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和美陇原,同心筑梦。今年5月是甘肃省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连日来,全省各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打开思路,踊跃创新方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月活动。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众多,其中还包括多个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就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才能同心、同向、同行。事实证明,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从根本上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着力推动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民族文化繁荣交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近年来,甘肃不断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细节是,针对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相关部门分别将其擀毡技艺、腰刀锻制技艺、服饰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具体实践中,甘肃各地积累了丰富经验。从紧紧把握惠民这个抓手,到实施“石榴籽”工程,从设立“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到加强对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项工作既富有成效,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参照。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既需要建立一整套富有成效的制度体系,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也需要各民族同心同德,不断提升认同意识,即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各族人民就能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