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张忠山:“我与甘肃金融共成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立萍
在不足10平方米的书房内,记者初见张忠山,眼前这位已是鲐背之年的老人,满头银丝,精神矍铄。谈起甘肃金融业改革发展历程,有说不完的话。
张忠山老人出生于1934年,1961年到甘肃参加工作,先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兰州城市信用联合社理事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自1978年到人行甘肃省分行工作以来,几十年间,我亲历和见证了甘肃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历程。”张忠山老人向记者娓娓道来。
1978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幕开启,甘肃金融体制高度集中的局面被逐步打破,各家专业银行相继恢复和建立,金融业发生重大变革。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从事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张忠山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甘肃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金融人才不足,企业要发展,贷款还得要指标,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也主要靠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作为补充,提供流动资金,俗称“打补丁”。
20世纪80到90年代,甘肃金融业正处于改革发展摸索时期,张忠山等金融理论研究学者先后提出了“金融机构要多样化”“成立城市合作银行”等观点,为甘肃金融业改革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1993年,由甘肃省金融学会、甘肃省社科活动基金、中国金融学会联合出资,成立了三金城市合作信用社。
“三金信用社的成立,是金融机构多样化理论实践的重要成果。”张忠山介绍,三金信用社专门给小企业客户做电汇,由于服务质优,方便快捷,深受小商户的欢迎。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全国范围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开始向城市合作银行过渡。
1996年,兰州市55家信用社成立兰州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设立理事会。张忠山当时负责完成55家信用社与原组建单位的脱钩任务。
1997年6月,兰州城市合作银行在兰州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的基础上组建成立,1998年改名为兰州市商业银行,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这就是现在兰州银行的雏形。
“城市合作银行刚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想法不现实。但现在,城市合作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比比皆是,我们业界当时提出关于多层次金融体系也被现实印证。”张忠山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金融业实现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以银行为主体,证券、保险、期货、基金、信托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分工完备的金融组织体系。
截至2023年末,甘肃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3.84万亿元,是十年前的2.68倍;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5万亿元,是十年前的3.54倍。
“多年来在金融行业工作,我与甘肃金融同进步、共成长。”张忠山告诉记者,他虽然退休很多年,但一直关心关注甘肃金融业发展。他说,金融其实很简单,说到底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当前我们必须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19年10月12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税务篇】见证税收改革 与伟大时代同行——甘肃省税务局“我和我的祖国”征文选登
- 2019年01月14日【我和我的祖国】夏天发“马”财 冬天招“雪”宝 临夏市马家庄是个欢乐大本营
- 2019年01月16日【我和我的祖国】和政县 冬春旅游主打“冰雪牌”
- 2019年01月15日【我和我的祖国】昔日“城中村” 今朝“会客厅” 临夏“八坊十三巷”变身文旅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