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视界】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旷野的诗篇 沉静的美好

 2024/05/22/ 09:0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赵勇 王瑞 黄伟兴

【视界】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

旷野的诗篇 沉静的美好

  8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由滕丛丛执导,马伊琍、周依然、于适领衔主演,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爱奇艺网络平台同步播出后,仅用两天时间,就冲破全网播放量千万大关,成为当下最具热度的电视剧话题之一。

  该剧在保留原作文学风貌的基础上,融入轻喜剧的表达方式,通过聚焦小人物的生活,在细腻质朴的慢节奏生活中表达敬畏自然、找寻真我的主题内涵。通过主人公李文秀的眼睛,还原了原著作者笔下的阿勒泰风光和人文风情,见证顺天应地的放牧生活,欣赏四时分明的自然风景,展现阿勒泰质朴的自然与生活风貌,画面美好又治愈,带给大众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洗礼。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评价该剧是带有现实烟火气的人间“桃源”,“这样走散文化之路的电视剧也能做得如此精致、澄净、意味细腻,可以看作是创作者和生产传播者具有审美自觉的一种体现。”

  《我的阿勒泰》为散文改编影视剧提供了样本,也推动了“文学+影视+文旅”的融合发展,借助影视IP赋能,提升文旅价值。

  ——编者

让影像彰显文学之美

  赵勇

  继今年年初电视剧《繁花》爆火之后,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再一次彰显了文学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不同,这是近年来首部由散文改编的电视剧,也是央视综合频道首次播出的网络剧。

  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2010年就已出版,在文学圈广为人知,这次电视剧的播出让观众再一次见证了严肃文学的力量。观看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映入眼帘的是自由的风、明媚的雪、清澈的河水、温暖的阳光,纯情少年、单纯少女、质朴温暖的母亲和奶奶,悠然自得的牛、羊、骆驼、野马,静谧迷人的蓝天、草场、白云、雪线,简单、踏实又生机勃勃的生活,这正是我们久违了的自然和生活景象,也是我们在节奏加速、欲望纷乱的社会中失去的过往。

  文学的影视改编由来已久,每个时期都有不少佳作呈现,但基本上限于小说的改编,而散文这种文体由于其故事性较弱,一般认为不适合影视改编。然而,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却打破了这一传统惯例,成功地拓宽了文学影视改编的界线,为当下时代文学与影视的创作与传播带来了一股清流,引入了新的艺术经验、创作路径和精神向度。这部散文集改编电视剧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准确抓住了文学改编影视的核心要义。对于文学的影视改编,虽然各种理论观点纷乱,但有一个“陈见”甚至可以说“偏见”,那就是改编后的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内容是否一致、是否“忠实”于原著。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文学的影视改编常常顾虑重重,难以大显身手,例如2010版本的《红楼梦》,为了与原著保持一致,将剧情中难以表现的原文段落一字不落地用旁白的形式读出来,但却损伤甚至割裂了电视剧本身作为影像声画艺术的完整性。其实,文学改编影视的要义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忠实”,而是保持与原著的“精神关联性”,要看原著的内在精神气质和灵魂神韵有没有在改编后延续下来,而不是一字一句呆板地“转译”原著。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改编恰恰抓住了这一文学改编的关键要领,那就是文学改编影视的核心要义与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不期而遇。该剧成功改编故事性不强的散文原作的同时又没有失去原著的气质和神韵,把原著中显得孤寂无边、空旷辽远的“一个人的阿勒泰”成功地变成了“每个人的阿勒泰”,为电视剧受众建造了一个能够寄托精神、抚慰心灵、放逐忧烦而又充满烟火气息的“世外桃源”。

  处理好了雅与俗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文学的影视改编而言,存在着雅与俗的博弈、调适与平衡关系。严肃文学自然是阳春白雪,属于“雅”的范畴,电视剧自诞生之时就是大众艺术,大致属于“俗”的文化产品范畴。从一部严肃文学到一部电视剧,恰恰是从“雅”到“俗”的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增加受众、拓展传播范围的过程,如何处理好这一点,对于一部严肃文学改编剧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原著中,对阿勒泰当地生活的观察、描写和体悟是碎片化、去时间化的,是随心所欲自然而然的,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澄明与空灵,散文“形散”的艺术特点在李娟的作品中体现得充分而恰当。但作为一部当下播出的电视剧,即便其中可以有诗化、散文化的艺术要素,还是要有很明确的故事线索,否则很难将观众的注意力聚集起来。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对这一问题的处理颇具章法。剧中涉及的内容和主题原本都可以进行宏大的升华,比如民族融合,比如个体意志和家族传统的代际矛盾,比如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变迁,比如传统风俗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但电视剧却巧妙地采用了一种柔软而不架空、轻盈而不悬浮、诗意而不脱离现实的处理方式。不论是张凤侠、李文秀母女的故事主线,还是李文秀的文学梦与现实境遇的牵扯纠缠,不论是李文秀和巴太之间的感情线,还是巴太与父亲之间的冲突与控制关系,以及巴太嫂子托肯的人生困境与选择,都在剧中被一种真实、温暖、细腻、真诚、敏锐的“笔触”表达出来,叙事线条自然流畅、柔和而又清晰。

  整部剧集现实性的内核与轻喜剧的外壳深度契合,呈现出一种当下少见的“非典型”剧作特征。不刻意制造人物冲突、不随意设置故事悬念、不盲目增加故事“爽点”、不强行升华思想主题,以纯粹、扎实、走心的艺术理念展现了一幅烟火气息与世外桃源融合、现代文明与自然传统共生,以及文学作者与影视导演、剧中人物与剧外观众相互治愈的温暖画卷,在对散文原著进行大胆艺术改编的同时又深得原著精髓,完美而自然地诠释了人生意义的思辨、成长主题的变奏、家庭亲子关系的重置,以及文明形态的变迁等永恒的艺术主题,这为当下的影视创作尤其是文学改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方向、路径与借鉴。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

通过镜头触摸迷人的阿勒泰

  王瑞

  掩映在壮丽的阿尔泰山脉之中的阿勒泰,宛若洁白的花朵。大自然的眷顾,孕育了风景秀美的阿勒泰。

  观看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是一次找寻内心宁静的心灵之旅。剧中镜头散文诗化的表达散发出自然和浪漫的迷人气息。人物和故事、环境和景物从自然中而来,没有精心搭建的布景,没有灯光营造的氛围,山川、河流、高山、草原、羊群、马匹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卷。在这片广袤、自由而又美丽的土地上,上演着一个个与亲情、爱情有关的美丽故事。

  故事似乎是一场触摸和探索生命的旅程。周依然饰演的李文秀,是一个边远乡村的文学青年,她善良、纯真,渴望成为作家。在大城市中追求文学梦无果的她,最终选择回到阿勒泰,回到了母亲身边,找寻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另一种可能。在李文秀的视角下,我们看到了更多生活在阿勒泰这片土地上的人物形象。

  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是生动而又形象的。刚回到村子里的李文秀,不理解也不接受身边的一切,她横冲直撞、笨手笨脚地拿着账本去找村民要账,冤枉了无辜的人,闹了笑话,俨然一副与这片土地格格不入的样子。直到后来她遇到了高大英俊的少年巴太、天真可爱的托肯、大方美丽的库兰、颇具喜剧化的阿要、固执刻板的苏力坦等,她才开始慢慢感受到了温柔与美好。渐渐地,她开始和这个地方融为一体,开始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完成当作家的梦想。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就像这个角色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浑身散发着豪气与侠气的女性。她生性浪漫,在暴雨来临前跑到河边与彩虹对饮;她敢爱敢恨,爱的时候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恨的时候也与对方势不两立;她柔情大义,尊重当地的风俗,尊重广阔的天地。于适饰演的哈萨克族青年巴太,是一个温和的年轻人,在天地之间感受着现代文明与游牧民族的迥异。巴太的父亲苏力坦,坚毅挺拔却又固执守旧,在他的观念中,大儿子去世后,小儿子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放弃自己的热爱,回到草原放牧。然而,这个集猎人精神和大家长作风于一体的角色最终逐渐妥协。

  在导演的视角镜头里,阿勒泰的美,是一种壮阔的美,更是一种童话般的美。水草丰盈的夏牧场,远处直入云端的雪山,近处茂密青葱的森林,广袤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是一幅动态的美丽画卷。在草原上,看似渺无人烟,但是走着走着总会在不经意间看到牧民们的毡房和几间小木屋,不时地飘来几缕炊烟,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大全景下的胡杨树与天边的彩虹,坐在虬枝苍劲的树干上的少男少女,如此静谧而美好。皎洁月光下巴太徒手掰开的红苹果,一半给了最爱的马儿,一半给了心爱的姑娘。站在树下,手捧苹果的姑娘看着巴太和“踏雪”的第一次磨合,在幽幽的月光下温柔地笑了。导演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刻画,将观众置身于草原画卷的同时,更将情与景交融,通过这诗意化的画面带给观众涓涓细流般的情感体悟。

  自然与风俗的融合,细节与态度的追求,带来新颖的视听感受。巴太和库兰合奏的一曲《月光》,就像月光一样洒在每个参加舞会的年轻人身上;吉他和冬不拉的合奏,就像一首情诗,温暖了在场的每个人。除此以外,剧中对于声音细节的打磨也是几近极致。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呈现给观众的是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广袤无垠的草原,丰茂清新的水草,四处散发着自由的气息,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人生是旷野”这几个字。旷野之旅是传统与现代的拉扯,是青涩与成熟的较量,是伤害与被伤害的勇气,是爱、是感受,是追寻生命真谛的永恒命题。

  (作者系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生活气息浓郁的视听表达

  黄伟兴

  阿勒泰的风吹拂过来,仿佛一切都是自由的,蓬勃而具有生命力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的生活,是生活中的一种,也是令人向往的一种。

  导演将画面置于北疆的原野,用明艳的色彩和抚慰心灵的对白,将李娟文本中的灵性和清透之美跃于荧屏之上,展现出阿勒泰地区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和生机勃勃的生命气象。全新视听呈现北疆的风土人情,在质朴自然的日常中传递真挚的情感。看完全剧,能够体会到那种快乐、治愈、沉静的美好。

  原著作者李娟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长大,与富有灵性的冰雪湖泊和山川原野为伴,使得原著《我的阿勒泰》富有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同时不乏自得其乐的幽默感。同样,剧中人物角色塑造得十分饱满,呈现出从容的可爱。在张凤侠和李文秀母女的生活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小幽默,李文秀几次因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闹得尴尬,张凤侠则用幽默的为人处世方法化解矛盾,让观众获取轻松愉悦的同时又有些许的感触。虽然剧中许多故事都是生活中的小事甚至琐事,但却显得十分纯真、细小、有趣。导演滕丛丛曾表示:“广袤的中国土地上有各式各样的故事发生,有很多精彩的题材可以去开发,这是创作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我们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需要这种守望相助的珍贵情感。风格质朴清新的文艺作品,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生活气息浓郁的影像表达,是值得人们去欣赏和期待的。

  青年李文秀是作家李娟的原型,她怀揣着作家梦,因在城里打工却屡屡碰壁而回到阿勒泰。当她重新审视这片土地时,似乎发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阿勒泰,在这段日子里,她明白了这里的草是有湿度的、雪山是有威严的、水是有灵气的,人都是鲜活灵动而质朴的。

  在剧中,当地牧民在广袤的天地随着季节游转,身上有种质朴又坚毅的精神,总是带着希望一次次前行。值得一提的是李文秀和巴太之间的情感,当鲜衣怒马少年郎遇到小卖部的姑娘,恬淡、朦胧而美好。

  跟随电视剧的镜头,我们仿佛瞬间远离了都市的喧闹,步入了那自由宽广的草原、寂静美丽的雪山,会面一个未曾见过的世界。辽阔的草原、茫茫的雪山、草原的牧民和秩序的生活,这些李娟笔下的描述和美丽的风土人情在剧中得到了具象化的呈现。

  世界温暖,生活明亮。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用真诚打动了观众;用诗一样的画面,体现了大自然的秀丽,也传递出生活的静谧之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