“那时候,南关商贾云集,晋商占了一半,茶商居多。晋商会社在寺里聚会,必会请来晋南梆子献演,观众自然多了,也就热闹多了。卖小吃的乘机在戏楼底下摆满摊子大声吆喝,很是热闹。”

  “据记载,一次晋南梆子名角孙广胜登台表演,踩着跷子唱《挂画》,场面十分热闹。”在邓明绘声绘色的描述中,记者的脑海中也浮现出当年兰州街市热闹场景:“其饰演的妙龄少女耶律含嫣,身段优美,舞姿妖娆,引得众人连连叫好。台下观众为了看得真切,一会儿挤向东面,一会儿拥往西面,戏场几至失控。会首怕挤倒墙,闹出人命,急忙停止演出。由于当时的街道狭窄,正月里南关商家、市民集中在寺里,闹社火,跳火堆,是一年最红火的时候。”

  邓明还讲述了关于广福寺的一段有趣故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福寺里有一位住持田广仁,人称田和尚。田和尚三绺胡子,富态,儒雅,常穿一袭墨色长领僧袍,分外素静,为人随和,爱与邻居拉家常。他喜好武术,善舞长柄大刀。1932年,陕军换防,两个火头军强拿香积厨的果木案板,田和尚不许。火头军欺他年老,还要动粗。田和尚将头左右一摆,将二人撞翻,火头军看见风头不利,只好落荒而逃。

  “兰州没有拳,撕炮拳当先。”这是老兰州人形容兰州武术的一句打趣的话,但从中也不难看出撕炮拳在兰州当地所拥有的影响力。据说,田和尚当时就是兰州出名的拳师之一,一身功夫就是源自撕炮拳,得自兰州北园的龙四爷相传,后又将其传给了兰州著名老拳师刘玉轩。田和尚摆弄的一手长柄大刀自称是“定宋刀”,据说是赵匡胤传下来的。

  抗战初期,寺内大殿由原甘肃省科学教育馆租赁为仓库,考古学家夏鼐将西北考察团所发掘的文物,暂存这里。1945年驻入宪兵通信连,令搬出文物,将大殿改为无线电收发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纱布公司入驻,后来又成为原兰州市商业局驻地。其间,拆除寺院山门及一座大殿、若干配殿,修建简易楼,剩余另一座大殿、后殿,配殿成为大杂院。

  1984年8月,广福寺被兰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无主” 陷生存困境

  据了解,在修缮前的很多年里,广福寺几乎从未进行过维护和修缮,居民长期居住使用,破坏情况严重。修缮前,广福寺地块产权属于原兰州市百货公司,曾分给公司职工居住,后公司职工大多搬出,空出的文物建筑由原住户出租给来兰打工人员,整体处于无单位无物业管理状况。除现有的两座主要大殿还幸存,当年的戏楼和四座侧殿都被拆除。

  当时,寺院的瓦件损坏率已经达到八成,因广福寺院内地坪低于周边,院内又无排水设施,雨季时积水严重,曾经出现墙体坍塌事故,院落无消防通道,火灾隐患极大,文物遗存本体病害极度严重,已成为危险建筑。

  为此,城关区文体局曾多次以劝说和下发通知的方式让院内住户搬离。为了防止危险发生,城关区文体局开始对广福寺长期进行安全监督工作,并对院内居民反复进行安全知识宣传。2016年年初,曾提议将广福寺进行易地保护。

  抢救性修缮 古刹焕发生机

  2018年,白银路街道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庆阳路221号广福寺内居民院落地基发生下陷,墙体出现倾斜裂缝,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经城关区文体局委托兰州河陇文化遗产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鉴定,结论为:5座文物建筑状况极差,为Ⅳ类建筑,文物本体存在极大结构安全隐患;广福寺内新建建筑稳定性极差,建筑存在极大结构安全隐患,属危房。

  针对此情况,城关区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广福寺内全体住户进行了疏散,并以货币安置和异地期房安置两种方式对全体30户居民进行了应急避险安置。至此,广福寺在多方努力下获得了一线生机。

  同年,广福寺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在相关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施工人员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建筑的历史原貌、建筑特色和文物建筑的赋存环境。在维修过程中,不再像多年前一味地追求修缮见新,而是更加科学慎重地以本建筑现有的传统做法为主要修缮措施,尽可能地使用原有的建筑材料,完整保存了原有的建筑构件。

  从2022年年底开始,经甘肃省文物局批准,广福寺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油饰彩画及内部装修,这次的彩画工程本着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都是在原有彩画的基础上拓印打底绘制,且保留了部分原有彩画,让整座古刹在焕发生机的同时尽可能保存了岁月的古朴与沧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