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怎么走进乡村?“流动科学课”给出答案
2024“流动科学课”甘肃站启动现场。
抖音2024“流动科学课”深入酒泉、临夏等地各学校授课。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裴强 蔡端 摄
当科学热情被点燃,对科学的好奇心便会源源不断地产生,青少年心中那颗求知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研问卷显示,98.3%的受访青少年会关注航天事业,47.2%的受访青少年表示长大了想当航天员,56.8%的受访青少年想要投身航天事业。
而现阶段,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仍存在科教资源薄弱、师资欠缺等问题,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如何用更为丰富的科教资源托起乡村孩子的“科学梦”?记者在“流动科学课”中得到了答案。
“流动科学课”是由中国科技馆、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与抖音联合发起的科普活动,主要针对科普资源较为匮乏的学校。活动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先后在广西、河南两省区落地,已有十多所学校参与,深受青少年喜欢。
“通过分析抖音短视频数据,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老师在抖音发布科学实验内容,其中水火箭是青少年最喜欢的科学实验。城市与乡村的老师、同学,通过这些视频连接到了一起。”抖音相关负责人陈书林分享发起“流动科学课”的初心时说道,2023年,抖音知识达人数量超过了50万,其中超9成省级科技馆入驻,还有400多位大学教授、45位院士在该平台分享专业内容。基于这些背景,抖音和中国科技馆、教育部门携手联动,将科学家、科普达人、“云课件”等资源与现代科技馆体系“科普大篷车”相结合,让“流动科学课”来到乡村青少年身边。
4月17日,“流动科学课”甘肃站在有“中国航天摇篮”之称的酒泉启动,17日至24日期间,酒泉、临夏等地科协部门的多辆科普大篷车与专家、达人同行,带着几十件科普展品,走进乡村课堂。@朱一明、@太空熊猫君、@科学火箭叔等抖音青少年科普达人,以及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兰州大学肖洒教授,也跟随科普大篷车,共同为酒泉、临夏上千名中小学生带来了精彩的科学盛宴。
“我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已经超越了兴趣,它已经加入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探索。未来我梦想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或者科学家,参与到更深层次的航天探索中去,为推动人类对宇宙认知边界付出自己的力量,也为国家对宇宙的认知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酒泉市第七中学五年级学生胡清媛的航天梦,“流动科学课”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酒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流动科学课”活动为酒泉市青少年参与科普、学习科技、体验科学,搭建了难得的平台,对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宣传带头作用。
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抖音平台已沉淀大量被权威认可的优质内容。《2023抖音科学实验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抖音上共有473万个科学实验相关视频,累计收获492亿次播放,获赞8.7亿次。这些视频累计时长超过1629万分钟,相当于36.2万节课。据了解,抖音已经把站内权威的科普内容上传至全国流动科普设施服务平台,面向乡村学校开放。
只有打破科教资源沉睡和分散现状,将“珍珠”串起来,才能让乡村青少年享受更加长效化的科技教育服务。“流动科学课”正是通过积极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加强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支持和志愿服务,从而实现乡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生态体系健康、持续发展。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蔡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2月06日西北师范大学新增两个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 2023年11月16日嘉峪关市2所学校及5家单位被命名为2024-2028年度“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 2023年11月09日武威市5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科普教育基地”
- 2023年11月09日临夏州8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