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翔 甘肃定西报道
6月2日,“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一行来到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驱车行驶在凤翔镇的山间公路,窗外满目葱翠,侧柏、油松、云杉等树木让山间绿意盎然,而在过去,这里还只是光秃秃的荒山野岭。
20年来,浙江金华、福建福州、山东青岛先后与甘肃定西开启东西协作,联手在荒山之上种出生态林、致富林,写下友谊佳话。
曾经的陇中大地,“苦瘠甲于天下”, 干旱缺水,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之一,风沙是这里的“常客”。 脆弱的生态环境,也成了当地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十年九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成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真实写照。
好在情况逐渐有了转变。
2004年,金华林开种,共完成水土保持生态林总面积5万亩;
2017年开始,福州·定西生态林栽植各类苗木193.33万株;
2021年,青岛市和定西市开始结对帮扶。截至目前,青岛林已完成造林10000亩……
安定区凤翔镇中川村张家湾社村民牟世明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还担任护林员,直接参与福州·定西生态林的日常养护工作中。
“在建设福州·定西生态林以前,这里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几年时间,现在这里已经满山碧绿,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指着面前的万亩生态林,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陈正斌感慨万千,在贫瘠土地上造林地的最大难点是干旱、土壤稀薄,经过福州市技术人员反复验证,通过增施有机肥、复合肥的方式,同步采用“挖大坑”“栽大树”“浇大水”等措施,最终有效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
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陈正斌接受记者采访。
据介绍,福州·定西生态林项目通过生态治理与群众致富相结合、生态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先进技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方式,为定西生态建设探索出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扶贫模式。
而在定西城区东山和西山,则是青岛生态林项目。范围涉及安定区凤翔镇石坪、榆河、安家坡等8个行政村,规划栽植各类苗木126万株,配套道路绿化30公里,新修林区防火道路2.5公里等。截至目前,一期、二期、三期、四期规划造林10000亩,已完成10000亩,投资4000万元,栽植云杉、侧柏、刺槐、河北杨、榆叶梅、香花槐、早酥梨、大接杏等各类苗木96万株。
工作人员介绍,三大生态林让当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水土保持程度由上世纪60年代的9%提高到了82.3%。通过整流域、整山系的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9.2%提升到18%,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形成了森林小气候,降雨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377㎜增加到407㎜,呈现出了降雨量逐年增加的趋势。
生态林不仅仅是生态林,还是致富林。
当地村民牟世明接受记者采访。
牟世明告诉记者:“当护林员也是一种可以增加收入的途径。护林员的工作从每年十月份开始,到第二年四月底结束。五月份开始是正常的巡山工作,防止树木遭到人为破坏。”
像牟世明一样,因生态林直接获益的群众不在少数。三大生态林项目带动当地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植树务工、营林管护,农户在绿色中找到了致富的路子。项目将30名农户选聘为生态护林员,户均增收8000元,共吸纳6000余户村民参与造林务工,发放工资3000余万元。
2019年,生态林项目被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评为“联合国全球减贫案例”之一。
近年来,定西吸收东西部协作生态林建设经验,打造了一批城市生态功能区、廊道生态屏障区等,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壮大;“十四五”以来,完成造林封育188万亩,新栽和提质增效经济林果17.12万亩,产值19.37亿元。
“通过植树造林,不仅能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帮助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更主要的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以传播和践行。”陈正斌说道。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6月03日东西协作传佳话 甘肃定西荒山之上种出生态林致富林
- 2024年06月03日二十年来,甘肃定西与浙江金华、福建福州、山东青岛携手,接力造林——三片生态林 东西协作情
- 2024年06月03日【2024甘肃生态环保行】两地协力,给定西的山峦披上绿装
- 2023年12月05日【中央媒体看甘肃】定西:种菜“种出”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