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田畴绘新景
——甘肃农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甘肃农垦金昌农场收割苜蓿现场。 甘肃农垦集团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初夏时节,从黄河之畔到祁连山下,记者行进在甘肃农垦垦区,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呈现出现代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一座座智能日光温室,随着室内温湿度变化,自动化灌溉系统适时启动,喷洒细细水雾,一方方育苗盘上的蔬菜苗,“沐浴”着水肥营养液,摇曳着青嫩枝叶,绿意盎然。
一个个现代化养殖场,泌乳牛、围产牛、后备牛等分置在不同区域,一头头犊牛享受“单间”待遇,房舍通风透气,床垫是柔软的细沙,犊牛们喝着温水,听着音乐,吃着精饲料。
一片片广袤无垠的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赋能下,去掉多余地埂与毛渠成为成百上千亩的大条田,一台台大型机械设备“展开手脚”,驰骋田间……
作为甘肃最大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和国有农业经济的排头兵,甘肃农垦集团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科技设备、高效的生产方式,介入新质生产力要素,融合新质生产力动能,着力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新质生产力正在引领现代农业大变革。
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激活“新引擎”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甘肃农垦集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记者来到位于景泰县的甘肃农垦条山农场马铃薯繁育中心。洗瓶室里,堆放着透亮的玻璃罐头瓶,经过机器清洗消毒,摆放在一层层台架上;培养基制作室,技术人员将已混合加热的马铃薯脱毒苗专用培养基定量灌装封口,进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接种室,工作人员“全副武装”,身着白大褂、戴着帽子和口罩,在超净台上,手持小镊子,小心翼翼进行着马铃薯脱毒苗切段转接工作。
“我们每年生产1000万株马铃薯脱毒苗,主要繁育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条山农场马铃薯产业事业部副经理姜银春介绍,针对景泰县夏季气温高、马铃薯大西洋品种易变色、加工全粉等级低的实际,农场自主培育出马铃薯新品种亚条薯1号。该品种耐高温、不易变色,产量高于大西洋品种,目前该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正在进行国审区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条山农场培育马铃薯良种是甘肃农垦做大种业的一个缩影。甘肃农垦旗下的亚盛薯业集团,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打造薯业“芯片”,目前培育了“大有1号”“甘垦7号”“甘垦8号”“甘垦9号”等自有品种,建立马铃薯种质资源库,收集了大西洋、夏波蒂、克新系列及陇薯系列等优质马铃薯种质资源50余个。
良种加良法,增产又增效。记者来到位于武威市的甘肃农垦黄羊河农场,平展的田间布满一道道笔直整齐的地垄,地垄里是已播种的马铃薯种子。“轰隆隆……”中耕机驶过田野,将一条条细长的黑色滴灌带平铺在地垄上面。
“马铃薯播种机通过GPS定位系统及北斗导航,进行无人驾驶机械化播种,田间起垄像一条条直线。因此,我们随后铺设在马铃薯垄上的滴灌带同样笔直。滴灌带一改过去传统的大水漫灌,变‘浇地’为‘浇作物’,实现了精准灌溉。”黄羊河农场场长李国忠介绍。
去年,黄羊河农场种植马铃薯2.47万亩,平均亩产高达4.25吨,同比增产10%,每亩增收68元,实现节本增效168万元,实现利润2833万元,再次荣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良好农业规范”一级认证。今年,农场种植马铃薯达2.5万亩,技术人员完善农机作业标准、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加强农业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不仅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堪称一流,黄羊河农场试验建立的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同样成果突出,于2023年入选全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20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研发投入,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甘肃农垦建立健全研发投入长效机制,实行研发投入预算刚性约束并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加强创新主体培育,近三年新增各类创新平台21个,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19户。
甘肃农垦建成甘肃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耕地保育技术重点实验室,与省内高校联合建成国家级“玉米科技小院”,联合甘肃农业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共同发起成立西北寒旱区域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数字赋能 智慧农业增添新动力
在甘肃农垦,先进的新技术、新装备、新科技对传统农业设施进行升级,现代设施、数字技术、互联网等赋能新质生产力,智慧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记者来到位于金昌市的甘肃农垦金昌农场,小麦田里绿茵茵一片,苗壮苗齐,像用梳子梳理过一样整齐。
一行行小麦田间,铺设着一条条细细的黑色滴灌带。农场种植户王维龙点击手机上的APP自动滴灌系统,地头上的智能球阀开始“嗡嗡”作业,粗壮的主水管发出“汩汩”水流声,但见田间的滴灌带渗出细小的水珠,滴到绿色的麦苗上,刚出土的春小麦吮吸着雨露,舒展着青青叶苗。
“这是3月初春播的永良4号小麦品种,麦苗已长高了。”王维龙欣喜地说,智慧自动滴灌系统可随时通过点击手机,控制地头的灌溉开关阀门、滴灌时间、滴灌水量等,“以前灌溉,不管早晚都要跑到地里关阀门换灌水地块,既费人工,也费时间,造成超时灌水浪费,现在通过手机APP操作,就能远程遥控灌水,做到自动化精准灌水。”他指着地头的电动智能球阀介绍,这个高科技灌溉设备省钱省力,通过太阳能充电,可连续使用15个小时,还不用担心堵塞滴头,令他很省心。
“种粮是我们保饭碗的托底产业,小麦市场价格稳定,一定要种好。”王维龙表示,他今年种植了1200亩春小麦,全部采用浅埋式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把浇水和施肥融为一体,省肥节水、省工省力、增产高效,相比传统大水漫灌,水和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甘肃农垦主动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去年落实粮食播种面积47.18万亩,产量29.22万吨,超额完成省里下达任务。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在甘肃金农农机专业合作社,院子里、库房里、试验地里,摆放着一台台大型农机具,展现出高大威猛、有序排列、整装待发的阵势。
“这台美国爱科自走式割草机,像个‘大黄蜂’,机型高大,力大无比,别看它傻大个,一点也不笨拙,能在地头原地360度调头,特别嗨!那台日本久保喷药机,像个瘦高个的‘大螳螂’,喷药作业均匀,很好使唤。”合作社副经理方向虎介绍,最近职工们忙过春耕春播后,将对收获机械进行检测、维护、修理,准备开启第一茬苜蓿收割。
甘肃农垦与山东厚德机电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15台特药收割机,填补了甘肃农垦40多年特药无机械收获的空白,极大提高了特药收割的质量和效率。“原来一块地需要上百人手工收摘,人工每天仅收摘3分地,效率低下,如今一台机械每天可以收获70亩。”方向虎说。
目前,大农机作业基本覆盖甘肃农垦下属农场主栽作物耕种管收全过程,全垦区建成配套高效节水、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65万亩,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小麦、马铃薯、玉米、食葵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100%,居全省前列。
绿色发展 循环农业延伸新链条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在甘肃农垦条山农场的万亩梨园,但见一株株梨树整齐有序,醒目的是,每株梨树下都堆放着一袋有机肥。“梨子甜不甜,关键在有机肥,这就是条山梨为何脆甜水足的奥秘。”甘肃农垦亚盛条山分公司经理牛济军介绍,最近拉来的有机肥,准备进行机械开沟施肥。
与此同时,梨园里修剪的枝条,也被粉碎还田,成为有机质,为梨园土壤提供了充足养分,促进了土地肥沃化。
“我们的梨园进行标准化生产,要求每亩施4000公斤有机肥,这片梨园每亩栽植55株梨树,以前单产达8000斤,如今我们控制在6000斤左右,降低了产量,但梨子个头更大了、品质更好了,效益更高了。”作为甘肃农垦林果产业首席专家,牛济军说起果园管理如数家珍。
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环保生产,致力于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记者走进甘肃农垦天牧乳业,这座花园式养殖企业,坐落在金昌市西北部冷龙岭馒头山下。一座座干净整洁的现代化牛舍里,一头头黑白花色的荷斯坦奶牛高大健壮,工人驾驶着自动刮粪机进行清扫,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减少了奶牛疾病的发生率。
“从打针防疫到吃喝拉撒,养殖人员竭力提高奶牛的舒适度,让其健康茁壮,比如对奶牛按期修蹄,就像人一样指甲长了进行修剪;比如在牛舍安装了风扇,天热时打开风扇进行通风换气;比如对刚产完奶的奶牛喂牛初乳,提高免疫力,强制干奶期60天时间,让奶牛好好休养,再为下一个产奶期作准备。”天牧乳业副总经理黄旺洲介绍。
天牧乳业生产的生鲜乳,深受庄园、伊利、蒙牛、雪顿和广西皇氏等下游加工企业的青睐。而距离天牧乳业3公里之外,就是甘肃农垦旗下的甘肃亚盛农服金昌盛农生物有机肥公司。天牧乳业及周边庄园牧场、居佳牛场羊场、润牧牛场等13家养殖企业,产生的牛粪、羊粪,成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
盛农公司生产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水溶肥和专用肥等,年产能5万吨,有效解决了上游养殖企业畜粪污染的环保难题,同时为下游农业生产企业提供了优质肥料,为农垦集团生产小麦、马铃薯、制种玉米、果蔬、中药材等绿色有机农产品,改良了土壤环境,推动了循环农业发展。
如今,像这样“养牛-加工乳品-加工有机肥-肥料还田-绿色种植”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在甘肃农垦垦区比比皆是。
甘肃农垦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大补链延链强链,加快促进农业产业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从而形成“绿色生产力”。
日前,甘肃农垦成立畜牧产业集团,大力整合畜牧企业,形成专业化养殖、扁平化运行、全链条发展模式,发挥庄园牧场、畜牧产业集团等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产业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甘肃农垦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挥链长企业、链主企业优势,将以更大力度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进一步优布局、调结构、增动能,加快构建具有甘肃农垦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地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不断汇聚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2月01日天水市秦州区:科技赋能助力农业现代化
- 2024年01月29日设施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天水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 2023年09月12日农业现代化的庄浪样本
- 2023年09月06日西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打造农业现代化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