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2024甘肃生态环保行】兰州石化公司:“绿”行初心使命 擦亮“低碳环保”金名片

 2024/06/02/ 21:09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李婧 张春燕 实习生 曹旭

【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

兰州石化公司:“绿”行初心使命 擦亮“低碳环保”金名片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婧 张春燕 实习生 曹旭

  初夏之月,伴着金城的丝丝清凉,“共赴绿色之约——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主题采访活动首站来到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在这里感受央企的“硬核”魅力和责任担当。

  制定实施“双碳”行动和绿色企业创建方案,树牢“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环保理念,把环保装置当作生产装置、环保指标当作质量指标;

  先后关停7万吨/年苯胺、15万吨/年硝酸、1.5万吨/SAN树脂、2万吨/年ABS树脂等一批高能耗高排放装置,大幅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先后建成化工雨排处理、催化剂高氨氮污水处理等十余套源头预处理装置,完成了催化剂污水、化工污水、炼油污水处理装置扩容升级;

  ……

兰州石化公司油品调合中心油气回收装置

  为了能把污染降到最低,兰州石化公司到底有多拼?

  “喝着黄河水,想着下游人,决不让一滴不合格的污水排入黄河。”作为中国石油在我国西部重要的炼化生产基地,兰州石化地处黄河上游,地域特殊,在为国家提供能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肩负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

  长期以来,兰州石化公司秉承中国石油“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企业价值追求,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工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10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特别是在中国石油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的重要时期,兰州石化坚定不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鲜明导向,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以清洁高效利用为方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纵深推进污染防治减排及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在实现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同时,始终保持“绿色”本色。

  “去年,公司建成一套碳排放、碳核算、碳轨迹排查平台,将这个平台和最新的调度数字化平台融合在一起,就能第一时间发现二氧化碳等排放是否正常,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兰州石化公司中心控制室,生产技术部副部长李冬刚介绍道。

  今年4月,兰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无废城市细胞”命名名单,其中包含21家“无废企业”,兰州石化名列其中。

兰州石化公司油品调和中心主任刘军向媒体记者介绍油气回收装置

  2021年底,兰州石化油品调和中心油气回收装置建成运行。“这套装置采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低温柴油吸收+总烃浓度均化+催化氧化’的治理技术,对成品油在装火车、汽车过程中产生的油气进行回收和处理,经过这样处理以后排出的尾气浓度在10毫克每立方米,远远低于20毫克每立方米的国家标准。”兰州石化公司油品调和中心主任刘军说。

  锚定固废减量、废气减排、废水减污三大任务目标,近年来,兰州石化切实通过生产优化、提标改造等措施,实现污染减排。在炼油和化工产品生产中,始终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和再循环、再利用“三化两再”原则,大力开展固废减量化攻关,最大程度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近三年,固废处置总量呈现逐年下降态势。

兰州石化公司安全环保部副部长张学智向媒体记者介绍公司在环保方面的成果

  “我们积极引入工业废物处置水平领先的服务商,采用先进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生化分解为可再次利用的油和水,重新应用于生产过程,达到了化害为利的目的。”兰州石化公司安全环保部副部长张学智说。

  不仅如此,兰州石化还通过招标方式引入技术服务商,采用专利技术,将小乙烯装置运行中产生的废水分解成油、渣、水后,分别按标准妥善处置。

  为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一直以来,兰州石化全方位践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始终将水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完善节水管理体系,推广最新节水技术,真正走出一条“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的生态节水之路。

  据介绍,今年1至4月份,兰州石化公司实现节能0.5828万吨标煤,完成年度任务量的36.42%;实现节水量11.2576万立方米,完成年度任务量的35.18%。

  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的发展阶段,兰州石化又进一步结合数字化转型,推行智能化监测、智能化分析、智能化技术等,加快推进能源管控系统项目的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环保智能化水平,以数字化赋能,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