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发布实录

“权威部门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工信厅专场实录(文+图)

 2024/05/08/ 10:14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为充分展示全省上下全力稳增长、力拼开门红,奋力开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火热实践,省政府新闻办策划举行“权威部门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生动展现“十四五”以来全省经济发展成就,全面介绍2024年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5月8日上午为系列发布会第二场——省工信厅专场。省工信厅副厅长李亦军介绍工信部门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施“强工业”行动的部署要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赶超进位,不断加快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稳增长,为强工业行动取得新成效的有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工信厅规划发展处处长冯昱,省工信厅原材料产业处处长闫铁栓,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处二级调研员李海斌。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上午是“权威部门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工信厅专场。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工信厅副厅长李亦军先生,请他介绍工信部门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施“强工业”行动的部署要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赶超进位,不断加快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稳增长,为强工业行动取得新成效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共同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工信厅规划发展处处长冯昱女士,省工信厅原材料产业处处长闫铁栓先生,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处二级调研员李海斌先生。

  首先,请李亦军先生介绍情况。

省工信厅副厅长李亦军

  李亦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

  近年来,省工信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施“强工业”行动的部署要求,以非常之志、谋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用非常之招抓工业,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赶超进位,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强工业行动取得新成效。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6%,高出全国水平3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固投增长30.1%,对全省固投增长贡献率达到147.6%。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工业固投增速均居全国第四位,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工信厅沿着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确定的方向和路径,紧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等目标任务和省委书记胡昌升、省长任振鹤讲话要求,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借势发力、固势发展。对标对表建立主要工作等“四张清单”,形成185项年度重点任务并动态调整,制定《甘肃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强工业行动2024年工作要点》,周月调度,清单推进,压茬督办,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见成效。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4%,高出全国水平5.3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3位;全省工业固投增长29.6%,高出全国水平16.2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工业固投增速分别较一季度调度目标(7.5%、12%)高3.9个百分点和17.6个百分点,完成一季度“开门红”任务,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存量优化、增量扩大、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聚焦一季度开门红,狠抓工业经济稳增长。持续抓好省市县三级调度机制,将全省3007户规上工业企业全部纳入调度体系。召开全省工业运行调度会3次、周调度会10次,印发《支持工业企业春节前后稳产增产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工作措施》,召开全省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复工复产专题调度会进行部署。截至3月底,剔除季节性停产和其他原因无法复产企业,全省规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100%,工业项目开复工率达到79.7%,完成一季度复工复产调度目标(95%、70%)。狠抓重点企业稳产,60户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14亿元,同比增长9.3%。狠抓经营主体培育,培育入规企业383户,规上企业总数突破3000户,达到3007户,完成一季度入规150户目标。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实施1121项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工建设893个、完成投资280.6亿元,其中新增投产项目28个,完成投资29.7亿元。

  二、聚焦壮大发展引擎,狠抓产业链培育锻造。持续推进“1+N+X”专项行动,牵头“7+1”条产业链实施178项重点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76.41亿元。编制《一链一策工作推进手册》《重点产业链图谱》,高质量召开石化化工、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产业链调度会,协调解决延链补链升链问题22项,推动链条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研究制定《甘肃省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培育认定办法》,在加快打造冶金有色、石化化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培育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3个省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逐县摸底梳理58个工业主导县500亿元以上集群和100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链清单,形成完整的国家、省、市三级梯度培育库,健全申报条件程序和培育管理措施,确保2025年实现“3、4、50”集群目标。

  三、聚焦筑牢产业基底,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甘肃省“三化”改造转型升级2024年度工作要点》,实施“三化”改造项目236个,其中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分别为51个、68个、117个,分别完成投资11.65亿元、9.91亿元、20.27亿元。研究草拟《甘肃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方案》,摸底13个重点行业572家企业,建立设备更新项目库,组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专责组推动落实。积极争取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5000亿再贷款政策支持。牵头制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兰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进度,组织开展“第二批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和“技改试点城市”申报。制定印发《甘肃省推进工业节水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工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四、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狠抓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为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研究起草甘肃省《提升工信领域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以及《商业航天产业调研报告》《低空经济发展情况报告》等细分行业领域的报告,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工作路径和保障措施,拟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未来空间等未来产业领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一批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季度备案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工业新产品50个。

  五、聚焦工业数字化赋能,狠抓数实深度融合。制定《2024年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工作要点》,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立电子信息产业链16个重点投资项目清单,总投资545亿;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26亿元,同比增长17.92%。指导华天集团实施“集成电路多芯片封装扩大规模”项目,预计年产能达到18亿只。结合我省数字化转型需求,建成装备制造、有色金属、5G¬¬+人工智能等5个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新建5G基站0.46万个,完成年度目标的42%,累计建成5G基站6.26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25.15个,高于全国0.26个百分点。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5G在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36.54%,较2023年底提升2.54个百分点。

  六、聚焦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狠抓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全省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12.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0.9%,增长贡献率33.7%。持续推进《甘肃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升若干措施》,新遴选1163户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入库培育,初步完成421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认定后拟每户奖励30万元。大禹节水和天华院入选全国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我省“单项冠军”数量由3户增加到5户。组织各市州制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认定细则》,已梳理102个市(县)特色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进行培育。接续开展“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大型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融通发展活动,服务各类企业6.7万家(次)。

  七、聚焦工业发展新动能,狠抓产业链精准招商。制定《2024年全省工信领域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细化各产业链招商到位资金目标。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梳理495个意向企业清单,502个重点项目投资清单。推动“2023中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签约项目落地,实施省市县三级包抓,逐月调度,87个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52.74%,完成投资134亿元。报请工信部争取我省举办“2024中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已启动方案制定、任务分工、项目谋划等前期工作。赴天津、山东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和东西部协作。加强与省经合中心等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工业领域招商引资,一季度到位资金723.2亿元。

  八、聚焦激发企业活力,狠抓助企纾困解难题。制定《强化助企纾困解难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召开助企纾困解难恳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转办《企业问题清单(第一批)》164项。对兰州石化乙烯改造、巨化硅氟新材料等重点项目要素保障、要件审批、“源网荷储”用能等问题多次调度协调。“包抓联”“六必访”工作走深走实,全省20.94余万名机关干部包抓联46.04万户企业,实现“干部全覆盖、企业全覆盖”,累计走访企业20.48万人次,解决问题1.37万个,其中工信系统解决问题2357个,解决率86%。举办“甘肃省促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政银企保对接会”,与中国光大银行兰州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4家银行与26家企业代表签订融资授信协议,现场签约授信160.6亿元。

  下一步,工信厅将紧盯目标稳增长,确保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左右,实现“双过半”、勇夺“全年旺”,推动甘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各项工作任务。

  主持人:

  感谢李厅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省工信厅在深入推进“强工业”行动中,今年主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省工信厅规划发展处处长冯昱

  冯昱:

  一是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视察甘肃时作出的“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重要指示,以化点成珠、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全产业链思维,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链提质延链、冶金有色产业提速增效、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2024年,省工信厅牵头的7条产业链重点项目178项,总投资338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47亿元,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一批上下游关联、横向耦合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链。

  二是培育创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立足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增长带。以金昌、嘉峪关、白银等市为核心,创建国家级冶金有色产业集群;以兰州、庆阳、酒泉为核心,创建国家级石化化工产业集群;以酒泉、张掖、武威等市为核心,创建国家级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今年重点培育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4个以上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加快创新驱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企业设立省联合科研基金,赋予企业技术路线制定权、参与单位决定权、经费使用自主权。支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一链一策”制定关键技术攻坚图谱,在重要产业领域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科技项目。搭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推进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培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四是“智改数转网联”赋能工业企业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着力点,聚焦企业、链条、园区,全方位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今年全省“三化”改造重点项目300余项,总投资1522亿元,通过高端化牵引、智能化驱动、绿色化转型,梯次建设培育智能制造体系和绿色制造体系载体,到今年年底,累计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个以上,智能制造优秀场景50个以上,累计建成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等绿色制造体系载体250个。

  五是加强项目谋划和建设。我们始终把项目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强工业”行动的重要载体,按照“建成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前期推进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思路,分领域分层级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动态储备库。2024年全省共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共1121项,总投资8670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866亿元。同时,加大项目服务保障力度,实施月调度通报和“清单化”管理,实现项目“包抓联”全覆盖,为项目前期、建设、投运提供全周期服务保障,推动项目早日投产、早作贡献。

科技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近期,甘肃巨化硅氟新材料、兰州石化转型升级乙烯改造等项目推进取得重大进展,请问省工信厅在服务保障项目落地和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工信厅原材料产业处处长闫铁栓

  闫铁栓:

  感谢您的提问。为工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是工信部门的职责。省工信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引大引强引头部”工作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市州一道,坚持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做好“店小二”,全方位保障甘肃巨化、智汇格林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推进兰州石化转型升级乙烯改造、陕煤集团可降解材料等重点延链补链项目,为全省工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服务保障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定工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拉动增长的动力源,用真心真诚真招推动重点项目落地、以专班专责专策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为推动甘肃巨化项目早签约,省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的项目工作专班,省工信厅会同有关部门多角度分析企业诉求,多方案研究解决措施,多部门合力解决需求,保障项目1月28日正式开工。同时,省市县三级主动对接企业,提出28个具体工作事项,常态化调度推进落实情况,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后续发展。

  二是持续优化基础保障。一个重点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带起一条产业链,在服务保障工业企业项目建设中,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和市州,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统筹局部和整体、短期和长期,让更多规模大、关联高、辐射强的项目落地。为了保障兰州石化转型升级乙烯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我们会同省直8个部门,全力指导和服务化工园区建设,短期内依法依规完成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的设立和认定工作,为项目提供承载平台和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围绕项目制定了产业链延伸和招商引资方案,力争使辐射效应最大化,做到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三是持续强化调度服务。2024年全省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项目1121项,总投资8670亿元。为更好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我们建立了重点项目清单,实施月调度,精准分析和推进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确保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比如,我们积极协调兄弟省市工信部门,解决企业项目产能;会商省直主管部门,加快项目节能审查、环评、安评等手续办理,保障和推动项目加快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落实好“包抓联”“六必访”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有事上门、无事不扰”,努力为工业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专精特新”成为媒体的高频热词,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也成为共识。请问,省工信厅在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为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还有哪些举措?

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处二级调研员李海斌

  李海斌:

  谢谢您的提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支持措施,促进我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一季度末,全省中小企业约为65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为全省贡献了30%以上的财政收入、70%以上的出口、95%以上的涉税经营主体。1-3月,全省规上工业中小企业达到2951户,新增383户,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9%,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8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3.7%,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稳中有进,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向好。

  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和专精特新发展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精准保障。报请省政府同意后出台了《甘肃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升若干措施》,从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数字赋能、强化金融支持等7个方面提出25条具体措施,加快培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较强创新力的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二是建立梯度培育体系。我们制定了《甘肃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主体的梯度培育、分级提升体系,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实现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目前,全省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377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2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户。2024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即将完成,预计将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0户以上。

  三是加强银企精准对接。建立政府引导、财政支持、担保增信、金融赋能、企业受益的“政银企保”四位一体融资新模式,2023年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共举办各种形式“政银企保”对接活动480场,为6.7万户企业授信金额2420.7亿元,已发放贷款926.8亿元;2024年举办甘肃省促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政银企保对接活动,14家银行为26家企业签约授信160.6亿元,会同各级各部门持续推进“政银企保”对接工作,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同时,联合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省市场监管局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深入开展“贷动陇原·惠企利民”融资对接提升行动的通知》,落实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政策措施,按月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有效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压力。

  四是推动企业集群化发展。为提升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水平,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格局,打造覆盖广、专业强、服务优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加快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一方面,摸清全省产业集群底数,重点了解县级区划范围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具有区域优势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经认真梳理,全省共摸排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2个。另一方面,在我省已有的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9个省级集群的基础上,指导各市州、县区制定本地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认定标准,培育具有区域特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更好汇聚产业资源,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部署,深入实施企业竞争力突破提升行动,召开全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工作会议,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开展“一起益企”行动、“创客中国”大赛等活动,常态化推进“政银企保”对接合作机制;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我省中小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主持人:

  感谢李处长的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需要单独采访或者进行深入报道的媒体朋友会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

  下午我们将举行“权威部门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国资委专场,请各位媒体朋友们届时参加。

  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