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兰州:发挥“智库”功能 推进交通强市

 2024/06/03/ 08:41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何怡璇

发挥“智库”功能 推进交通强市

兰州市街景 资料照片

  记者从兰州市交通运输委了解到,今年以来,为认真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新发展理念,兰州市聚焦建设交通强市,着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入推进兰州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加强兰州市综合交通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功能,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交通运输委聚集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综合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40人,组建了首届兰州市综合交通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制定了《兰州市综合交通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办法》。

  据悉,此次组建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汇集了全国综合交通领域的“最强大脑”,包括交通运输部科研院、长安大学、兰州大学、兰州交大、中铁一院、深交研、苏交科、省交规院、市城建院、市规划院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共40人,其中:综合交通规划11人、市政规划设计10人、公路工程6人、智能交通4人、交通管理3人、政策咨询2人、交通拥堵治理2人、客货运输2人。聘任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老交通”智库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为专委会主任,苏交科集团研究员、南京宁通智能交通研究院院长吴春颖,兰州交通大学教授马昌喜为专委会副主任。

  近日,兰州市综合交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相关规划专家评审会议成功召开,会上,市领导向与会专家颁发了专家聘书,与会专家听取了相关编制单位关于《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兰州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研究编制情况的汇报,经讨论和审议,两项课题均顺利通过评审,同时专家组也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建议。

  周伟在代表首届专家委员会发表讲话时表示,今后将认真履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职责,持续发挥自身优势,聚焦行业需求,围绕兰州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技术难题,积极推动行业发展政策研究成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协调增长;进一步强化创新技术平台建设,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提高综合交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坚持服务大局,对兰州未来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政策评估、战略研究和智库建设等方面提供前瞻性、战略性、可行性的咨询意见,为兰州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做好各项支持保障工作,合力推动兰州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与会领导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为科学规划兰州市综合交通体系、科学论证交通畅行方案、科学推进综合交通重大工程建设和攻克重大技术难题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兰州市综合交通发展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谱写合作共赢发展新篇章!

  《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深入推进“六位一体、多网融合”的城市公共体系建设

  《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兰州市城市发展定位和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充分考虑了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未来的出行需求特征等因素,提出了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布局完善了“七横十五纵”的骨架路网,对优化城市路网结构,适配和引领城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规划》充分挖掘了符合兰州实际且具备兰州特色的多种公共交通方式,提出了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六位一体、多网融合”的城市公共体系建设,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另外,《规划》围绕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优化物流大通道和枢纽布局、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提出了物流与货运交通规划方案,为兰州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讨论和审议,与会专家和代表一致同意通过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规划》充分分析了城市交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围绕兰州市城市发展定位和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基于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未来的出行需求特征等因素,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符合相关规划编制标准的要求。《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全面,方案合理可行,可为兰州市加快推进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强省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专家组建议,《规划》可进一步充实描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的量化指标,做好与相关规划和研究成果的衔接,聚焦城市空间范围,优化相关内容。

  《兰州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措施翔实治堵点 交通提速促发展

  记者从兰州市交通运输委了解到,此次经过专家评审的《兰州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我市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和国土空间发展格局,针对市区六大拥堵片区所编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包含五星坪路口交通改善方案、五里埔片区拥堵治理方案、城关黄河大桥片区交通改善方案等多个拥堵区域路段,对拥堵片区的每一个堵点作了详尽分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出了相对应的近、中、远期的解决办法,致力于在较短时期内解决困扰市民的市区拥堵,为后续提供流畅的全体系交通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从《方案》中获悉,《方案》依托19亿条海量交通大数据,对全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进行分析、评估和持续跟踪,建立支撑总体及具体方案的科学数据模型支撑底座,其中包含高德全量化数据1200万条、地铁刷卡数据900万条、公交刷卡及GPS数据3亿条、出租车GPS数据15亿条数据分析。同时,针对4区、20+条路、40+路口、5+片区排查交通拥堵点、线、面,及公交、慢行、停车等重点内容人工现场详细核查,准确识别出“城内片状、进出带状、外围点状”的差别拥堵特征。13座桥梁处于潮汐走廊,6座桥拥堵常态化,形成了核心区域“内卷”+“潮汐”需求叠加,中心区拥堵常态化压力大的现状。

  《方案》聚焦城市“內畅”,加快推动“畅行兰州”建设,从“强治理、惠民生、提效能”三个层面,持续开展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实现道路拥堵节点明显改善、交通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城市交通健康指数明显提升,努力支撑实现交通畅行“1234”目标,编制形成“3-7-5”框架体系,并最终形成“6+N”共188项治堵措施。

  评审会专家组认为,《方案》数据翔实,内容全面,基于交通大数据和交通模型的基础,技术路线合理,治堵方式科学,策略措施可行。立足兰州实际,突出省会标准,落实综合交通大会战和畅行兰州相关要求,从“强治理、惠民生、提效能”三个层面,围绕“三环三维、五提五创”,系统谋划了全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措施和任务清单。

  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老交通”智库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兰州市综合交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周伟:

  堵点疏解见行见效

  《方案》和《规划》两个项目研究成果的水平都非常高,各位领导和专家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有助于编制单位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本次兰州治堵方案研究是基于海量的交通大数据和构建交通仿真模型为技术底座,数据来源客观真实,技术路线科学合理,策略措施可行性较高。研究报告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切入,采用系统性思维破题入局,不局限于一时一点,而是着眼于从一个大的片区系统去统筹建立点、线、面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通过打造黄河水上客运走廊、完善“六位一体”公共交通体系、制定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等措施分流疏解局部交通流。

  同时,此次兰州的治堵方案编制和实施都非常务实,围绕城市“出行难、停车难、换乘难”等问题,按照“边研究、边实施”的思路,成熟一项、实施一项,坚持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统筹发力,近期、中期、远期方案层层递进叠加。前期花小钱办大事,通过“微改造”畅通“微循环”,此次评审的很多堵点治理措施部分已经实施落地,也已收到比较良好的初期效果,远期也有根本性解决方案和措施。

  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兰州市综合交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马昌喜:

  治理拥堵久久为功

  把《规划》和《方案》一起汇报一起审议,这是非常正确的一个决定。这两个方案彼此之间是有关联的,我个人认为《方案》属于治标方案,《规划》属于治本方案,所以这两个方案是标本兼治。三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从近期目标看,已经把流线图画出来到具体的每个月,这个很细致。

  《方案》针对兰州市拥堵比较严重的6个区域分别制定了交通改善方案,规划得非常细致。比如医院如果在主干道上确实问题会比较多,一方面要慢慢解决不同车辆就医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好医院门前车辆的分流和引导工作,《方案》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这就需要医院和交通运输部门的共同配合才能有效解决门前拥堵的情况。

  拥堵问题不是一日就能解决,也不是一次方案就能解决。这个月改善了,可以保证今年交通比较畅通,明年这个路口可能又堵了,并不是因为你的方案不好,而是因为车辆在不断增加,然后又导致交通拥堵,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建议专家委员会能够成立一个分院,形成长效机制。在解决完拥堵问题后解决次拥堵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而是一个久久为功反反复复的过程。

  苏交科集团研究员、南京宁通智能交通研究院院长、兰州市综合交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吴春颖:

  量身制定细致方案

  整体来讲我觉得《方案》还是非常细致的。兰州市受制于狭长的特殊地形,使拥堵治理并不能在宽度上有延伸,只能在现有基础上做改变,《方案》中制定的潮汐车道、次干道的单行线、掉头分离这些在一些中型、大型城市都已经实施了。《方案》中针对不同片区分别制定了相对应的具体方案这点很细致,以西站十字和柳家营十字为例,车辆拥堵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建兰路口和省博门口人流与车流交汇,由此所带来了车辆通行缓慢、通行能力差。

  政府和专家都力荐在这个区域设置两个过街的人行通道,来解决人流和车辆交叉所产生的拥堵问题。人行通道是利用市政原来预留的地下通道的空间,所以造价上也有很大的节约,并考虑到老百姓出行不易,专门设置了电梯和智能人行通道。在一些不能够拓宽的主干道,我们要考虑智能交通,改变人流的方式,完善智能交通体系,解决区域交通局部拥堵的问题。

  柳家营片区的人行改造工程,我认为是具有可实施性和落地性的。考虑到行人以及该地区交通本身拥挤的情况,应该尽量缩减施工的范围和区域,减少对周围出行群众的干扰,施工的时间争取在10月份就能结束是最好的。

  甘肃省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兰州市综合交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雷鸣涛:

  分级方案合理可行

  兰州市高度重视城市综合交通发展,半年不到的时间制定出这两个《规划》和《方案》,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对于兰州市城市的总体形象和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来说,兰州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复杂,一个是受制于地形复杂,还有一个是黄河的天然分割,四个城区之间形成因相对距离较长而形成的交叉、错位、不规。比如这次专家评审时讨论的一个焦点五星坪三岔路口,该路口是兰海、乌玛高速公路和国道212出口路、过境路,与南环东路、硷沟沿路、兰工坪路相交叉,所形成的多流向汇聚的交通节点,受限于自身的道路基础承载能力,是多年来难以解决的重点拥堵路段。

  《方案》中针对五星坪堵点提出了近、中、远期治理方案,其中近期已经实施的是对该路口重新进行导向规划,各方向车流禁止向左行驶。通过大数据监测,该路口高峰时段拥堵指数由2.26下降至1.05,平均车速从13.2km/h提高至28.44km/h,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禁左也导致了部分车辆和居民因为改线所带来的绕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方案》中制定的中、远期方案里后续的下立交隧道一体化改造方案,我觉得是非常合理可行的。

  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国庆:

  明确《规划》实行细则

  整个《规划》的范围非常大,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个任务非常繁重,整体呈现出的内容客观、真实,有数据支撑、有措施办法,相对还是比较全面。

  建议在这次的《规划》里增加对上一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基于前期的总结确定合理的目标,在建设力度上也是有效的支撑。

  建议要增加韧性交通。增加内容明确城市安全韧性交通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提出公路、铁路、水路、海陆、空运的综合一体应急交通网络布局。提出评级两用交通基础设施应急空间布局和规划要求,研究评级功能转换和应急管理注册政策信息管理政策。

  建议细化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协同规划和发挥有效引导作用,这个《方案》里要明确内容,明确交通规划中的各类设施指标和原则性要求,指出逐级深化为规模位置的技术路径,明确交通设施规划传导的刚性和弹性要求。

  建议增加高架道路、地下道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从规划给出结论,起到统一作用。兰州的城市空间如何利用在城区、交通紧张路段,平面不行走立体,从这个方面规划实际的可行条件,如果确实没有条件,从交通规划上给它给一个定论,在这一版的《规划》中明确统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