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群文视野】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2024/05/10/ 09:0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齐荣 王睿祥 苏艳艳 李萍 马丽亚 杨阳

【群文视野】

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编者按

  初夏五月,万物并秀。陇原大地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戏曲进乡村”“大合唱”“民星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在城乡各地火热开展,各类群众文化场所充盈着烟火人间的“热乎气儿”。群众文艺形式多样,人人能够参与其中,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能获得艺术创造的快乐,还能以艺术为纽带,陶冶情操,演绎多彩生活。

  走上舞台 绽放才华与梦想

  齐荣 王睿祥 苏艳艳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平凉市崆峒区柳湖书院上演。近日,平凉市首场“民星大舞台”在此拉开帷幕。

  “民星大舞台”是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县推送、群众享受的总体思路,倾情打造的接地气、有温度的群众才艺展示平台,旨在充分挖掘优秀文艺节目、创演团队和艺术人才等资源。

  此次专场演出的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歌舞、相声、走秀、武术表演、春官说诗等精心准备的精彩节目为观众送上了丰富的视听盛宴。

  夜色中的柳湖书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城市之中。观众携家带口、呼朋唤友,早早地来到现场,期待着即将上演的精彩节目。晚会在激情四溢的开场舞《共筑中国梦》《美丽中国》中拉开帷幕,瞬间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

  在《民乐大赏》表演中,大鼓演员朱玥凡,一袭红衣,敲出的鼓声,清如鹤唳,细如吟蛩,像寒泉注涧,像雨打梧桐。

  14岁的李嘉浩,踩着鼓点,手执彩扇,精彩的春官说诗《十报母恩》表演,让观众掌声不断。

  相声《地名学》表演行云流水,观众笑声频频。

  武术串烧表演中,岳起中、张维英的长棍对打,李娟芳的精彩烟锅表演,还有人数众多的武术表演等,真正体现了“民星”们饱满的精神状态,台上台下激情四射。

  《萱草花》合唱为观众带来美好的音乐享受,清脆悦耳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融入柳湖公园的夜色中。

  合唱歌曲《锦瑟》,歌者们以悠扬的歌声,勾起对似水年华的追忆。

  由国家一级演员秦等梅创编并领衔主演的道情表演《平凉处处好风光》,以其生动的语言和韵律,描绘了平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活力。

  舞蹈《春三月》中,舞者每一个翩翩起舞的动作,仿佛是在诉说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动作优雅而灵动,宛如风中摇曳的花朵,每一次的转身都带着无尽的柔情和无限的魅力。

  古筝齐奏《我的祖国》、旗袍秀《小小新娘花》、戏曲《火焰驹》选段等节目轮番上演。多种艺术形式交相辉映,让观众在欣赏丰富多彩节目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平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全场演出由16个节目组成,每一位演员都精心准备,用浓烈的情感和精湛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群众心目中的“民星”。

  整场演出近两个小时,观众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感受着节目所带来的感动与震撼。有观众认为,这些表演者虽然并非专业演员,但他们的热情和才华、真实的情感、细腻的演技,都让人深受感动。

  “为百姓搭建圆梦舞台,让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群众乐享高质量文化生活。”平凉市文化馆馆长高峰说,“‘民星大舞台’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是为了传递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期待更多的“民星”在这个舞台上绽放才华和梦想,也期待更多的观众能够走上这个舞台,感受艺术的魅力。

  初夏正好 同声歌唱

  李萍 马丽亚

  滔滔黄河奔腾不息,在刘家峡穿城而过后拐了个弯,向西而流。暮色四起,华灯初上,刘家峡黄河风情线上霓虹灯渐次亮起,期待已久的以“初夏正好·郁金香黄河大合唱”为主题的全民大合唱在此拉开序幕,吸引了成百上千人参与。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晚风习习,郁金香广场上歌声飞扬,美妙的歌声或低沉,或激昂,错落有致、声声入耳。有些人或坐在公园的台阶上欣赏歌谣,或深情合唱,或静听品味,《后来》《至少还有你》《海阔天空》《七里香》《奢香夫人》等经典歌曲轮番上演。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阵容庞大的演出,男女老少齐参与,充分彰显了群众性。“跟朋友一起来看这个露天音乐会,很开心,既饱了眼福,又有听觉的享受,现场氛围很嗨。”参与观众李昭激动地说。

  灯光炫目璀璨、音浪滚滚,观众挥舞着双手,随着音乐节奏摇摆,一起欢唱。“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一首《水手》,把现场的气氛推到了高潮。“这曾是属于我们的歌曲,感觉在这一刻我的青春回来了。”伴随着歌声,80后的杨洋心情激荡。

  音符流淌间,游园的群众被吸引而来,参与到大合唱中。一曲接着一曲,动听的音符伴随着傍晚的风流向听众记忆最深处,把大家带回那难忘的青春时代。“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70后的崔建芳忍不住轻声跟唱,“今晚上有很多老歌,音乐响起来,掌声也响起来,真是来对了。”

  “昨天晚上在网上看到永靖的黄河大合唱,今天专门从临夏赶过来参与的,欣赏了郁金香后没有返回,特意等着晚上的大合唱。果然不负我的期待,太值了。”听众马晓斌是专程从临夏市赶来参加“初夏正好·郁金香黄河大合唱”的,他的眼神和笑容难掩喜悦与兴奋,欢喜与激动溢于言表。

  嘹亮的歌声、激情的互动。观众们伴着节奏,摇晃着荧光棒,热烈地融入音乐的海洋。有人在网络上发布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网友纷纷留言,“现场气氛好嗨呀,唱得太有激情了;千人大合唱真有气势;用经典歌曲唱响时代记忆,用千人合唱点亮群众文化……”

  丰富多彩的合唱类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广阔舞台,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参与其中,在合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展现自我风采。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时至今日,这部作品依然慷慨激昂。如今,身边的“黄河大合唱”唱出了百姓生活中日渐丰盈的文化获得感、生活幸福感,越来越多的人,源于对青春岁月的回忆,对火热年代的感怀参与到群众合唱中来。

  近年来,永靖县充分挖掘“恐龙之乡”“彩陶之乡”“中国傩文化之乡”“水电之乡”和“花儿之乡”等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全国黄河文化旅游名县,以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供给为重点,优化游客体验、丰富产品业态、完善旅游要素,积极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推动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文旅休闲并重的复合型旅游形态转变。

  大合唱酣畅淋漓,“蓝色黄河 阳光永靖”在一首首精彩纷呈的歌曲大合唱里愈加美丽,闪闪发光。

  戏曲进乡村 文化惠万家

  杨阳

  一声声粗犷豪放的秦腔经典选段《二进宫》,从定西市临洮县龙门镇五里铺村的大戏台响起,吸引了四邻八舍的群众前来观看,现场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让初夏的美丽乡村沉浸在文化氤氲的热闹氛围中。

  文化服务“沉下去”,群众幸福“提上来”,为了不断丰富和活跃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定西市临洮县2024年“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从5月正式拉开帷幕。

  得知“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第一站是龙门镇五里铺村,乡亲们早早来到现场,抢占观看表演的最佳位置,台上好戏不断,台下热闹欢乐。

  “虽然电视上也能看戏,但是现场看戏感觉真的不一样。家门口的戏台上唱戏,我搬个板凳就过来了,方便得很。乡里乡亲聚在一起,看着更开心。”龙门镇五里铺村村民郭祥生激动地说。

  戏台上锣鼓铿锵,戏韵悠扬,演员们精神饱满,演技娴熟,一招一式尽显戏曲之美,一颦一笑传递戏曲神韵,扎实的戏曲唱功、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台下观众掌声阵阵,大家看着演出,跟着拍子哼唱,时不时发出叫好声,还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这场由群众“点单”,政府“派送”的戏曲盛宴真正让老百姓近距离感受到了戏曲文化的魅力。

  临洮县,古称狄道,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唐蕃古道要冲,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自古以来广大群众就非常喜爱秦腔。临洮县立足“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目标,聚焦基层一线,通过“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送到老百姓家门口,送到老百姓心坎上,让他们享受到丰盛的戏曲文化大餐。

  此次“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中,不仅有红色经典曲目《洪湖赤卫队》《智取威虎山》等选段,优秀传统剧目《三娘教子》《金沙滩》《大拜寿》选段,还有临洮本地原创曲目《赵安献马》《洮水明珠》选段……

  每场戏曲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你唱罢来我登场,演绎狄道好腔调。千年文化正通过一场场戏曲表演,唱进群众的心里,飞入寻常百姓家。

  “尕孙儿今年六岁,我看戏带着他。这么好的戏能教育娃娃,让他懂道理,好事情啊。”洮阳镇车刘家村村民李慧兰高兴地说。

  此次“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活跃了农村文艺舞台,既让村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文化艺术的魅力,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新气象、新风尚,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得到充分涵养和发扬。

  “‘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让优秀的戏曲节目走进乡村,惠及更多基层群众。”衙下集镇有关负责人说,“衙下集镇将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一唱就是7个月,到11月结束,18个乡镇一共要唱108场。真的是月月有戏唱,唱遍大临洮。”演员杨娟妮在后台一边化着妆,一边笑着说。

  好戏连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过足“戏瘾”。临洮县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让公共文化直达村社、直面需求。“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给村民们带去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也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临洮县洮苑演艺公司负责人张永忠认为,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既可以培养村民的戏曲爱好,又可以锤炼演出团队,让演职人员在基层一线获取灵感,汲取营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