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时评】
新技术让种地更有奔头
兰宇
北斗导航辅助驾驶下,农用拖拉机在总带宽3.4米的一个种植单位内,种带宽1.7米的9行小麦,再种带宽1.1米的4行玉米,两种作物间留出0.3米的空行……时值农忙,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下中畦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农业新技术正在大显身手。
事实上,间种套作在农村有着悠久传统,但由于过去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既费工费力,效益又不佳,农民积极性不高。如今,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科技新技术应用,地上跑的北斗导航翻耕机、空中飞的无人机等一系列自动化程度高、精准作业能力强的智能农机装备纷纷上阵,复合种植的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农民的种植热情不断看涨。据统计,经过高标准改造,每亩地的纯利润能达到300多元,人均可增收4万至6万元。
当然,新技术、新模式真正在田里扎下根、结出果,必须让广大农民看得懂、学得会。作为科技创新和田间地头的“中间人”,农技人员要深入一线,面对面传授技术,手把手指导操作,切实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种田的技能和水平。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推行农民“点菜”、培训机构“配菜”、专家“上菜”的精准培训模式。只有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充分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让农民挑稳挑好科技这根“金扁担”,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农业种植更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我们的饭碗就能端得更牢、装得更满、成色更足,在仓廪殷实、粮安天下的大道上行稳致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5月30日【黄河时评】筑牢绿色出行“防火墙”
- 2024年05月28日【黄河时评】一场马拉松,带“火”一座城
- 2022年12月28日【黄河时评】“数字+”为县域经济赋能
- 2022年08月10日【黄河时评】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