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大棚经济”助力清水乡村振兴

 2024/04/12/ 15:26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 赵军霞 崔柏璇

“大棚经济”助力清水乡村振兴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赵军霞 崔柏璇

  近日,记者走进清水县红堡镇安坪村温室大棚,阵阵清甜的草莓香气迎面袭来,一颗颗鲜红的草莓宛如红灯笼一般掩映在绿叶下,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采摘。陈文杰是清水县红堡镇安坪村鑫景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当地草莓种植大户,他告诉记者,近期因天水麻辣烫出圈来旅游的人比较多,草莓销售火爆,收益可观。

  “目前种植的40多亩地30多个大棚中,仅草莓就有11个大棚,其余大棚种植了西红柿、黄瓜、西瓜等果蔬。草莓从元旦开始上市,采摘期一直持续到现在,预计5月底6月初采摘结束,平均每亩地收入能达6万元。”陈文杰说。

  食用菌产业是清水县近两年精心打造的10亿元级产业链之一。今年以来,清水县以打造“清水食用菌”特色品牌、争创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为目标,构建食用菌全产业链条,真正让小小食用菌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走进清水县红堡镇崔刘村食用菌产业园的木耳大棚,记者看到地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菌棒,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为后期悬挂菌棒及木耳生长营造最适宜的环境。

  “崔刘村去年总共建了28座木耳大棚,每座棚需要挂2万棒,总共56万棒,去年收益是十几万元。现在菌棒都已备好,等温度、湿度合适时就开始挂菌棒。”清水县红堡镇崔刘村村干部刘朝明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旺则乡村兴。近年来,清水县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打造草莓采摘大棚、食用菌产业园等各类蔬果大棚,让蔬果大棚变身“小康大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清水县利用第一批财政衔接资金5583.7万元计划新建食用菌项目8个,新增食用菌生产棚92591平方米、晾晒棚27439平方米;利用第一批财政衔接资金844.8万元计划新建设施蔬菜项目4个,新增普通塑料大棚35000平方米、冬暖棚19000平方米、联动温室20000平方米,力争让“大棚经济”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村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清水县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让农户切切实实尝到温室大棚带来的效益,吸引更多周边农户参与种植,带动更多村民发展高效、高产、优质果蔬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据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清水县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590.43亩,较上年增长16.71%;设施大棚数量2631座,较上年增长22.32%。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