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牧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2024/06/20/ 12:2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王宇晨 万及敏 尹黛 景永鹏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宇晨 万及敏 尹黛 景永鹏

  5月13日,甘南州碌曲县拉仁关乡劳尔都良种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贡保勒知和牧民们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

  贡保勒知是土生土长的碌曲人,大半辈子都在放牧。他说,过去,住在草原上很不方便,出行只能骑马,去县城要花费2个多小时。现在,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都骑上了摩托车,甚至开上了小汽车。

  2014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贡保勒知成立了劳尔都良种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20年,碌曲县全面实施“百社带千户”行动,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产业,带动群众致富。2021年,碌曲县基于“百社带千户”行动优化推出了“十户联产”新模式。

  贡保勒知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以牧民自愿为原则,通过牧民生产资料入股等方式,引导十户左右的牧民组成产业联合体,形成高效增收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充分了解这项政策后,他联合附近居住的两位牧民党员,一起引导周边相邻的7户牧民加入了合作社。

  他说:“每户社员入股良种牦牛58头,折合资金49.3万元;将草场划分为三个等级,根据草场面积折算入股。同时,每户合作社成员由2名壮劳力在合作社常年开展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并动员家庭其他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拓宽增收渠道。”

  贡保勒知表示,在此基础上,合作社将传统放养和补饲相结合,通过对母牛的合理补饲和受孕,争取母牛一年一产。将4—5月龄的牛犊集中圈养补饲5个月后隔年出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牛犊存活率,还可以让牛犊体质更加健壮,市场空间大,单价售价可观。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固定两名壮劳力每月可以发放3000元工资。根据社员入社时的草场等级和面积,向社员支付草场租赁费。这样一来,放牧有工资、草场有租金、年底能分红,而且其他劳动力还可以出外务工赚钱,草地绿了、生产顺了、牧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今年37岁的才让扎西和妻子拉毛草在合作社工作。过去,他们在拉萨的餐馆里务工,收入虽然可观,但是远离家乡父母,生活不方便。如今,丈夫在合作社牧牛,妻子负责喂草,夫妻二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还可以照顾老人。“算下来,收入比起在外打工还能多一些。”才让扎西说。

  “现在睡觉都是笑着的。”对比过去的生活,22岁的才让东知感慨道。他说,已经在合作社工作了三年。现在负责300多头牦牛放牧和喂养。去年一年,他们家整体收入超过了11万元。

  “我是党员,就要以身作则,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告诉给身边的牧民。带着乡亲增收致富,一起过上好日子。”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贡保勒知目光坚定。如今,合作社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谈及今后的发展,他说:“目前,合作社有750头良品牦牛,后续将计划再购买300头,加大存栏率。未来,合作社预计每年繁育700余头牛犊,经过断奶补饲后,提升售价。”

  【记者手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采访中,贡保勒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如今幸福的生活”。

  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淡绿的牧场上空,贡保勒知眼眶湿润,声音哽咽,结实的胸膛起伏不断。过去的生活很艰难,他没有一句抱怨。说起这些年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他却热泪盈眶。

  目前,碌曲县拥有“十户联产”畜牧产业基础合作社300余个,涉及农牧户5800余户,2.8万余人。当地群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肺腑之言。

  面向未来,以贡保勒知为代表的藏族群众始终信心满怀。在党的政策支持下,他们敢拼敢闯敢奋斗,努力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朝着幸福美好的日子努力前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