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员唐胜杰的家人观看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返回直播。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已分离”“返回舱进入‘黑障区’”“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伴随着一次次实时播报,4月30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在医监医保人员的协助下,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三名航天员依次出舱,为188天的太空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今天是个特别喜悦的日子,为了分享这份喜悦,我们邀请了家里的亲人们一起观看直播。”30日下午,在定西市安定区唐胜杰母亲的家里,姐姐唐海燕忙着招呼前来的亲人们。
不一会儿,客厅就坐得满满当当,30余名亲友齐聚一堂,迎接唐胜杰返回地球。
神舟十七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踏上征途。他们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出生于1989年12月的航天员唐胜杰,不仅是我国目前执行空间站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也是首位成功“飞天”的甘肃籍航天员。
唐胜杰出生于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带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他在高考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军校。
2012年从空军航空大学毕业,他如愿成为一名飞行员,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中队中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唐胜杰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尹慧玲流下激动的泪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母亲尹慧玲尤为认真。当听到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三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时,她颤抖着嘴角,流下激动的泪水。
“出发时我觉得半年时间好长,没想到一下子就过去了。儿子要回来了,反而觉得一天都等不住了。”得知儿子要返回时,尹慧玲满怀期待。
她目不转睛盯着屏幕,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又回到美丽的地球,在高兴和激动之余,我想感谢我们强大的祖国,感谢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的航天人。”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想实现飞天的梦想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
听到儿子的出舱后接受采访时铿锵有力的话语,尹慧玲的笑容浮现在脸上,写满着自豪。
儿行千里母担忧。半年来,尹慧玲一直牵挂着儿子也经常通话,虽然时间有限说得不多,但她格外满足。
“每次他都说‘妈,你身体好着没,不要操心我,多注意身体’。”春节期间,她还和儿子进行了视频通话,“儿子好着,我也很放心。”
“欢迎胜杰回家,妈妈给你包饺子!”当看到儿子平安落地,尹慧玲满眼笑意,对着镜头喊话。

定西市第一中学学子观看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返回直播。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这两天,唐胜杰的母校定西市第一中学也一片欢腾。学生们用一幅幅航天主题的黑板报,表达着对航天员的崇敬之情。
在高二十七班的教室里,写着“以梦为马 翱翔九天”的黑板报分外亮眼、满是巧思。上面不仅有航天发射的标识、神舟十七号飞船,还有一位航天员,衣服上写着唐胜杰姓名首字母缩写“TSJ”。“我们觉得航天精神很可贵”“这是我们的学长,我们要赞美他”学生李欣彦和孙忆言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着。
在高中化学老师王烈华眼中,唐胜杰动手能力强,尤其在实验室表现活跃,“唐胜杰做实验时探索的劲头很足,他很执着很能吃苦很努力,如今的成就肯定与这种精神是有关的。”王烈华说。
“大家都说脚下有路,眼里有光,唐胜杰学长飞向天空的时候,让我感觉星光落到了实处,一下子让我觉得有了榜样,那个榜样还离我很近。”高三学生成洁饱含深情地说,“作为学妹,我相信我的未来也会很广阔的。”
金秋时节一飞冲天,春意盎然载誉归来,回到地球怀抱的唐胜杰,把祖国的荣耀写在了太空,把奋进的种子种进家乡人民的心里。

定西市第一中学学子观看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返回直播。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1月30日510所高科技陪伴“神十五”飞天 5个主要系统,43台(套)产品为飞船和航天员保驾护航
- 2021年10月17日浩瀚星辰等你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出征见闻
- 2021年10月15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亮相 将驻留太空六个月
- 2021年06月17日这个敬礼帅爆了!3名航天员在太空向全国人民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