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科技少年”未来可期!兰州高中生毕家瑞入选甘肃省青少年“飞天英才”计划

 2024/04/11/ 09:00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纪敏

“科技少年”未来可期!

兰州高中生毕家瑞入选甘肃省青少年“飞天英才”计划

课堂上的毕家瑞。受访者供图

  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谈吐不凡出口成章,还热爱音乐,擅弹吉他,酷爱研究编程,似乎在这名高中生看来学什么都不是难事。他就是兰州西北中学高二八班的毕家瑞,今年17岁的他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入选2024年甘肃省青少年“飞天英才”(计算机学科)计划,成为品学兼优的国家技术人才“后备军”。作为奔流少年的封面人物,毕家瑞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功之法。

  1 努力造就的幸运

  越努力,越幸运,也许从来就不是幸运,而是你每一天的努力,造就了别人眼中的幸运。

  3月10日,甘肃省青少年“飞天英才”计划正式启动,并面向全省9个市州的12所省级示范高中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最终全省50名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入选培养计划,毕家瑞就是其中一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毕家瑞将它当作人生格言。阳光开朗、健谈幽默的他,完全颠覆了别人眼中理工直男不善言谈的刻板印象。

  毕家瑞的“科技梦”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工程师表哥,将计算机运用到炉火纯青地步的表哥,一直是毕家瑞心中的偶像。当时,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他,父母买了一台电脑,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电脑,但小小年纪的他对电脑的认识还不清晰,直到初二真正接触到计算机系统学习,开始从数据的加和、python数据库及c++编程语言的系统学习后,毕家瑞顿时茅塞顿开,仿佛找到了人生的奋斗方向。在逐渐深入系统学习编程之后,毕家瑞找到了今后奋斗的方向,在这个代码世界,毕家瑞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

  2 各科学习有妙招

  毕家瑞给自己定下的短期目标就是编出实用性程序,今后能够有实力像表哥一样参与到北斗卫星导航开发当中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怀着对编程的热情,毕家瑞在计算机领域学习中不断进步,随着心中的“科技梦”越来越清晰,他对于各学科课程,都有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他会将数学、物理的学习内容重新推导一遍,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并一次次重复用讲题来巩固知识点,理清思路,在一次次讲述中加深对数学和物理逻辑的理解。

  他坦言,语文的学习得益于话剧,毕家瑞记得印象最深的一部话剧是《追寻张爱玲》,里面的一句台词让他记忆尤深,“人总是在接近幸福的时候倍感幸福,却在幸福来临的时候患得患失。”“每次在读书或者看话剧时,我都会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去了解作者的经历、诗词背后的故事,比如在看《三个火枪手》《悲惨世界》和罗尔德·达尔的小说时,我都会身临其境,代入式地感受其中作者的心境和故事的剧情。”大量的阅读让毕家瑞在写作过程中表达方式更加唯美、丰润,富有层次感,并能游刃有余地运用到写作中。

  这位“学霸”在初一时英语竟然考过19分,那么他是如何逆袭的呢?“我是一个很‘懒’的人,从小对于学习我都会以自己舒服的方式来学,分数对我来说没有太大压力,但直到初中,突然在一次测试中我发现同学们都会的英语单词我竟然一无所知,一时间激发了我的自尊心与好强,想着一定要证明自己不是学不会,所以在初二的第一学期,我埋头刷了5套英语习题,在初二下半学期,我的努力得以见证,从原来的19分提升到了83分,成为当时年级进步第一名。”好胜心使得毕家瑞在学习中总会制定自己的小目标,而他也很享受这种追赶和超越的过程。毕家瑞坦言目标是报考同济大学,希望能在那里学习AI智能与机械,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驾驶方面有所造诣。这也许就是当代少年的“豪气”,而努力的他也有那份底气。

  3 乐于助人爱好广泛

  学习之余,这位“学霸”更是弹得一手悠扬的吉他,“在六年级时,有一次看电视,我突然被电视中播放的《缝纫机乐队》中吉他的音乐所吸引,我喜欢吉他弹奏出来的音乐氛围,记得我弹奏的第一首歌曲是许巍的《蓝莲花》,那种在自己手中拨动琴弦演奏出来的感觉与仅仅只是听别人弹奏完全不一样。”喜欢就要学会它,也许正是毕家瑞刻在骨子里的那份执着成就了自己。

  “毕家瑞的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助人,他在学习上爱动脑,在数学和计算机方面有很浓的兴趣,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并且勤学好问,勇于创新,在班级中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班主任杜晓玲对毕家瑞赞不绝口。科技逐梦,创新不止,毕家瑞立志追梦,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对探索的兴趣,相信星辰大海终将抵达,“科技少年”未来可期。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纪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