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蜂腰”地带的峡口古城
峡口古城的门楼。
峡口遗韵。 成林 摄
河西走廊纵贯东西近1200公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而从山丹峡口的绣花庙到龙首山北端的正夷峡近100公里范围,又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被称为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带。峡口古城正是依托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修建而成,完美地体现了古语中所说的“依山筑城,断塞关隘”的军事功能。
2019年,峡口古城所在的山丹县老军乡峡口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盛唐中的西北诗篇
在朋友的推荐下,记者一行前往山丹,寻找一座古城——峡口。
它有多厉害!初唐诗人陈子昂写过“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的诗句;另外一位边塞诗人许浑说此地“无草众山死,有树一山活,流沙沙强弱水弱,峡口况无水一勺。只仗冬春冰雪积,五月消融灌阡陌”;再到后来,明代内阁首辅杨一清来巡视过;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峡口古城也留下了他不屈的脚印……
陈子昂的这两句诗来自他的五言长诗《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书中有这样的注释:峡口在今甘肃山丹境内的老军乡,唐代修有和戎城;中国,意即中原。陈子昂对于峡口古城的景象作了直观的描写:“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据说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其中1500首就与大西北有关,与河西走廊有关。一个个诗坛上的风云人物、名流大师,或投笔从戎,赴边入幕,求取功名,或奉旨出塞,宣慰三军,察访军情,或借边塞题材泛咏作赋,寄寓理想,抒发豪情。三军齐聚,奏响了中国古代边塞文学中最为动人心弦的乐章,盛唐边塞诗成为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超越的高度。
高度!雪意深厚的乌鞘岭,迎面迅疾地撞入眼眸。乌鞘岭,自古以来就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和咽喉,古丝绸之路要冲,自此两边的风景我们都不敢轻易让它漏过,也许一个最细微的地方都是解读陈子昂那句诗的秘密所在。
山梁之上,一道阴影蜿蜒西去,未及细细辨别已被抛在车后隐匿无踪,但我们知道那是汉长城露出了它的峥嵘之态。
只是穿越了几个隧洞,“虽盛夏风起,飞雪弥漫,寒气矻骨”的乌鞘岭已被我们抛在身后。
2.路过绣花庙
对于山丹绣花庙,著名作家马步升这样解读:“如果说,乌鞘岭是河西走廊的大门,凉州是大院和前厅,那么,到了绣花庙,便要进入河西走廊的卧室了。而绣花庙以西的大平原,便是河西的后院。”
绣花庙,显得温情脉脉,它之前叫做伏羌庙,从这个名称就可以知道,历史上中原王朝和游牧部族应在这里发生过多次战争。
到了绣花庙,离陈子昂所说的峡口就不远了。
河西走廊名之为走廊,但南北两端的山脉相隔从最窄处不到20公里,最宽处达到300公里。300公里宽度实际上就是辽阔,我们当然无法忽视眼前的祁连山,它巍峨雄伟,似与天接,而走廊北部的山脉我们却找不见踪影,无论是马鬃山、黑山还是合黎山、龙首山,相对于走廊南部的祁连山脉的气象,它们的相对高度只有几百米,山势低矮、时断时续。但它们对于河西走廊的贡献却一点也不能忽视。
南部的祁连山为河西走廊的农牧业涵育出长年不断的冰川雪水,而北部的山脉阻挡着蒙古高原的巴丹吉林沙漠的入侵,这才有了富庶的陇上粮仓。
通常来说,从永昌到山丹的200公里沿线是河西走廊的“蜂腰”地段,用“蜂腰”一词形容夹在南北两山之间的狭长绿洲最形象不过,但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蜂腰”的入口处正是在如今的山丹峡口古城以南约10公里处的绣花庙,出口在其北约30公里处的揣庄城堡。
3.书法石刻点缀古城
从绣花庙到峡口村的这段路程,我们直观地体验到什么叫河西走廊“蜂腰”。与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的行车感觉不同,峡谷为东南—西北走向,道路曲折。这段不到3公里的车程我们一直在被深切成“V”字形的河川行进。感受到的是两边山脉对于空间强烈的挤压。峡口也叫硖口,记者认为硖字更准确,因为到这里完全是岑参笔下“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景象。
在乡村公路边,可以看到有人工摆放的怪石,上面有各种字体的书法石刻。这是山丹县倾力打造的“中国西部长城文化书法石刻长廊”的一部分,据说这个石刻长廊工程一共陈列了628方名家书法石刻,到峡口古城之前还有更集中的模拟太极八卦图的展示……
进了长廊的山门,我看见无数的巨石有如石阵般布满了缓坡下的川地,而石阵前方,一座苍黄色的城池轮廓四方四正,四周草木不生的山包驯服地围拢在它的周围,不再荒凉。
峡口古城轮廓清晰,呈长方形,记者沿着周边走了一圈,测算出它南北长约750多米,东西宽约250米。从城郭的残迹可以看出峡口古城由内城外城组成,两城都有瓮城。靠山的东门已经坍塌不存,西门却保存完整,正中开门,为砖砌,墙体是黄土夯筑而成,在门洞两边,残存的城墙像是大小不等的麦垛相连而成,到垮塌的地方,可以看到土层中嵌有碗口大小的石头,在中午阳光的照射下,石头上的金属颗粒散发着不可逼视的光泽。
由西门而入,城中宽阔的大道两边同样是四方四正的村民院落。大街当中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明代过街楼,距离西门大约200米。
我们看到这条大道出了已坍塌的东门之后,很快就伸延到群山之中了。
4.锁控金川
石峡所在的山,当地人称作帽葫芦山。往山中便道行驶前,记者发现峡口古城正位于石峡呈八字形的西北端出口,“峡口”之名颇为贴切。
起初越野车还能颠簸着沿着河道行驶,但几分钟后前方就没有了路,我们只能步行。一座已经完全干涸的蓄水坝映入眼帘,再往前就像是进入了一家石料厂,大小均一如海碗的黝黑色片石涌满河床,尽管此前刚下过雨,除了山崖下留有一两处水渍之外,找不到一点流水的痕迹。
按照来之前翻阅的资料,得知石峡这个地方在汉代被称作泽索谷。从字面上看,一定是说这处峡谷当时有水汇集,曲折幽深吧。而现在,峡谷两边的山崖泛着黑色的纹路,让人怀疑这里是否蕴藏着煤层,而整个峡谷呈现出来的是被地火焚烧过的景象。
前面出古城时,在附近的山梁之上有一道汉长城的残墙,而到了峡谷中段,有一座烽火台仍然在守护着峡谷的风吹草动。据史书记载,在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为了防御匈奴入侵,在索泽谷置日勒都尉,屯兵防守,这是峡口古城最早设防的记载。
烽火台下的一处危岩平整如铜镜,镌刻着镂空的四个大字“锁控金川”。这幅摩崖题刻高约3米,宽2米,从落款上可以知道它是在明朝嘉靖三十一年,由奉旨西巡的刑部给事(郞中)陈棐所题。
攀爬到半山腰,我们俯瞰峡谷,陈棐所题写石刻的地方恰恰是峡谷最险要的路段。离“锁控金川”题刻约200米的地方有两处对称的营垒遗迹,当地人称为“营盘台子”,据说是峡口古城的东大门前哨,在明清时期还有驻军防守。
5.城中军户人犹在
听着山风在峡谷中啸叫,记者好像听见了岁月的回响,听见了著名的乐曲《丝绸之路》旋律在耳边响起。
那些东来西往的商贾、使节、僧侣心中的信念最终让丝路流动起来,不绝如缕。“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说的正是峡口古城像一把巨锁悬在中原王朝通往西域各国的城门上,坚守着一个王朝的权力梦想。
在东门的边缘,一座座由石头、城砖砌起的院墙内,早已是人去屋空。
专家们根据遗址的考察和历史典籍的记载,复原了古城的原貌:古城总面积约19万平方米,整个城池只开东西两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纵贯全城,与东西两门相连,成为全城的中轴线,将城内的民居、衙府、寺庙、店铺、营房一分为二,井然有序。而古城城垣高厚,内为夯土墙体,外为城砖包裹,城上雉堞、裙墙完备,城下壕沟环绕,加上瓮城、关城相配套,气势十分壮观。城门洞全以砖砌,又以生铁灌缝,固若金汤。东门直通石峡峡口,西门与西城相连,北边紧依长城,周围烽燧密布,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
在古时,峡口古城的居民除驻军外,大都为历代随军家眷,他们不事生产,全为军户,由官府按月供给粮饷。他们的主要职业就是在城内街道两旁开设商铺、饭馆、客栈,为过往行人提供食宿,增加经济收入。
小小的峡口村不到百户人家,却有近40种复杂的姓氏,足以说明现在峡口的民众大都是古代戍守峡口军士的后裔。
6.斑驳古城连接千年
但再坚固的城池也敌不过生态环境的变化。
早在18世纪40年代,林则徐从新疆返京途经山丹夜宿峡口古城时,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那时的峡口古城,已显得有几分凋敝了:
脂山无片脂,玉门不生玉,荒戌几人家,如棋剩残局。
在石峡,炎炎烈日下,记者看到了水资源极其匮乏的种种景象,而在古城内,那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更加强烈。
在东门的边缘,一座座由石头、城砖砌起的院墙内,早已是人去屋空。杨鸿说,因为饮水困难,许多村民都搬走了。
石峡村缺水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
峡口古城地处丝绸之路的干旱地带,人畜饮水全靠别处引来。明朝洪武年间筑城时,当时的建筑者大胆设计,从焉支山北麓瓷窖口埋设陶瓷道至峡口,引雪水入城,解决了军民用水艰辛,至今在峡口古城西门外关城内我们还可看到一卵石砌边、胶泥垫底的蓄水设施。而在光绪年间,硖口都营司曹紫佩见到石峡内山麓有经尺小湖,率军民凿之,筑渠引水入城,同样解除了军民的饮水之困。
古城外的一条街道上,我们发现“城”的观念还是如此深入人心,临街的每一户村民都在房顶边缘砌出城垛的造型。古城正在搞旅游开发,这样修房子显得美观,符合古城的深厚底蕴,另外一点则强调了峡口人对古城割舍不了的感情,眼前宽阔的街道两旁,明亮的农家新居和古老的城楼连在一起,更是相映成趣,把当今现实和千年的历史形象地连接了起来。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4月30日民勤“小皇城”瑞安堡 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河西走廊民居
- 2024年03月21日【溯源甘肃】河西走廊——贯通古今的历史文化长廊
- 2023年10月31日河西走廊:联通与融通
- 2023年07月27日河西走廊第十一届有机葡萄美酒节将于8月13日在武威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