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肃南:用好集体经济金钥匙 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门

 2024/06/17/ 16:15 来源:张掖日报

肃南:用好集体经济金钥匙 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门

  每日甘肃网6月17日讯 据张掖日报报道 今年,肃南县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围绕村级集体经济“提标倍增”,因地制宜打好“项目整合、公司联动、组团发展”的组合拳,持续发挥“1+1>2”的协同效应,携手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门。

  整合项目破“单兵作战”之困。始终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针对全县农牧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单一扶持项目资金带动效益不好、资源资产开发力量分散等问题,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采取“强村带弱村、村村互帮衬”模式,把“飞地”抱团项目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中,打捆汇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衔接资金和中央财政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补助资金790余万元,引导产业趋同的马蹄乡大泉沟、康乐镇青台子等17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突破地域限制,“飞地”实施“光伏+养殖大棚”的农光互补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肉牛场建设项目,每年村均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左右,形成集中财力持续投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海潮效应”。

  公司联动补“低小散乱”之短。按照“产业相融、资源互补、规模适当”的思路,聚焦农牧村“沉睡”资源多、集约化不足、利用率不高的实际,祁丰藏族乡借力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广辟途径、综合施策,结合文殊、腰泉等13个农牧村资源禀赋,联合新型经营主体及自然人共同出资1150万元,组建东纳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搭建以强带弱、多村联建的协同发展平台。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活动开展、农特产品展销、文化旅游活动服务等实体产业运营,集体经济发展也由“坐等项目”变为在市场经济中“主动出击”,年内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3.5万元以上,有效破解了农牧村草原补奖资金闲置、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偏低等突出问题,形成村级集体经济“握指成拳”“抱团取暖”的聚合效应。

  抱团发展达“多方共赢”之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眼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任务要求,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立足康乐镇和白银乡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打破原有“不同隶属、条块分割”布局,引导两个乡镇的农牧村将资源要素整合“抱团发展”,成立康白区域文化旅游产业联盟党委,借助“互联”优势,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频共振、均衡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格局。明花乡依托前滩片区牧草产业党建联盟,按照“龙头企业+农牧村+基地”模式,以佰盛农牧为牵引整合前滩村、灰泉子村、刺窝泉村及附近农牧村10万亩土地进行牧草连片种植,引领前滩片区及全乡优质牧草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将发展壮大牧草产业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的“绿色引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