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泼天的富贵,到天水了!

 2024/03/16/ 11:53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

最近,甘肃麻辣烫火了

为了这一碗美味

无数人不远千里

奔赴甘肃麻辣烫“顶流”的老家

天水

这里是伏羲的诞生地

有“羲皇故里”“中华之源”之称

这里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

出土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文化

种植生产了我国第一批粮食品种——黍

三国时期,这里曾处于蜀魏交锋的前沿

诸葛亮六出祁山、智收姜维等重大战事

都发生在这里

天水,究竟还藏了多少惊喜?

01

  天水这座城,和人们印象中的甘肃有些不大一样。

  以为是“长河落日”,实际却是“蒹葭苍苍”。以为是“大漠驼铃”,实际却是“在水一方”。

  长江流域的西汉水,自北向南而来;黄河的支流渭河,自西向东而来,“握手”的动作尚未完成,一座叫天水的城市就诞生了。因此,天水不仅无旱,更是多青山草木,甘泉碧湖。

  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得天水快速兴起了农耕文明,并早早参与了人类的童年。

  据《甘肃日报》报道,位于天水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这里出土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文化、最早的文字符号、种植生产了我国第一批粮食品种——黍。

出土于大地湾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传说中,“人文始祖”伏羲诞生于天水,因此天水有“羲皇故里”的美誉。如今,在天水市的西关坐落着一座伏羲庙,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庙宇,一代代海内外中华儿女来到这里寻根问祖、缅怀伏羲。

2月7日,甘肃天水迎来2024年初雪,图为雪中的伏羲庙。

  商末周初,秦人来到了西陲。从周孝王时起,秦人便为周天子牧马,他们的首领非子是当时最有名的驯马高手。因养马有道,周天子将渭水以西、天水一带名为秦地的土地赐予非子。公元前688年,秦人在天水设置邽县、冀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见于史载最早的两个县级行政设置。

天水市清水县古称“上邽”,有2700多年的建县史。

  三国时期,天水成为蜀汉战争的主战场和最前线。三国文化是天水历史厚重的一页,也是天水历史极富盛名之所在。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古战场

  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光复中原而“六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维、木门道射张郃……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而秦安陇城镇,就是当年导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

“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

02

  魏晋以来,随着佛教东传,天水境内逐渐形成了多处石窟寺。其中,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寺之一,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窟龛有221个,各类雕塑3938件,壁画一千余平方米。佛教造像造型质朴,且多展露出会心的微笑,处处彰显着独具韵味的东方之美。

  同样在天水,甘谷县大像山,巨大而又庄严的佛像拔地而起;武山县拉梢寺,巨型的摩崖石刻佛像已存千年。

拉梢寺露天摩崖造像

03

  对于天水人来说,一碗呱呱也能讲述出鲜活动人的故事。

  呱呱是天水人早餐的“标配”。去壳的荞麦放在水中浸泡后,石碾磨浆过滤出淀粉,再在锅中小火慢煮,搅拌成胶质状。放凉后用手把粉团捏碎,就成了呱呱。卖呱呱的店铺一般还配套出售然然,与呱呱不同,然然的原料大多是土豆淀粉,口感更加弹牙。

  呱呱和然然本身没有味道,全靠浇头调料。拌上醋、蒜汁等调料,再来一勺西北美食的灵魂——油泼辣子,吃进口中香辣绵软,如同看似外表刚烈的西北人,内心总有几分温柔。

  同时得到两条母亲河垂青,天水兼具南方的精致与北方的豪放,孕育出了“兼容南北”的独特美食风味,天水人也有一种西部人与南方人相融的个性——既有北方人的粗犷,又有南方人的婉约,粗中有细,不拘小节。

  天水,沉淀了太多的历史情感和文化精神,在此成长的天水人,生来就淳朴而淡然,不曾“汲汲于富贵”,在奋进的路上永远都不会止步。

  如今,天水这片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陇上小江南”,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凭借一碗麻辣烫,天水成功出圈

比麻辣烫更滚烫的

是这座城市的热情

前辈城市积累的“宠粉”经验

天水学得用心,做得到位

诚意十足

甘肃天水,游客乘坐“麻辣烫专线”前往品尝美食。

3月16日至3月23日

天水将在天水古城风云广场

举办天水麻辣烫“吃货节”活动

邀请广大网友吃美食、看美景

让每位被香味吸引来的游客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每一个天水人正在用最诚挚的热情

欢迎你的到来

走~

一起去天水打卡吧!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