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一夏天 爽游渭河源
——写在“清凉一夏天 放歌渭河源”渭水文化旅游季活动开启之际
渭河源景区。
元古堆花海。
位于渭源县和漳县交界处的分水岭。
露骨山。
首阳山景区。
杨唯伟 吴胜军 马富平
“早知有渭源,何必去江南”“清凉夏天,唯有渭源”“来渭源过一个只有20度的夏天”……
渭源县位于定西市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西秦岭末端交汇处,海拔多在1800米至2300米之间,景色宜人,气候温和,夏季凉爽,是避暑纳凉的绝佳目的地。
渭源县因渭河源头而得名、因大禹导渭而闻名、因元古堆村而有名、因药薯飘香而知名。
近年来,渭源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条件,巧打“清凉度夏”品牌,犹如炎炎夏日里的一丝清风,沁人心脾。“渭源度夏游”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
今年以来,渭源文旅产业集群发展立足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县域发展定位,围绕“景城镇村”一体推进、立体打造,加快实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起“核心景区牵引、乡村旅游支撑、文化活动赋能、旅游要素配套、宣传包装引流”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思路,持续打响“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文旅品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夏日旅游愈发火热,渭源旅游“清凉”迎客。
7月13日至10月7日,“清凉一夏天 放歌渭河源”渭水文化旅游季活动正式开启,诚邀广大游客来渭源清凉度夏。
文体旅活动深度融合 让游客“乐在其中”
渭源县旅游资源丰富,有渭河源、首阳山等7处A级旅游景区,有2处红色旅游遗址遗迹,灞陵桥、战国秦长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元古堆村被命名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培育农家乐、农家客栈80余家。2022年,渭源县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卫生城市称号,202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县”称号、被省住建厅授予“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一张张亮丽新名片、一条条特色旅游线、一个个网红打卡点应运而生,渭源县文旅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
为持续提升渭水文化旅游影响力,优化旅游业态,营造各方积极参与、全民乐享消费的浓厚氛围,渭源县文旅部门推出“清凉一夏天 放歌渭河源”渭水文化旅游季活动,为宣传渭水源头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渠引流”。
“清凉一夏天 放歌渭河源”渭水文化旅游季活动从7月13日起至10月7日结束,周六周日白天在各景区、晚上在县城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娱乐展演活动。其中包括放歌渭河源、渭水古风秀、“花儿原上乡村健康跑”(渭源站)比赛、星空露营大联欢、萌娃萌宠萌翻天、“渭水源头·药薯飘香”美食大赛、美食节、特色产品展销等14项活动,让游客在“寄情山水”的同时乐在其中。
文体旅融合活动“热辣滚烫”,产业发展亮色频添。
今年,渭源县坚持“一月一活动,一季一赛事”,谋划文体旅活动72项,已举办渭源县冰雪旅游活动、甘肃省青少年山地自行车锦标赛、甘肃省“四季村晚”集中展示活动等45项55场次重点文旅活动,惠及群众72.15万人次,仅线上观看人数就超过55万人。186个村举办的229场次“四季村晚”活动点燃乡村群众文化激情,乡村民俗文化活动助力旅游持续升温,文旅赋能作用进一步彰显。
渭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纲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218.61万人次,同比增长75.13%;旅游收入11.57亿元,同比增长142.55%。”
全业态旅游延链补链 让产业“补短拉长”
总投资1.2亿元的太白山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完成前期工作;渭河源景区旅游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等22个在建项目,已完成投资4.91亿元;12个乡村旅游项目和总投资4.74亿元的8个城市旅游配套项目如期推进;渭源欢乐谷项目落地元古堆景区,一期建设项目已完成并投入运营……
文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底色明显增强。渭源县实施“旅游+”战略,谋划文旅产业集群项目26项,总投资14.92亿元,项目建设为文旅产业集群发展夯基固本。
产业融合提水平。渭源县持续做足“文旅+”“+文旅”文章,加快推进文化、农业、工业、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开发红色研学、马铃薯研学、植物研学、渭河文化研学等研学线路,命名了全县第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游悄然兴起。
培育特色创品牌。渭河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景区提升改造等项目全面扫尾,迎接暑期旅游高峰来临。秋池湾村列入省文旅厅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计划。“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文旅品牌熠熠生辉。“清凉一夏天,爽游渭河源”成为这个夏天渭源旅游“爆款”产品。
要素保障强服务。成立渭源县旅游民宿协会,推动老龙亭生态旅游民宿、龙泉山庄、罗家磨民宿积极申报国家丙级民宿。“住宿+餐饮+旅游+康养”等多元素相结合的“一站式”文旅基地建设效果明显。以元古堆村为代表的30多家乡村民宿人气爆棚,周末度假“一房难求”。
产品创发育特色。拓展文旅产品开发产业发展链条,创新推出首阳山纪念币、渭源风光手绘鼠标垫、景区通关文牒等文创产品134个,实现产值3065万元。组织开展文化文艺工作者集中采风,编辑《渭源文化旅游大观》系列丛书。实施大景区文化旅游品质提升改造项目,在首阳山、老君山景区安装匾额80块、楹联56副、石碑30通32面,使得渭源的山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多维度推介火出圈。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优势,主动营销、抢占“流量”。宣传推介先声夺人。文旅部门开展渭源旅游专题推介8场次,与天水、定西毗邻县区“牵手”协作,推出“天水渭源一日游”“天水渭源二日游”等旅游线路,推动渭河流域文化旅游同频共振、组团发展;渭源文旅积极拓展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各平台宣传,制作短视频50多条,《天水麻辣烫火了 渭源文旅局局长申请出战》冲上抖音热搜榜,浏览量突破500万。
全域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让这边“风景独好”
这里不仅有奇山秀水的自然风光,还汇聚了马家窑、寺洼文化等史前文化的遗址;这里大禹导渭、伯夷叔齐的故事源远流长,战国秦长城、灞陵桥历经千年雄风傲立;这里渭河源、首阳山、太白山等风景区景色如画,元古堆等乡村旅游如方兴未艾……
行走在渭水源头,各类景区景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落其间,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在全面打响“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文旅品牌的同时,渭源县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坚持核心带动,全域联动,打造“核心景区+县城+重点旅游乡镇+乡村旅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把“珍珠”串成“项链”,风景这边独好:
——“一核七星”示范引领。渭源县坚持全域旅游理念,创新推进以渭河源国家4A级景区为核心,元古堆、渭河源、罗家磨等7个示范村为支撑的“一核七星”旅游模式,示范带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元古堆村成功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渭河源、罗家磨村以写生基地为主,主打写生创作、艺术交流、观光旅游、农家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自2022年以来,累计接待各院校写生团队375场次,5.1万人次。其余4个村以特色乡村旅游为主,乡村旅游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一片两带”风景如画。今年以来,渭源县坚持将鸟鼠山系南部村连为一片,以境内G310线和S227线沿线村为两带,集中部署开展“和美乡村”示范建设和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累计创建乡村建设示范村57个、省市级“和美乡村”5个。今年打造“和美乡村”10个,巩固提升乡村建设示范村9个。开展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行动,美丽乡村靓颜值、增气质,昔日深藏“闺中”的乡村小院逐渐成为游客眼中的“香饽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彩乡村风情画卷徐徐展开。
——“一城五区”景城一体。渭源县通过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举措,着力将县城与渭河源、首阳山、天井峡、太白山、双石门五大景区一体打造,建设“宜居宜游”园林城市,景城一体。渭河渭源段生态廊道治理项目和旅游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犹如一条条“金线”,将景城镇村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一桥五馆”传承文脉。充分挖掘渭源地域文化,建成了以灞陵桥为重点的廊桥馆和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皮影馆、民俗馆、博物馆,系统展示渭源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成为“四季常青”的旅游目的地、传统文化教育研学的重要基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自建成开馆以来接待游客132.8万人次、研学师生达15.7万人次。
——“一年四季”旅游套餐。渭源县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为实现旅游由“夏季火”到“全年旺”的华丽蝶变,文旅部门优化推出了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赏雪的“四季套餐”旅游,全面提升夏季避暑游和冬季冰雪游吸引力,冰雪旅游已经成为渭河源、首阳山、鹿鸣谷、元古堆等景区冬季旅游的“新宠”。2023年冬季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88.6%、98.96%。
渭源,正以厚积薄发之姿开门迎客,书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7月09日【文化·旅游】甘南之旅——遇见诗与远方
- 2024年07月02日【文化·旅游】焉支巷子:别样烟火气
- 2024年07月02日【文化·旅游】千年扁都口,遇见最美油菜花海
- 2024年06月18日【文化·旅游】寻根溯源卦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