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县域 促提升】
向新而行强动能 向优发力调结构
——肃州区加快产业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日月重工(甘肃)有限公司生产的发电风机轮毂。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 刘健 董文龙 石丹丹 于晓明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静
新兴产业加速聚集、传统产业不断升级、产业结构持续变优,走进酒泉市肃州区,处处都能感受到强劲的发展脉动。
作为2023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和连续两年上榜“中国西部百强区”和“全国社会治理百强区”的县区,近年来,肃州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强县域行动部署,坚定不移做好“五量”文章,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在绿色发展新赛道上,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抢抓机遇,新兴产业加速聚集
走进“酒泉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园”,记者在甘肃恒远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6吉瓦光伏组件生产车间看到,各种生产设备与机械臂配合默契,精确地执行着切片、层压、排版等一道道工序。生产线末端,一片片泛着蓝光的光伏组件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恒远动力今年已建成两条这样的光伏组件生产线,年产能达到2.4吉瓦,生产全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工艺已属国际最高级别,产品符合行业一流标准。”甘肃恒远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思峰很是自豪。
光伏组件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按照计划,恒远动力将投入40亿元,建成5条这样的生产线,光伏组件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吉瓦。
李思峰介绍:“目前,另外3条光伏组件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在明年建成。我们还将启动二期5吉瓦电池片项目,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三期,还将投资建设支架、逆变器、电线电缆项目,形成新能源光伏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条。”
恒远动力新能源项目是肃州区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生动注脚。
这里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产业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肃州区抢抓“双碳”机遇,一方面立足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千方百计引项目,全力以赴建项目,累计建成集中式并网光伏电站32个,装机容量达到132.67万千瓦,成为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年发电量达21亿千瓦时以上。另一方面,围绕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等六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绿色能源体系,在绿色发展新赛道上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在几公里外的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园,一台直径3.5米、重26吨的轮毂刚刚在日月重工(甘肃)有限公司下线。不久后,这个庞然大物将运至风电场,装配到发电风机上,用于固定3片分别重达约20吨的风机叶片。
“它看着笨重,精度却达到0.01毫米,能够在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中正常运行,具有极强的抗压、抗拉、抗寒能力。”日月重工(甘肃)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松明介绍。
日月重工总部位于浙江,是国内风电铸造领域核心骨干企业。在肃州区建立生产基地,是看中这里新能源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将投资近40亿元,分两期建成年产20万吨大型铸造件及精加工生产线,填补西北区域风电铸造件产业空白,延伸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条。”韩松明表示。
加速聚集的先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给肃州区工业形成有力的支撑。
2023年,全区26户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增长63.9%,增速高于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3.7个百分点,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个百分点。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不断升级
今年一季度,肃州区农业增加值完成6.11亿元,同比增长9.2%,排名酒泉市第一位。
发展农业,肃州区瞄准的是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
记者来到位于肃州区的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日光温室在广阔的戈壁滩上蔚为壮观。日光温室内,水果番茄、羊肚菌、彩椒等瓜果蔬菜喜获丰收,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
很难想象,仅仅在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吹石头跑”的不毛之地。
以科技为驱动,向荒滩“要效益”,产业园引进了全球先进的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使每亩温室较传统大田能够节水40%以上,吨水经济效益达到大田的12倍,一座温室相当于10亩大田的经济效益。
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管理办主任李静涛说:“只有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才能实现戈壁荒滩资源化利用新的突破。”
为增加农业附加值,园区与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长期技术交流合作,并邀请国外专家驻点指导,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西北寒旱地区、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态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的全程可追溯。目前,园区已注册戈壁雪润、沙地绿产等品牌21个,棚均纯收入达到3.2万元以上。
“我们种的西红柿都是通过熊蜂授粉,价格好,销路也好,虽然还没有成熟,但已经被提前预订了。”指着大棚里尚未完全变红的西红柿,入驻园区的酒泉欣润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军国满心欢喜。
从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穴盘基质育苗,到水肥一体化、病虫无害化绿色防控,从智能化温室控制系统到轻简化栽培……戈壁设施农业推动肃州迈入规模更大、科技更新、效益更高、更加绿色的数字农业新时代。
发展现代农业,肃州着力占据技术和市场的“双高点”。
“今天已经向德国、坦桑尼亚等国发了6单国际订单,货值20多万美元。”在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酒泉华美种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文山“晒”出了当天的外销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肃州区光照充足、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繁育种子条件得天独厚。深耕种业市场近20年,华美种子行销全球。其培育的华美105辣椒,因耐低温、产量高、辣味香等特点,占据了全国螺丝椒六成的市场份额。
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管理办主任朱健告诉记者,“围绕种业‘卡脖子’技术和品种研发培育,我们启动实施种业振兴‘揭榜挂帅’机制,聚焦关键种质优异基因挖掘、生物育种技术与核心种源攻关,建成具备国家标准的分子育种、种子检验、病理检测、土肥检测的种子科研中心。”
目前,肃州区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达170家,与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近千家种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蔬菜种子年产量占国内用种量的50%,出口量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50%;花卉种子年产量占国内用种量的60%,杂交制种玉米生产量占全国玉米种子生产量的10%,国内、国际种子市场份额不断增大。
放大优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肃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西汉置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这里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又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肃州当江南”的钟灵毓秀。
肃州立足自身所长,不断发挥特色优势。
距离肃州市区15公里的银达镇,有一处4A级景区——祁连苇海。盛夏时节,景区水鸟成群、蛙鸣阵阵,戈壁、大漠、碧草、绿水相映成趣。
“2019年以来,我们投资2000万元对景区实施了改造提升工程,陆续建成道路、木栈道、标识标牌、停车场、移动公厕等基础设施。”肃州区文旅局局长柴振平说,随着景区设施功能的全面提升,祁连苇海景区已成为肃州市民和周边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历史文化古迹、祁连峡谷奇观、戈壁湿地美景、特色民俗风光……肃州区内旅游资源丰富。为持续壮大文旅产业,2023年,肃州区深入开展“引客入肃”行动,全区旅游接待人数、收入分别增长124.8%和232%,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获评“2023年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区”。
肃州的城市规模、体量和现代化程度都要远高于周边地区,发展要素的集聚吸附作用相对于周边县市区更加突出。立足区位、交通、人口、产业、平台五大基础优势,依托城市、湿地、文化、历史、绿洲五大资源禀赋,肃州加快培育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
聚焦打造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肃州新引进知名品牌36个,加快建设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祁连苇海景区二期等项目,投入促消费资金8000万元,举办“烧烤啤酒嘉年华”等促销活动180余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全市第一。
此外,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依托,2023年,肃州建成投运铁路编组线、集装箱堆场和G30连霍高速肃州服务区,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种子专列,新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企业45家,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23亿元,同比增长140%。
数据显示,2023年,肃州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4.71亿元,增长6.6%,占全市三产增加值比重的43.8%。
一产向好、二产变强、三产兴旺,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肃州,朝着建成全国区域经济强区、全国区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和区域中心的目标,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毅前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7月11日张家川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 2024年07月11日张掖甘州区:“强科技”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4年07月09日西和县:重大项目建设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 2024年07月02日秦安:壮大林果产业 激活县域经济