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临夏市
品味民俗文化 邂逅“诗和远方”
临夏地质公园博物馆
八坊十三巷
东公馆
人民公园
红水河畔
爆炒草鸡
河州搅团
临夏六十里牡丹长廊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州牡丹文化公园
折桥村
漫步曲径幽深的古街巷,体验古河州深厚的商旅文化;穿行农耕美食交错的折桥湾,感受惬意悠闲的田园时光;走进中西建筑艺术结合的东公馆,探寻“百年临夏市”的神秘之美……
临夏市古称河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素有“茶马互市”“西部旱码头”“河湟雄镇”之称,2021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位于南滨河东路的临夏地质公园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布展面积3380平方米,由6个不同主题的展厅组成,分别介绍了地质公园的基本概念、地球的科普知识地、地质遗迹、自然生态、动植物资源、文化资源及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等。馆内设置数字电子沙盘、大型LED屏、沉浸式体验区、AR互动查询屏和儿童科普体验区等多种体验形式。作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群的主馆,临夏地质公园博物馆不仅发挥着科普教育、促进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功能,也是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展示窗口。
八坊十三巷古朴幽静,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八坊是历史上对临夏城外南关一带回族聚居区的泛称,从元代到清朝前期,先后在南关附近建起了8所清真寺,形成了8个“围寺而居”的教坊,简称八坊。随着历史的变迁,八坊的肌理格局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形成横向6条、纵向7条的13条巷子,占地0.41平方公里,八坊十三巷由此得名。景区现有古街巷长廊、80号民俗馆、64号手工艺馆及盖碗茶广场等特色街巷和场馆,其建筑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等建筑特色,堪称西北民族文化建筑的博览园和民族团结融合的“大观园”。除了赏美景、看风俗,喝茶品美食也是一大乐事,馓子、糖油糕、酿皮、甜麦子、牛杂割、鸡蛋醪糟等美味,都是舌尖一绝,让游客赞不绝口。
惬意悠闲的折桥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在山、河、泉、林的勾勒下,汇集农耕乐趣、四季花海、休闲康养、特色美食的美丽画卷,勾起游人对“诗和远方”的向往与探寻。折桥村因桥得名,折桥历史上是河州(临夏)经东乡通往金城(兰州)的官道要津,大夏河自西南向东北流过,为便于联通河两岸,明朝时期修建木桥,名为折桥。折桥村以经营农家乐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为主,主打爆炒草鸡、“四大名菜”、搅团、馓饭等农家饭菜,现有农家乐138家,步入任意一家,都能享受到特色美食。2019年7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9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精巧别致的人民红园,结合了清新淡雅的江南园林风格和高大恢宏的临夏地方民族建筑特色,造型别致,技艺精湛,是临夏砖雕、木雕、彩绘和古典建筑的民族文化艺术宝库;风格独特的东公馆,兼具中、西建筑风格,更以其传世的189幅砖雕艺术精品,享有“一座东公馆,百年临夏市”的美誉。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州牡丹文化公园以黄河文化、大禹文化、牡丹文化、彩陶文化和砖雕文化为主要元素,打造出镶嵌在繁华小城中的诗意画卷,使市民与游客实现生态与生活相融合的新体验……
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融合,“诗”与“远方”浑然一体,“魅力花都 公园城市”的独特魅力正在绽放。
(李萍 张原厂 秦俊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4月09日临夏州开展“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主题活动
- 2024年04月02日临夏州举办第三届“书香润临夏”亲子绘本故事大赛
- 2024年04月01日【视觉】在人间烟火里 品味临夏的“诗和远方”
- 2024年04月08日【相约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东乡县】传承红色文化 品鉴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