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传承古老珐琅工艺 她用指尖“掐”出非遗魅力

 2024/07/05/ 09:17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张雪芬

传承古老珐琅工艺 她用指尖“掐”出非遗魅力

正在起稿绘制的杨会兰。

珐琅彩花瓶。

  掐丝珐琅画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是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技艺巧夺天工,造型典雅优美,色彩鲜艳夺目,图案华丽多姿,品种丰富繁多,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

  今年47岁的杨会兰,1986年起学习掐丝珐琅画制作技艺,现为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兰州市七里河区区级非遗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

  选图、绘图、掐丝、点蓝、干燥、上胶……经过十余道纯手工工序,一幅精美的掐丝珐琅画才算完成。在和记者说话的工夫,只见杨会兰左手拿着铜丝,右手中的镊子与剪刀流畅切换,一弯一绕间,一朵精巧细致的花朵雏形脱颖而出。

  1 从小学艺,坚守匠心传承非遗

  9岁时,杨会兰便跟随姑妈杨清莲学习掐丝珐琅画制作技艺。“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做手工,姑妈制作的掐丝珐琅画特别漂亮,深深吸引了我。”杨会兰说,正是因为这份热爱与执着,让她至今坚守在这个领域,成为一位技艺精湛的“老手艺人”。

  掐丝珐琅源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依托铜、金等胎体,用细薄的扁铜丝烧制后掐成各式花样,再在铜丝隔间填充珐琅釉彩,经反复烧制、镀金,做工繁琐费力。

  在这门工艺的背后,是无数的艰辛与付出。长期捋丝,让杨会兰的手指粗糙变形,但她从未因此而退缩,在她看来,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1997年,杨会兰一边在兰州做生意,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制作掐丝珐琅画。等到生意慢慢好起来,杨会兰曾经被占据的时间一下子释放出来,心中那颗爱掐丝珐琅画的种子也悄然发芽。

  2003年,她成立个人工作室正式开启掐丝珐琅创作。最初,从选材、用料、淘洗釉料,全靠她一人完成,然而,创作完成的画作堆在库房里无人问津。那时她意识到,传统作品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于是,她打破传统的束缚,尝试将掐丝珐琅技法融入包包、饰品等日常用品中。

  经过不懈的努力,并在兰州市妇联大力支持下,2015年10月,她的工作室入驻甘肃省妇联“陇原巧手”就业工坊示范基地,她创作的敦煌壁画掐丝珐琅作品《反弹琵琶》被日本秋田美术大学收藏;2018年3月,受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华侨联合会邀请,她的作品《掐丝珐琅彩釉画摆件》在瓦西里大教堂展览后,被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2 参与公益,爱心传递助力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起,杨会兰依托个人工作室免费开展掐丝珐琅画的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妇女就地创业,并有偿回收合格作品,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陪读家长通过技能培训,利用闲暇时间实现创收。

  杨会兰曾在网上结识了一位山西太原的00后小伙子张旭。张旭尽管身体残疾,但并未影响他对掐丝珐琅画的热爱。在了解到张旭家庭困难后,杨会兰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为他免费传授技艺。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张旭凭借自己的努力,创作出了令人惊艳的作品并成功售出,实现了自食其力的梦想。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至2017年,杨会兰为相关人员及家庭妇女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千余人次,带动妇女成功创业十余人,免费开展掐丝珐琅画制作技艺培训90多期。2020年,杨会兰还被甘肃省妇联聘为全省“陇原巧手”培训师。

  3 开发创新,让民族瑰宝绽放时代光彩

  随着掐丝珐琅画被广泛关注和认可,杨会兰通过深入中小学校园社团,以授课形式传承非遗技艺,让孩子们亲手体验掐丝珐琅制作,感受非遗魅力。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愿意教。”但杨会兰深知,掐丝珐琅画制作是个精细活,单凭一时的冲动难以真正传承下去。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杨会兰在传统技艺中融入时尚元素,开发出卡通漫画、手机壳、环保挂件摆件等,不仅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对于掐丝珐琅的初学者来说也容易上手。

  如今,杨会兰的女儿丁歆雅肩负起了非遗传承的重任。身为“00”后的她,把游戏动漫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为掐丝珐琅画注入了现代气息。丁歆雅不满足于线下的实体店经营,她积极拓展线上市场,将掐丝珐琅画推向电商平台,并同步上线短视频,让更多人领略到这项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她还采用线上销售材料包和线下接待学员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喜爱并学习掐丝珐琅制作技艺,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用金丝勾勒出作品的轮廓,用釉料填充成亮眼的色彩……”一幅幅令人惊叹的掐丝珐琅艺术作品在杨会兰手中脱颖而出,杨会兰希望更多年轻人喜爱并学习这门技艺,让更多人领略到掐丝珐琅技艺的无穷魅力。“必须要保持永不满足的学习心态,多观察、多学习、多接触新鲜的事物,才能让非遗技艺在时代的洪流中焕发新的生机,展现出更高的价值。”杨会兰说。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张雪芬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