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传承,挖掘长城精神“闪光点”
文化铸魂,传承立新。
源远流长的长城文明,在世界文明百花园里独树一帜、熠熠闪光。守住长城的根和魂,需要物质上的继承保护,更需要精神上的积淀与升华。
与时偕行,方可永葆生机。提高“识宝”“用宝”的能力,必须加强长城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如此,长城文化才会在守正中开新、在开新中深化。
推进长城文化研究向纵深拓展,嘉峪关从理论阐发入手,先后出版《嘉峪关筑城史》《河西走廊边塞诗选》《我在嘉峪关修文物》等10多部著作,汇编整理《长城精神研究》等基础文化研究资料10余册,编辑出版儿童科普读物《宝贝的宝贝》《家乡的宝贝》,拍摄纪录片《河西走廊之嘉峪关》,实现了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西域文化在嘉峪关的多视角诠释、多面向开掘。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长城文化的“神”孕育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沃土,长城文化的“神”要想蝶变为“韵”,则需艺术的加工、经济的赋能。
嘉峪关从打造百亿级文旅融合创新产业链入手,创新性编排大型音乐诵读史诗《长城颂》,边塞史诗剧《天下雄关》复演,推动长城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中实现创新性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年,嘉峪关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与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综合性地方文化期刊《丝路(长城)研究》杂志,让嘉峪关丰富独特的地方文化在研究传承中不断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嘉峪关还通过开办《丝路讲堂》,邀请相关著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多角度、全方位讲授长城文化最新研究成果,持续塑造嘉峪关长城文化的主体性。
读万卷书,更需行万里路。文化只有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历史经验表明,文化主体性深刻影响着民族的发展方向。
嘉峪关通过组织开展大型长城宣传保护活动和长城专题展览,建立教学实践教育基地,编写中小学科普读物,举办长城公开课、长城主题夏令营,建立长城研学游基地,引导公众参与长城保护,感知长城文化,使长城精神弘扬和传播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普遍化。
聚焦保护利用,找准长城价值“引爆点”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关乎成效。
长城保护是“根”,传承是“脉”。实现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守住长城文化价值基因中的自强不息、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文化因子。
让长城精神绵延、让长城价值闪光,我们更需要以情动人、以文化人的实物载体和媒介纽带。唯此,长城文化的价值精髓才会历万代而“神采奕奕”。
这些年,嘉峪关借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带动作用,突出长城文化主题,放大明长城西端起点的区位优势,建成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方特丝路神画、关城里等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以文物古迹游为龙头,现代工业游、生态观光游和休闲度假游于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让长城文化在建链、补链中实现延链、强链。
历史和现实一再印证,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文化需要坚守,更需要挖掘。
紧跟时代节奏、坚持古为今用,嘉峪关充分利用市域内的墩台、壕堑、关堡及与长城有关联的山川地势、自然风貌,深入开发“我到嘉峪关修长城”等研学产品和以长城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产品,全力打造露天长城博物馆,推动长城文化在价值发掘中展现永恒魅力、绽放时代风采。
坚持文化自信,坚守文化根脉,必须研发并打造强有力的文旅新品牌,让文化与经济在互融共促中推陈出新、绽放异彩。
结合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魏晋文化等文化资源,嘉峪关着力推进定城砖茶、魏晋砖壁画剪纸、驿使摆件、风雨雕等17个系列200余款文创旅游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设步伐。
红花还得绿叶配。从提升文旅新环境入手,嘉峪关累计投入旅游建设资金2.03亿元,改扩建旅游厕所、设置旅游标识牌、修建旅游公路,开通“嘉峪关号”“酒钢号”“嘉峪关方特号”等旅游专列,不断提升长城文化旅游吸引力、吸附力。
凝望历史的深处,实则是凝视前行的方向。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内涵,把准文化传承的脉搏,全力建设最具标识度和影响力的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嘉峪关有这个信心,更有这个能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6月19日第十五届国际铁人三项长城戈壁挑战赛 7月13日嘉峪关开赛
- 2024年06月19日第十五届嘉峪关“一带一路”国际铁人三项长城戈壁挑战赛7月13日开赛
- 2024年06月11日2024嘉峪关长城马拉松暨长城联赛·嘉峪关站鸣枪开赛
- 2024年06月11日2024嘉峪关长城马拉松暨长城联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