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两当县站儿巷镇:“上岸”鱼儿“游”出乡村致富路

 2024/05/09/ 10:10 来源:陇南日报 通讯员 张涛

两当县站儿巷镇:“上岸”鱼儿“游”出乡村致富路

  陇南日报通讯员 张涛

  岸上,桶里,一把饵料撒下,桶里成群的鱼儿争相觅食,水花四溅……在两当县站儿巷镇冷水鱼养殖基地和冯河村养殖大棚,见到这样一幕“鱼儿岸上养”的场景。近年来,站儿巷镇以打造“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模式为主,依托“一江三河”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着力发展冷水鱼养殖,带动农户增收,开辟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

  走进站儿巷镇白家咀和冯河村冷水鱼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依次摆放的“巨型水桶”,上万尾丁桂鱼、银鳕鱼、鲈鱼鱼苗在桶里游动。

  养殖户王世康介绍,这种“巨型水桶”名为陆基圈养池,每个大圆桶就像一个小泳池,是鱼儿的“新家”,这是镀锌板帆布圆桶,每个大圆桶直径6-8米,可养殖丁桂鱼、鲈鱼等特色水产,效益远高于传统水塘养殖,同时,采取温控大棚技术,可以保证鱼在最舒适的环境里成长,基地两年可以出产三批鱼。

  在站儿巷村冷水鱼养殖基地,养殖负责人张明一边观察水流、鱼的进食与活力情况,一边介绍现有养殖池的科技含量,他说,基地主要由增氧系统、水质监控系统、水循环净化系统等部分组成,现在的养殖池主要优势是流水养鱼,让池中的水一直保持比较快速的流动状态形成一池“活水”,鱼儿游在这样的“活水”中,可以促进鱼的流动性,更利于鱼类生长,生长速度更快,长出的鱼品质更好。

  “因为池内水不断循环流动,鱼的游动量增加,相当于健身,肉质更好更美味。”张明笑着说,基地里养殖的鲟鱼、金鳟属于高蛋白、高营养、高价值的特色鱼类,养殖要求较高,市场需求量大、市场价高,早早地就被客户预订了。

  站儿巷镇按照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思路,促成“农业+旅游”的产业联动,将冷水鱼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积极培育新型现代渔业经营主体,每年可实现产值8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以增加10万元以上,同时培养本土人才,直接增加就业岗位50个,间接和辐射带动就业100人以上,助力群众走上“钱”景广阔的增收致富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