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村干部上大学 “领头雁”增本领——兰州新区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显成效

 2024/06/25/ 15:50 来源:兰州新区报 记者 史晓峰

村干部上大学 “领头雁”增本领

——兰州新区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显成效

  记者 史晓峰

  “提升学历不只是为了拿文凭,而是要掌握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事。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致富能力,通过在职学习,我收获满满。”近日,在参加完学历提升线上课程后,西岔镇陈家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旭如是说。

  及时充电赋能,让冯旭抓产业的思路更清、促发展的信心更足。在他的带领下,2023年陈家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35万元。

  精准施策促提升

  乡村振兴,“领头雁”是关键。

  2023年以来,新区聚焦乡村振兴“领头羊”培育,全面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先后组织60余名村干部参加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教育,进一步优化村干部学历结构、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新区组织部牵头与兰州开放大学签订学历提升合作协议,计划利用3-5年时间将年龄在50岁以下的村干部学历全部提升到大专及以上层次,实现村干部学历提升两个“100%”,即100%都能入学心仪专业、100%都能按期毕业。

  对现任555名村“两委”成员学历水平、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历提升意向等进行全面摸排,广泛收集学历提升意见建议100余条。

  综合考虑各村干部工作性质、经济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与合作学校协调提供开放教育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2种培养模式及28个专业供村干部选择,真正让村干部学有所用。

  “基层工作任务重、事项多,工作和学习时间不容易错开,幸好兰州开放大学采取的是‘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很适合像我这样需要提升的年轻村干部,特别及时。”参加了线上学习的课程后,西岔镇新康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响平深有感触。

  同时,新区组织部不断强化政策保障力度,对按规定完成学业获得国家承认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按照组织部门奖补一部分、学校减免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三个一部分”的原则制定学费优惠措施,切实减轻村干部经济负担,激发他们提升学历水平的积极性。

  “组织部专门出台了政策,个人支付的费用并不多,大大减轻了个人这方面的经济压力,对村干部来说太实惠了!”在了解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的相关优惠政策后,中川镇中川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年虎马上就高兴地报了名。

  助力发展显成效

  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不但是新区建设和美乡村的需要,同时也是新区广大村干部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迫切愿望。

  “作为一名70后,现在40多岁了,竟然还能踏进校门学习知识,所以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中川镇陈家井村文书郜佐鹏选的专业是行政管理(乡村管理方向),每次学习网络课程时都全神贯注,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心得体会和重点。同时,他利用休息时间结合理论仔细琢磨村上的具体事务。

  “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和群众打交道,现在对政策、法律、制度的理解更深了,对群众的疑问一说就能说透,说话更有信服力,工作开展起来也更顺利。”郜佐鹏说。

  村干部上了大学,综合能力素质有了大提高,自身发展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不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西岔镇陈家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旭说:“学校设置的课程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把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讲得很透彻,对开展工作帮助可大了。”

  陈家井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前主要依靠入股分红和集体土地租赁,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不宽、后劲不足。2023年,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冯旭带领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依托地缘优势,用好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70万元项目资金,自筹75万元,建成榨油坊1座,注册“龙井香”食用油品牌,就近解决群众就业50余人,为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在冯旭的学以致用下,陈家井村村级集体经济从2020年的不足12.48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40.35万元,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坚实。

  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秦山宁介绍,“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不仅是要提高村干部的文化素质,更要增强他们抓班子带队伍、执行党的政策、壮大集体经济、服务群众的看家本领,助力新区经济社会实现新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新区97%的村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预计2025年底,71个村党组织书记将全部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村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超过80%。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