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深圳)文博会】
常天平:让河州泥塑走向广阔世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这组《如意甘肃 西北秧歌》泥塑作品,是特意为参加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创作的。”连日来,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甘肃馆里人流如织,常天平泥塑作品展台前人来人往,与会嘉宾和观众不时驻足欣赏,仔细询问,作者常天平则一遍遍详细介绍。
常天平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第一批临夏州非遗泥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获全国职业技能“高级传统工艺师”、临夏州“河州工匠”等称号。
(一)
“以前带的是小件,这次带来的《如意甘肃 西北秧歌》泥塑作品,长6米、宽2.4米,共108个人物。”已是第五次参加深圳文博会的常天平,善于观察和总结,他发现,大西北风格豪迈的作品在南方很受欢迎。为此,常天平师徒三人耗时两三个月,精心做出这组泥塑作品。
跳起十字步、唱起秧歌曲、舞龙耍狮子……泥塑《如意甘肃 西北秧歌》反映了陇原儿女在丰收之后,满怀喜悦之情载歌载舞的场景。
放眼看去,这108个人物,可不是随意“捏造”的,个个着装不同、动作各异、表情丰富,令人赞叹。泥塑《如意甘肃 西北秧歌》分三个部分——
仪仗队、鞭子手、唢呐手……第一部分是文化组,为眉户戏进场场景。秧歌队由“财宝神”在前引导,“财宝神”由毛老僧、掌灯官和钹鼓手组成。“财宝神”在前边演唱与群众对唱互动,其他人员在后面边走边唱秧歌曲。仪仗队之后,压轴的是腾云驾雾的盘龙,体现龙马精神。
高月灯、耍狮子、猪八戒背媳妇、王婆卖瓜……第二部分是气氛组,也是文艺组,由善唱能跳者扮演。
踩高跷、划旱船、太平鼓队、四马攒蹄、牡丹开花……第三部分是压轴组,锣鼓喧天,营造热烈气氛。
(二)
除了《如意甘肃 西北秧歌》组件,常天平还带来了近期新作——童趣系列小品类泥塑作品。
丢石子、滚铁环、斗鸡、木轱辘车、打弹弓……一件一件看过去,个个惟妙惟肖,令人欲罢不能。
你看,玩老鹰抓小鸡游戏的小朋友多开心、多投入、多紧张,最后一个小孩的一只鞋掉了都顾不上捡,前面小朋友的裤子都被后边小朋友拽下来一小截,竟浑然不知;
你看,放鞭炮的小朋友,双手捂耳,仿佛噼啪的鞭炮声真的响了似的;
……
“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玩这些游戏长大的。”常天平告诉记者,创作这些童趣系列小品类泥塑作品,就是想勾起美好童年回忆,留住乡愁,留住传统文化。
(三)
此次参加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常天平还带来了创新作品——由泥塑升级而成的泥瓷作品《龙宝宝》。
张着口、顶着两只龙角、戴着肚兜……《龙宝宝》憨态可掬,很受欢迎。
“泥瓷不像泥塑那么易碎,不怕水浸雨淋,也比泥塑素胎多彩。”常天平告诉记者,2021年,他受邀参加了一个全国性提升培训班,发现比起自己玩泥巴,景德镇才是真正的高手,“都把泥巴玩成黄金了,是真正的‘点土成金’啊。”此后,常天平在陇原大地四处寻找适合烧制的泥土,在N次尝试后,终于找到一种泥土,经1111℃烧制,用自己创造的釉水,“为泥塑上釉,变成真正的泥瓷艺术作品。”
这一尝试,几乎是革命性的,也为泥塑市场打开了通向广阔世界的一扇门。
今年3月,常天平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量身打造了以永靖恐龙为原型的“龙龙”和以和政羊为原型的羊羊作品。
“每次都收获满满。”无论参加深圳文博会、敦煌文博会,还是参加各类培训,用心的常天平总是有不同收获,有一点在他心里渐渐成为“执念”——
将全国优秀技艺“嫁接”到河州泥塑,以黄土高原泥土创作的泥塑作品、烧制的泥瓷作品,带着西北独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味道,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5月24日亮眼吸睛,深圳文博会甘肃馆特色鲜明尽展陇韵
- 2024年05月21日2000余件“甘版”文化精品将亮相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
- 2024年05月21日甘肃省将以“如意甘肃”主题展馆亮相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
- 2024年05月20日【聚焦中国(深圳)文博会】甘肃省将组团参加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