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我和我的祖国】陈忠祥:一朵浪花和大海

 2024/06/30/ 08:3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谢志娟

【我和我的祖国】

陈忠祥:一朵浪花和大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志娟

  陈忠祥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是在1978年,18岁的他从陇海铁路的云田乡小站前往兰州求学,车程约有六七个小时。

  最近一次坐火车是在前些天,64岁的陈忠祥坐火车从兰州回定西,与46年前相近的路程用时不到30分钟。

  尽管沿途每座桥梁、隧道都熟稔于心,长期在天兰线上工作的陈忠祥仍心生感慨:“真是飞一样!从蒸汽机车到电气化复线再到高铁,铁路事业的迅猛发展,与祖国的日新月异同频共振。而我的个人梦想也融入了这张国家‘大蓝图’,真是无比自豪。”

  (一)

  20世纪80年代初,陈忠祥从铁路院校毕业到天兰线上的陇西工务段工作,那时服役30多年的天兰线已过壮年,“我们更像是桥梁医生,做得更多的是检查病害和维修。”陈忠祥说。

  发展的脚步一刻也未停止。钢轨从一米长43公斤重的43轨到50轨,再到60轨,轨枕从两人抬的木枕到4人抬的钢筋混凝土轨枕,再到8人抬的预应力混凝土Ⅲ型轨枕,铁路基础越来越稳、桥梁跨度越来越大、火车速度越来越快。与中国铁路一同脚踩坚实大地步步向前的陈忠祥,也从一个年轻的桥隧工成长为全路首席技师,荣获诸多国家级荣誉。

  2008年,陈忠祥第一次坐上了高铁,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让他震撼不已。那一刻,陈忠祥意识到高铁将成为未来趋势,要跟上时代,必须掌握新技术。于是,他辞去了车间副主任的职务,专心自学高铁技术。兰新高铁开通之际,陈忠祥毛遂自荐,站在了高铁技术相关培训的讲台上,不久他取得了高铁师资资格证。

  (二)

  退休后的陈忠祥可不闲。

  “一花独放不是春。这话听着老套,可这个道理千真万确。国家给我这么大的平台、这么多的荣誉,怎么发挥作用?”作为一名首席技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陈忠祥觉得有太多事要做。

  于是,他继续在讲台上给年轻的桥隧工传授技艺、给年轻的大学生讲成长。“我特别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感觉特别有意义。”4年里,陈忠祥为大学生授课30多场。最热烈的环节是课后互动时间,“年轻人会有很多问题要问,互动时间会一再延长。”

  桥隧工挺辛苦的,怎么坚持下来的?

  会不会迷茫?

  迷茫时怎么办?

  被问得最多的这些问题,使陈忠祥更觉得自己肩负责任,“我学了个新词,叫职场新人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到迷茫是正常的。”

  陈忠祥会诚恳地告诉那些即将迈入职场或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迷茫不可避免,但不要陷入迷茫。去做具体的事,让自己充实起来。”在陈忠祥看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有想法,为什么有的人毕业时只觉时光匆匆、所获不多?是因为没有想法。他会告诉年轻人,“五年、十年后,你们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想法。”陈忠祥所说的“想法”,是目标,是梦想,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与奋斗。

  今天的陈忠祥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愿望:“我想给幼儿园或小学的孩子讲讲‘高铁为什么跑得这么快?’”他说,想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爱科技、爱国家的种子。

  (三)

  曾有人问陈忠祥:“什么样的桥隧工是合格的桥隧工?”

  那一年,陈忠祥已年过半百。“我当时就愣住了,二三十岁时,这问题张口就能回答,掌握那些操作技能的应知应会就是答案。可在我五十多岁时,什么是合格呢?”

  思忖之后,陈忠祥回答了一个字:爱。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桥隧工,他学无止境,学技术、学理论、学沟通……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向专家、模范、身边人学习的机会。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桥隧工,他脚踏实地,随时能俯身钻进逼仄的空间,也能学着拿起笔杆子写出教材,只为让更多一线工人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能。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桥隧工,他勇于创新,孜孜不倦琢磨用最优的工艺把活干得最完美。

  ……

  坚硬泥石铸就的桥隧是陈忠祥心中最软最暖的记忆,他的电脑桌面永远是桥的画面,出去旅游时一定要和桥合张影……千言万语、千思万绪,可不就浓缩为一个“爱”字吗?

  “一路走来,我和我的祖国就像一朵浪花与大海,密不可分。在新中国75年的历程上,我为自己做过的一点点努力而荣幸和自豪。”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