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回忆!感受!想象!——一名从会宁走出的记者眼中的家乡祖厉河

 2024/06/04/ 11:17 来源:甘肃农民报 记者 王典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典 文/图/视频

  过去是回忆,当下是感受,未来是想象。又见祖厉河,这三种情愫同时涌现,感慨颇多。

  16年前的6月7日,记者正在参加高考,说来也巧,那几年的高考总是碰上雨天。下午考综合,为了赶时间,爷爷选择骑自行车载上记者奔赴会宁五中考场。当时,“深处”祖厉烂河沟的会宁五中门前泥泞不堪,祖孙俩不出意外地绊倒在一个拐弯处,记者脚踩烂泥跑进考场,爷爷拖出自行车回家……

  这是2008年的初遇——糟心。

  今年6月2日,记者随“共赴绿色之约——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主题采访团来到会宁县祖厉河畔,低头便见河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不知名的水鸟在河面上追逐戏水,人们三五成群,悠闲地漫步在河边,道路两侧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俨然一幅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美丽画卷……

  这是2024年的再相逢——惬意。

  祖厉河,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纵贯会宁南北,流域面积广阔,涵盖了会宁县的众多乡镇和人口。然而十几年前,祖厉河是方圆有名的“臭水沟”“烂河滩”“苦水河”……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18个试点流域名单,祖厉河全省唯一在列。

  接此任务,会宁县立即启动实施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以打造祖厉河生态长廊为核心,从城区段抓起,全流域规划综合治理河道196公里。

  十多年来,县上成立了祖厉河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一届接着一届干,年年都有新变化:

  ——城区段三期、祖厉河古城段、北二十铺段、柴门小学至河西坡段、河畔至清凉山段等治理;

  ——一园(长征文化公园)一街(汉唐文化街)一楼(钟鼓楼)一桥(在水桥)一场(演艺广场)九馆(文化馆、皮影馆等)串联呈线;

  ——建成汉唐文化休闲商业街和“状元府邸”等10个居民住宅小区;

  ——建成滨河东路等7条城市道路和会北桥等7座跨河大桥;

  ……

  祖厉河是会宁人民的母亲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会宁人,孕育了深厚的地域文化,承载着数不尽的乡愁记忆和沧桑变迁。通过十多年的综合治理,昔日的“苦水河”蜕变为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幸福河”。

  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

  会宁县河道管理站站长闫志鸿告诉记者,近年来,会宁县坚持治理与防护并重,突出河流干流安全,注重生态环境修复。实行“先干流再支流、先城区再乡村、先上游再下游”的治理思路,逐步推进祖厉河全流域综合治理。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完成祖厉河综合治理28.7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1.65亿元,其中城区段综合治理河道8.9公里,完成投资5.75亿元。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会宁将水文化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有机融入,“汉时街市、唐时里坊”的发展画面尽现眼前,不经意间,梦中的昨日自然生态,成为今日重见的汉唐风情。

  如今的祖厉河,一河碧水倒映出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步伐,更是良好生态带给人们的幸福和欢乐。

  今日傍晚,爷爷在钟鼓楼前散步,记者拨通电话:“汉唐街现在很漂亮,不会滑,不会臭。您慢慢溜达,我去生态行下一站……”

  水,因方而为圭,遇圆而成璧。幸而,祖厉河遇到了这个时代!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