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天水·风物志】
跨凤乘龙——天水市博物馆馆藏青龙纹画像砖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汉青龙纹画像砖
□ 刘复兴
在天水市博物馆馆藏中,有一件汉代青龙纹画像砖。这件画像砖长29.4厘米,宽31厘米,厚3厘米,重量4250克。1980年采集于天水市甘谷县,后由刘大有捐赠给该馆。此砖为青灰色,近正方形,砖面正中模印一龙,做飞翔状,矫健有力,神态生动。龙头部较长,弯角后伸,两竹叶状耳后竖,龙嘴大张,上唇外翻,长舌平伸,龙身细颈肥躯,四肢呈奔走状,龙尾上卷,气象昂扬。砖上下近边处模印莲花和柿蒂纹,下边及右边沿装饰模印三角纹。汉代墓葬中龙纹画像砖常与白虎、朱雀、玄武画像砖配套形成四方四神。龙纹画像砖往往位居东方,五行属性为木,代表青色,人们习惯称之为“青龙”。
该画像砖,以模印的方式表现了龙、花卉、三角纹等不同纹饰,表现内容具有浮雕感,与之后麦积山石窟中的薄肉塑手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砖上的龙纹身形矫健、神态逼真,古人通过线、面结合的手法将其塑造得神气十足、呼之欲出。
龙为鳞虫之精,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崇拜的图腾,传说伏羲、女娲就是“人首蛇身”。《家语·辩物篇》言:“大昊以龙纪官,伏羲以龙马负图之瑞,故以龙纪官。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路史》也说:“伏羲命潜龙氏造甲子以命岁时,配天为干,配地为枝。枝干配类以纲,维乎四象。”魏曹植在《庖牺赞》中赞曰:“龙瑞名官,法地象天。”从古代记载来看,伏羲氏是龙图腾的创立者,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龙形象的来源非常复杂,有猪龙说、马龙说、鳄龙说、蜥蜴说、闪电说……其中最有趣的,要数图腾说,即龙是融合了蛇、鱼、猪、马、鸟等部族图腾后形成的。考古学中更是发现了彩陶上的蟠龙、红山玉猪龙、濮阳蚌龙……天水甘谷县和武山县发现的鲵鱼纹瓶上的图像,也被认为是“鲵龙”,更进一步丰富了龙图腾来源。可见,龙是中国文化表现的“母题”之一。对龙的崇拜源于对龙的独特认识,许慎《说文解字》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风而登天,秋风而潜渊。”龙这种幽明巨细,登天潜渊的玄幻变化,真可谓神秘莫测。除了神秘莫测的变化,它还能导人升仙。《魏土地记》曰:“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有龙垂胡于鼎。黄帝登龙,从登者七十人,遂升于天。”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极具浪漫主义,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战国时期,仙人御龙成为常见的图像出现在帛画上。《汉武内传》也称:“东方朔一旦乘龙飞去,众人见从西北上冉冉,仰望良久,大雾覆之,不知所适。”由此可知,在汉代乘龙飞升思想依然兴盛。除此以外,青龙常与白虎、朱雀、玄武组成四神来定位、辟邪。
天水市博物馆所藏的这件青龙纹画像砖,正是汉代崇尚羽化飞升思想的直观体现,也是汉代先民丰富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2月20日【文化·史话】溯源平凉——从古泾阳到安国镇
- 2023年11月16日【文化·史话】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璀璨的文学创作
- 2023年09月12日【动态】《会宁戏剧史话》出版
- 2023年02月16日【文化·史话】西凉王李暠对敦煌酒泉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