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霞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 明
清凉而不凛冽,浓郁而不甜腻,虽然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但金银花馥郁的香气已经扑鼻而来。这是记者日前走进甘肃省庆阳市宁县谷和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第一感受。
“2018年,为深入践行东西部协作,我们积极加强与天津市的合作,建立了占地650亩的金银花有机试验示范基地,引进了‘北花一号’新品种。”谷和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白娅丽介绍,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和统一种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底收购、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售的模式,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日常用工65人,年人均增收2万元,季节性用工2160人,年人均增收5000元。同时,合作社为村集体年分红24.24万元。
合作社发展金银花产业的实践,只是宁县将金银花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群众增收重要举措的一个生动剪影。近年来,宁县立足县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等特点,综合考虑比较优势和群众种植习惯等多重因素,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把金银花产业作为优化生态的绿色产业、“庭院经济”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来打造,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走出了一条区域布局、融合发展的产业富民路子。
“金银花栽植一次可持续收益30年之久,第三年进入丰产期以后,每亩年均产金银花可达500斤以上。去年我在家中栽种了1.5亩地的金银花,售后收入近5000元,收益很可观,今年我们又扩大了金银花栽种面积。”春荣镇金草村村民王广元说。
“搬一把小凳子,肩上顶一把小伞,趁着早晚阴凉的时候,老人和小孩就可以进行采摘了。”春荣镇副镇长黄勇说,金银花采摘不属于重体力劳动,并且可以通过充分盘活庭院闲置土地,利用农户的庄前屋后、小菜园、边角地、撂荒地进行栽植,这样让“方寸闲地活起来”的庭院经济模式,可以让农户“不用跑远路,不用费大劲儿”就能实现增收。
如今,金银花已成宁县促农增收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种植面积现已达到8.4万亩,带动4.2万户群众栽植金银花,建成示范基地28个。宁县还积极致力于深度挖掘金银花的附加值,加快金银花的功能产品研发。下一步,宁县计划在和盛工业园区建设甘肃治药仓有限公司,加工中药饮片,建成金银花提取液生产线一条,利用金银花叶提取绿原酸,开发金银花面膜、金银花水等新产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6月04日2024甘肃生态环保行丨甘肃会宁县祖厉河:曾经的“苦水河”成为渐行渐绿的“惠民河”
- 2024年06月03日转型升级,让静宁县的特色产业扬帆远航
- 2024年06月03日何家门:会宁县的美丽乡村
- 2024年01月10日【中央媒体看甘肃】宁县:花开黄土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